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郝楠楠 文图】10月28日,八马茶业(6980.HK)在港交所敲锣上市,“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宣告诞生。上市当日,该股盘中大涨超过70%,截至10:44发稿,每股报82.65港元,涨幅65.30%。
八马茶业此前曾先后两次在A股递交招股书,但均未果,今年1月,其转战港股,在历经9个月后,终于实现上市。不过,随着八马茶业带着3600+门店登陆资本市场,新的发展课题,也摆在了它眼前。
“高端中国茶第一股”诞生,八马茶业上市
日前,八马茶业公布了此次IPO募资结果,全球发售900万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9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810万股,最终发售价为50.00港元,募资总额4.50亿港元。
根据招股书,八马茶业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扩张直营网络及加速数字化建设等。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招股阶段,八马茶业创下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截至10月23日中午招股结束,八马茶业公开发售部分共录得孖展认购金额逾864亿港元,以原定公开发售集资额约4500万港元计算,超额认购超1920倍。
公开资料显示,八马茶业由福建安溪的王文礼与兄弟王文彬、王文超共同创办,是一家知名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1998年,八马茶业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开启连锁经营模式。此后,八马茶业踏上扩张之路,推行加盟模式、跨区域经营,还逐步拓展至电商渠道,实现了全渠道布局。除“八马茶业”品牌外,公司旗下还有两大子品牌,其中,“信记号”专注提供高端年份普洱茶,“万山红”子品牌则专注于提供迎合追求口味多元化及高质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及女性消费者的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八马茶业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同时在乌龙茶和红茶细分市场均位居行业首位。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八马茶业整体收入相对稳健,实现收入分别约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相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其收入、净利润有所下滑,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业的收入为10.63亿元,较去年同期约11.20亿元,减少了约0.57亿元;净利润为1.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0.26亿元。
门店数量上,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茶业线下门店总数为3633家,其中一线城市门店396家、新一线城市门店755家、二线城市门店1039家、三线及其他城市的门店1443家。
上半年业绩下滑,八马茶业加盟模式浮现隐忧
回顾八马茶业的IPO之路,可谓曲折。2015年,八马茶业首次叩击资本市场大门,选择在新三板挂牌交易;2018年,公司终止挂牌。此后,八马茶业分别在2019年、2023年两次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均以主动撤回告终。直到2025年1月,八马茶业调整资本化方向,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
“传统茶业之所以资本化道路不畅,主要是因为行业整体还没有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以及规模化的阶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分析,“不是说资本不愿意去投传统茶业,而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资本对这个行业是有取舍的。”
据梳理,在八马茶业之前,仅有两家企业成功走向资本化:2011年9月,天福茗茶港股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2023年12月,澜沧古茶登陆港交所,成为“普洱茶第一股”。
不过,这两家企业近来业绩表现也不太理想。以天福茗茶为例,根据2025年中期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6.73亿元,同比减少17.1%;净利润4870万元,同比减少29.5%。天福茗茶表示,期内收入减少主要由于消费市场疲软,以及受全球多重因素影响的整体经济状况所致。
“整体去看,近几年随着消费信心、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持续下探,像茶叶这种礼品属性更加明显的品类备受影响。”朱丹蓬进一步分析道。另一方面,中国虽然是茶叶消费大国,但茶叶的品牌属性相对较弱,市场乱象也干扰着消费选择。
八马茶业主打高端茶,消费水平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进一步体现在其业绩上。据招股书,八马茶业线下门店一直保持增长,截至2024年年末及2025年6月末,八马茶叶门店数量分别为3504家、3585家。但在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业业绩出现滑坡,其中,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4.2%;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17.8%。八马茶业称,收入、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通过线下管道销售减少。由此可见,扩张驱动增长的传统逻辑,似乎面临挑战。
此外,截至今年6月30日,八马茶业的3585家线下门店中,有3341家是加盟店,公司大部分的收入,也都来自加盟商。然而,上半年,八马茶业加盟体系出现了“收缩”信号: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6月30日,八马茶业分别有1033名、1202名、1252名及1228名加盟商,上半年加盟商减少24名。
虽然线下增长出现短期承压,但八马茶业仍表示将持续扩张,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新增1500家门店。面对压力,八马茶业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振业绩或调整加盟门店管理?大河财立方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八马茶业方面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扎堆冲刺港股IPO,消费类企业密集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实际上,八马茶业的成功上市背后,也折射出消费企业赴港上市热潮的持续升温。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港股消费类企业IPO呈现“井喷”态势,有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绿茶集团等多家消费类企业成功挂牌。
这些企业股价表现虽有高有低,但并未影响其他消费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遇见小面、海天调味、东鹏特饮、卡游等企业已递表或通过聆讯。它们中有的是初次递表港交所,有的是由冲刺A股转向冲刺港股上市,还有的是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
为何今年以来不少消费类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这是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一方面,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对港合作的5条措施,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港股市场在审核周期和整体流程上通常较A股更为快捷,加上港交所作为全球活跃的资本市场之一,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国际机构投资者,从而为其国际化战略布局提供助力。
此外,部分消费企业还面临来自投资方的对赌压力。以卡游为例,2021年引入红杉中国、腾讯1.35亿美元A轮融资时,签下对赌条款,若2026年12月前未完成上市,需回购股份并按8%年化利率支付利息,这意味着卡游上市或成为其迫切选择。
“然而,这股上市热潮背后所潜藏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宋向清提醒,尽管港股上市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并持续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将是这些企业接下来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考验。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