前几天,中国财政部突然放了个大招,宣布要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总规模控制在40亿美元以内。时间点是2025年11月3日那周,目前招标过程基本走完,市场反馈热烈。
别看规模不算太大,跟中国那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但这背后的信号可不小。它不是简单借钱那么简单,而是中国在国际金融场上亮剑,挑战美元那老大哥的地位。
美国靠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这么多年,现在中国用美元的规则玩起了反制,全球资金流动的格局可能要变天了。
中国财政部10月24日就发了公告,经国务院批了,债券分成3年期和5年期两种,面向全球投资者招标。方式是簿记建档,那些大银行像汇丰、摩根大通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当牵头人,负责拉投资者。
路演从10月25日开始,北京先开线上会,香港接着办线下,聊债券评级和收益率。标普给的评级是A+,强调中国经济底子厚。投资者通过平台投标,总订单超了发行额好几倍。最终定价,3年期收益率4.1%左右,5年期4.3%,比同期美国国债低那么几分点。
债券面值1000美元一笔,半年付一次息,用伦敦同业拆借率调基准。清算在欧洲清算银行走,上市后香港联交所和纳斯达克迪拜都能交易。中东和欧洲资金占比不小,亚洲占大头,北美只5%。发行总额最后定在38亿美元,没到上限,可能是为了稳市场。
为什么中国要发这个?中国不缺美元啊,9月份贸易顺差就90多亿美元,外储3.3万亿。这笔钱不是用来填窟窿的,重点是测水温,看国际资本对中国信用的认可度。收益率低,就说明大家觉得中国靠谱,愿意低息借钱。
比美国国债低点,等于说在资金眼里,中国比美国更稳。这不是吹牛,是市场投票出来的。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5.25%到5.5%,中国债券接近下限,投资者就算利息少点也抢,说明他们觉得美国那边风险在涨,中国这儿是新避风港。
这操作直接戳美元霸权的痛点。美国收割小国的招数,大家都门清,通过IMF和世界银行放贷,条款苛刻,用矿产石油抵押,还不上就低价拍卖给西方公司。赞比亚铜矿、阿根廷国有资产就这样丢了。
中国借来的美元,可以转手帮埃及、刚果这些国家还债,避免违约被卡脖子。去年沙特那笔几十亿,就流到拉美基建去了。这样一来,那些国家不用低头求西方,断了美国的收割链条。中国这步棋,既帮人还赚影响力。
还有,还款不非得用美元,人民币也行。现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在,资金涌中国,人民币汇率从7.1升到6.9。投资者乐意拿人民币结算,等于人民币在国际上多沉淀点,推动国际化。借美元船出海,这招聪明。
美元用得少,交易量降,多余美元回美国,本来美国通胀就高,美联储硬扛不降息怕失控。现在再加回流美元,两头挤压,通胀更难管。
中国从2017年就开始在香港发美元债。2017年20亿,收益率2.125%到2.625%,认购11倍。2018年30亿,10年期加进来,收益率3.5%,贸易摩擦时投资者找多元化。
2019年还30亿,每年两次稳供给。2020年22.5亿,到期2025年10月21日,收益率0.55%,疫情时避险热。2021年20亿,收益率1.2%,欧洲占比25%。2022年60亿,加绿色债券,收益率2.8%。
2023年50亿,收益率3.5%,中东45%。2024年40亿在香港,收益率4.0%,另在沙特发20亿,3年期12.5亿收益率4.284%,5年期7.5亿收益率4.34%,认购397.3亿,倍数19.9。累计超200亿,二级市场活跃。
这些年,发行常态化,中国变相握了部分美元流动性控制。其他国家发美元债是为解美元荒,中国是用它当武器。有外汇储备、经济稳、市场大,美国施压也难。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起来了,美元贸易结算份额从2020年60%降到2024年55%。
俄罗斯、印度用本币贸易,巴西、泰国探非美元路,超30国加入。外汇储备日元占比升到5.82%,黄金和比特币ETF资金涌入。美元储备从2000年60%降到2025年41%。
美国不是没动静,航母调来调去,限投资中国债,但资本逐利,哪儿稳哪儿去。中国这路子,没硬碰硬,顺规则改规则。争信用话语权,帮小国解围,推人民币,压美国通胀,一步步拆霸权。
全球金融从单极转多极,中国给新思路。未来资本更青睐中国,美元霸权加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