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承发展 绘就古村新韵
——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以红色文化赋能老区振兴
在长乐区古槐镇,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红色记忆的村庄——龙田村。这里曾是长乐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杏林始祖”董奉的故里,更是一片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
近年来,龙田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遗址保护、文化传承、产业融合等多种路径,将红色基因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老区振兴之路。
革命后代郑其标(右一)向龙田村干部讲述红色历史。记者 潘温祥摄
筑牢红色根基
从革命火种到精神地标
龙田村红色历史源远流长。1932年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党员郑长贺返乡开展革命活动。他积极宣传减租减息,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小组和游击小队,并发展郑义武、黄金妹等6名党员。同年4月,长乐第2个中共支部——龙田党支部成立,郑长贺任书记,古槐地区革命星火从此点燃。这段革命历史,不仅书写了龙田村的红色记忆,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不屈的革命精神。
为守护这段珍贵历史,古槐镇于2017年启动“红色领航工程”,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的革命老区纪念馆。这座双层建筑以编年体形式系统展示了长乐大地上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史实。馆内珍藏的200多张历史照片和数十件实物,无声地讲述着革命战争年代的感人故事。馆内设有重温入党誓词厅、龙田红色农家书院、红色路线走廊等区域,多维度呈现老区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奋斗足迹。
与纪念馆相邻的龙田老区公园,是红色引领环境提升的又一成果。这里原是一处杂草丛生的闲置地,2017年经政府和村民共同出资改造,建成了集红色教育、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如今,公园与纪念馆相得益彰,成为龙田村红色文化的重要标识。每到傍晚,村民们在这里散步、健身,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注重传承发展
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实践
龙田村不仅注重红色遗址的保护,更致力于通过创新方式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
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主阵地,每年接待众多参观学习团体。古槐镇社工站社工冉文刚介绍,馆内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故事会、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成为周边中小学校和机关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龙田村党总支副书记郑春宇表示,村里正积极拓展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形式,让红色文化在青年一代中传承发扬。
值得一提的是,龙田村积极探索“党建+菜园”模式,将村里闲置土地规划成责任田,由党员干部认领耕种,种植的时令蔬菜,收成悉数送给村里低保户和特困人员。这一举措既美化了村庄环境,更让红色关怀落到实处,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此外,龙田村还设立学生实践基地,将红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绘就振兴蓝图
从红色领航到全域发展
近年来,龙田村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2019年,龙田村党总支获评“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获长乐区五星级党组织称号。立足当前发展基础,坚持系统性保护、创新性传承与前瞻性规划相结合,龙田村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打造特色旅游区。以中共龙田支部遗址和纪念馆为核心,依托现有村庄格局和红色遗址,整合提升红色遗址连片展示水平,推动红色资源与本土特色资源深度融合,打造以红色党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同时,结合生态田园风光,利用好董奉中医文化等资源,培育多元业态。
提升文化影响力。通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举办主题党建活动,进一步提升龙田党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村党总支与长乐邮政分公司党总支开展党建共建,共同推动老区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和创新利用红色文化,龙田村不仅守护了革命历史记忆,更激活了老区振兴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长乐区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正系统推进,潭头镇厚福地下交通站遗址修缮工程已基本完工,未来将作为红色教育新阵地对外开放。(记者 潘温祥 通讯员 蔡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