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玩潮玩、盯港股的朋友肯定都懵了——泡泡玛特三季度业绩炸得能出火星子,股价却连着踩刹车,从高点回撤了32%,这到底是“黄金坑”还是“陷阱”?我是帮主郑重,干20年财经记者、专做中长线投资,见多了“业绩好股价跌”的反套路,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唠透这事儿。
先说说这业绩有多“能打”: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涨245%-250%,中国区增185%-190%,最狠的美洲区直接飙到1265%-1270%,相当于去年赚1块,今年就赚13块多。换平时,这报表一出来股价不得往上冲?可偏偏反着来——发布业绩预告当天跌超8%,后来又低开大跌9.36%,跟吃了“泻药”似的,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其实核心矛盾就一个:业绩再猛,也架不住“明星效应退烧”的担忧。咱都知道,泡泡玛特这波爆发全靠Labubu这个IP撑着——2024年Lisa在Ins晒了同款,今年蕾哈娜、金·卡戴珊这些大腕都带着它出镜,直接把Labubu炒成“全球顶流”,连带其他IP也跟着喝汤,现在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占了35%的收入,等于业绩半条命攥在它手里。
但热潮这东西,来得快退得也快。你去看谷歌搜Labubu的热度,高峰早过了;二手市场更明显,6月时一款能卖到2284元,现在直接跌到687元,再加上泡泡玛特扩产能,之前的“炒作溢价”早没了。投资者心里跟明镜似的:今年业绩是靠明星带起来的高基数,明年要是Labubu不火了,增速能不掉吗?
不过也别一棍子打死。咱做中长线,看的是底子不是一时热度:泡泡玛特估值其实不贵,按分析师算的今年120亿净利润,市盈率才24倍,比同类型的三丽鸥(37.7倍)便宜不少;而且老IP比如Molly,这么多年一直稳着增长,说明公司打造IP、维持生命力的本事还在。就算Labubu热度回落,只要能再出下一个爆款,基本面就撑得住。
所以结论很简单:现在股价跌,就是市场在消化“明年增速放缓”的担忧。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不用慌着抄底,重点盯两样——一是管理层对明年业绩的指引,二是有没有新IP冒头。要是明年业绩真因为高基数阶段性下滑,那反而是捡便宜的好机会;在担忧没消退前,这股子震荡恐怕还得持续一阵。
我是帮主郑重,向来不追短期热闹,只扒背后的核心逻辑,后续有管理层新动态,咱再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