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业组团揽才 技术精英筑梦榕城
——从一场校企对接会看福州招才引智图景
5日,“福你就业”第二十一届福州校企对接招聘活动在榕举行,来自省内外的133所职业技工院校与134家福州重点企业实现双向奔赴。这不仅是一场校企之间的信息共享,更是一场关于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培养的深度对话。
国内外嘉宾参访清洁能源企业。记者 包华 摄
千里引才,精准对接
此次对接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其广泛的覆盖面与精准的匹配度。甘肃、宁夏、江西、湖南等13个中西部省份的职业技工院校代表,与闽东北地区的兄弟院校齐聚一堂,对接134家福州重点用工企业。
“广度”与“深度”的结合,是这场对接会成功的关键。福州将招才引智的触角伸向中西部人力资源丰富的省份,搭建“人才鹊桥”,为省外学子打开更多通往沿海城市的窗口,也为福州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对接活动举办前夕,福州组织133所职业技工院校的教师,以及省内外人社有关部门奔赴福清、马尾、连江等县(市)区重点企业探岗,为精准对接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组织企业带来的岗位,绝非普工,而是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高技能岗位。”福州市劳动就业中心有关人员表示,重点企业与职业技工院校的直接对话,绕过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从“学校门口”到“企业门口”的高效直通。
荆州学院招生就业处科长陈宁感慨:“作为以理工类为主的应用型技术学校,我们很希望通过这种官方的、高规格的平台,跟福州优质的企业达成合作,为福州输送技能型的中层人才。”
陈宁说,该校机电、机械等专业与福州部分企业对口度非常高,毕业生也愿意到沿海地区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同时,企业也解决了“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能人才难”的痛点。
链上发力,成果显著
记者梳理参会名单不难发现,福州组织的企业就是一份“本地明星企业名录”。从高端装备制造的福建奔驰、东南汽车到新型显示产业巨头京东方,再到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永荣锦江和新能源领域的飞毛腿,无一不是各自领域的翘楚。
从中,可以清晰地解读出福州在重点产业链发展上的决心与魄力:新型显示、纺织新材料、新能源……这些领域,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挑大梁,更需要产业链集群“组团”招才引智。
作为技术密集型光电企业,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矢志不渝参与该项对接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才缺口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巨大挑战,既需要掌握精密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渴望引进投身技术攻关的研发储备力量。”该公司招聘经理张美娇说。
在龙头企业引领下,重点企业携手,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更催生了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而这,需要企业与技术类高校的长期、稳定的人才输送“专车”。
现场,福州众多优质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相谈甚欢。“我们看中了吉首大学的电气、机械等专业生源,并有意去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现场,福建森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叶女士收获满满。
截至当日,大理技师学院、宁夏理工学院、福建技师学院等85所省内外职业技工院校与福建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等113家重点企业签订校企对接协议362份,合作内容涵盖订单培养、合作办班、冠名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对接、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福州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引进技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约1.2万人,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基础。
三方联动,合作共赢
据悉,“福你就业”福州校企对接招聘活动已举办21届,累计促成2750余家(次)企业和院校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引进技术人才10万多人,初步形成了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连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纽带。对于企业,需要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人才;对于院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而对于学生,更需要通过校企对接,找到合适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当前,福州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前进,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劳力”转向“智力”,从“熟练工”转向“技术能手”。
“我们将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福州市人社局有关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来榕留榕,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为福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记者 颜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