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十一尚未正式开锣,消费市场已提前升温。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购物节不再只是价格战的角力场,而是呈现出鲜明的绿色化、全球化特征,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与产业布局的深层变革。
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绿色消费正从理念走向主流。今年以旧换新政策实现重大突破——天猫平台首次实现平台补贴与地方政府节能补贴叠加使用,消费者在购买一级能效空调、冰箱等家电时,可享受最高达20%的优惠。这一政策红利带动效应显著。据国家发改委最新通报,10月以来,全国重点商贸企业节能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逾三成,部分头部品牌绿色产品订单量翻倍。专家指出,此举不仅有效拉动内需,更推动高耗能产品加速退出市场,倒逼家电制造向低碳化、智能化升级,形成“政策激励—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双十一的全球化触角不断延伸。京东近日宣布,新增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为“海外包邮区”,进一步降低跨境购物门槛。平台数据显示,美国、新加坡成为中国消费者海淘下单最集中的国家,而国产智能穿戴设备、电动滑板车、国风美妆等正加速“出海”,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广受欢迎。双十一已不仅是“买买买”的节日,更成为连接全球供需的高效枢纽。
企业端的布局也在加速。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下旬,全国存续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过3.5万家,其中今年前10个月新注册企业达1.4万家,延续了自2020年以来的稳步增长曲线,2024年注册量达到历史高点。从区域看,广东以1.1万余家相关企业稳居首位,占比超全国三成,浙江、山东紧随其后,外贸活力持续释放。
当绿色成为消费底色,当买卖跨越国界,2025年的双十一已超越促销本身,成为中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