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俄乌那边能源对抗的新闻,越看越觉得头大,不只是袭击本身麻烦,连后续的信息都乱成一锅粥,今天就聊聊从最开始的信息乌龙到后面的连锁反应。
先说说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信息战,乌克兰军方在袭击当天就说了这事,可一开口就错了俩关键信息,一会说袭击的是世界最大核电站,一会又把俄罗斯的奥伦堡州说是自己的领土。
这哪是简单的口误啊?在双方对着干的背景下,这么说更像是故意的,模糊目标到底是啥、地点在哪,其实就是想干扰判断,让俄罗斯那边不好快速回应。
可接下来的澄清也没让事情变简单,俄罗斯奥伦堡州州长出来说,确实是工厂车间着火了,俄气公司的设施也受损了。
但《基辅独立报》马上就说,没法核实俄罗斯说的受损程度和细节,这种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情况,在现在的冲突里太常见了,两边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可偏偏没有中立的第三方能实时查证,咱们普通人想搞清楚真相,真得费老大劲,我觉得这比袭击本身还危险,信息一乱,大家对事件的判断就容易偏,让矛盾从能源设施扩散。
被袭击的气厂有多重要,它一停,连锁反应马上就来了,这座工厂年处理能力有450亿立方米,不只是俄罗斯西部的能源加工关键地,还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合作的核心节点。
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得先在这儿处理才能进俄罗斯的能源网,现在工厂一停工,俄罗斯没法收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了,两国的能源合作也暂时断了。
哈萨克斯坦本来就是俄罗斯在中亚的重要能源伙伴,双方合作全靠基础设施稳定,这次关键节点被袭击,哈萨克斯坦说不定会重新考虑风险,甚至想找其他合作对象。
而俄罗斯这边,麻烦也不小,之前国内燃料就不够,联邦反垄断局都被逼得给加油站定了最高限价,现在气厂又出问题,能源供应链更紧张了,后续老百姓的能源保障都可能受影响。
在这起袭击最该让人警惕的,是它暴露了俄罗斯能源设施的弱点,就算是能源出口大国,关键工厂一出问题,国内供应和国际合作马上就受影响,太被动了。
双方的对抗现在明显是越来越升级了,这次气厂遇袭不是偶然,之前乌克兰就袭击过奥伦堡州的炼油厂,这次又盯上天然气处理厂,就是想扩大打击范围。
俄罗斯也没闲着,多次炸乌克兰的天然气设施,尤其是快冬天的时候,还加大了对乌克兰城市的打击力度。其实两边都明白,能源是对方的软肋,所以都往这下手。
对乌克兰来说,打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很划算,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的重要收入来源,关系到它的军事资金,用无人机炸了关键设施,既能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能力,还能在国际上表明自己在反击。
而俄罗斯打乌克兰的能源设施,更像是施压,冬天乌克兰需要大量天然气供暖,炸了设施就影响老百姓生活,想靠民生压力逼乌克兰让步。
可这种拿能源当武器的做法,最后只会两败俱伤,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会越来越不稳定,其他国家可能会赶紧找替代供应源。
乌克兰则要面对更严重的民生问题,两国这么闹,区域能源安全会更乱,甚至可能影响全球能源市场,俄罗斯是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它的供应链波动后好多国家都得跟着承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