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百姓抱怨无钱消费挣钱难,企业也说不挣钱,社会上的钱被谁赚走了?
创始人
2025-10-29 09:23:50
0

前几天和朋友聚餐,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经济问题上。餐桌上七嘴八舌,有人抱怨工资多年不涨,有人叹息创业艰难,还有人感慨房贷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正当我们你一言我一语时,老板突然走过来,苦笑着说:"别光说你们难,我这餐厅去年利润只有5%,今年可能连3%都保不住了。"

这一幕引发了我的深思:普通人觉得钱越来越不好挣,企业主也说生意越来越难做,那么,社会上的钱到底流向了哪里?被谁"赚走"了?

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为3.2%,而同期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1%,二者几乎持平,这意味着普通人的实际购买力基本没有提升。与此同时,企业景气指数也不容乐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

我们周围的朋友小王就是典型例子。作为一名工作了8年的程序员,他的月薪从刚毕业时的8000元涨到了现在的15000元,名义上翻了近一倍。"但实际上我感觉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小王说,"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再加上日常开销,月月光是常态。"

而从企业角度看,情况也不乐观。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25年4月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5%的中小企业表示利润率较三年前有所下降,平均降幅达到2.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降幅最为明显。

我认识的张老板经营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家用电器配件。他坦言:"以前一个零件能赚3毛,现在可能只有1毛了。原材料、人工、租金、物流都在涨,但产品价格却因为激烈竞争不敢提高。"

这种矛盾现象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老百姓和企业都感到挣钱困难,那么社会财富究竟流向了哪里?经过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行业间的财富分化加剧。根据2025年上市公司财报分析,不同行业间的利润差距正在扩大。高科技、医药、金融等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平均利润率在15%以上,而传统制造业、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5%。

这种分化在就业市场上也有体现。据某招聘平台2025年发布的《行业薪酬调查报告》,IT互联网、金融、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平均薪资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2.5倍以上。这意味着大量财富正在向特定行业集中。

第二,资本回报率高于劳动回报率。近年来,资本性收入(如利息、股息、租金等)的增速明显快于劳动性收入(工资、薪金)。中国社会科学院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报告》指出,2020-2025年间,全国居民资本性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8%,而劳动性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2%。

简单来说,"钱生钱"比"人挣钱"更容易,这也是很多人感叹"穷忙"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朋友老李就是个例子。他白天在工厂上班,月薪7000元;而他几年前购买的一套小公寓,每月租金收入就有4500元。"我工作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如那套房子'躺着'挣得多,"老李半开玩笑地说。

第三,头部效应日益明显。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据统计,2025年A股上市公司中,前10%的企业贡献了近50%的总利润;而在个人收入方面,最高收入20%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接近50%。

第四,数字经济中的平台抽成。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各类平台在交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商务部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中国主要电商平台的平均抽成率为5?5%不等,外卖平台的商家佣金率为18?5%,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约为20?0%。

我们采访的外卖小哥小陈每月送餐收入约8000元,但他表示如果直接送餐不通过平台,理论上收入可能会高出25%以上。"平台确实给我们提供了订单和服务,但抽成比例有点高,"小陈说。

第五,隐性成本增加。很多人感觉"钱不够用",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过去不存在的支出项目。据消费者协会2025年《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调查》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数字服务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分别上升了3.5、2.8和4.2个百分点。

我朋友刘姐就经常感叹:"以前家里只要交水电煤气费,现在宽带费、手机费、各种APP会员费、孩子的补习费、健身房费用加起来,每月就要花掉两三千。这些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支出,现在却成了'刚需'。"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智商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过高的成本。据消费者协会调查,约有40%的消费者承认在过去一年中因信息不足而做出了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平均"冤枉钱"占总消费的7%左右。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普通人和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对于个人而言:

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掌握稀缺技能变得尤为重要。据人力资源调查机构数据,具备AI、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技能的人才,薪资水平平均高出同龄人60%以上。

重视知识投资。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终身学习已成为必要。我们的朋友张女士就是个好例子,她是一名35岁的会计,通过参加周末培训班学习了数据分析技能,成功转型为财务分析师,薪资提升了40%。

多元化收入来源。"斜杠青年"不再是潮流词汇,而是现实需要。据某就业平台调查,2025年有副业收入的上班族比例已达42%,平均副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3%。

合理配置资产。财富增长不仅靠"挣",也靠"理"。根据金融素养调查,资产配置合理的家庭,即使收入相同,5年后的净资产也可能相差30%以上。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向价值链高端移动。在利润率普遍下降的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据工信部统计,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率高出同行业2-3个百分点。

拥抱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025年一项调查显示,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平均成本降低15%,效率提升25%。

寻找细分市场。在大企业主导的领域,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专注细分市场来避开直接竞争。据商业案例分析,在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生存率和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0%以上。

建立协作网络。单个中小企业力量有限,但通过建立协作网络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一些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实现了超越单打独斗的经济效益。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垄断资本的监管,防止过度资本积累导致的社会财富分配失衡。

2025年初发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收入分配指标的权重已显著提高,这表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未来,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财富分配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对于问题"社会上的钱被谁赚走了",答案并非简单的黑白二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财富流动有其内在规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抱怨财富被谁"赚走",而是思考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就像我们餐桌上那位餐厅老板,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们,面对利润下滑,他开始尝试发展外卖业务、提供半成品菜肴外卖和企业团餐服务,结果今年的收入反而有所增加。"困境中总有出路,关键是要主动求变,"他笑着说。

经济形势确实存在挑战,但悲观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积极应对才是王道。你觉得当前经济形势下,普通人和中小企业该如何寻找新机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