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究竟有多少房子?一直以来都是个谜,
直到前段时间,住建部公布惊人数据:
住建部历经三年实地调研,最终得出结论:全国共有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80多万处市政设施。
而且根据金融界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全国二手房总挂牌量共计753万套!
这些数字像一颗“深水炸弹”,揭开了楼市长期被掩盖的问题——房子已经“结构性过剩”已成定局,
而由此引发的市场变局,正在重塑中国房地产的未来逻辑。
数据显示,全国住房空置率是21.4%,相当于每5套房里,就有1套是空着的。其中三四线城市情况更严重,部分新区夜间亮灯率不足30%。
比如东北某资源型城市,21年最高峰单价1.2万元/㎡,到25年已经跌到6500元/㎡,跌幅达46%,二手房挂牌周期普遍超过12个月。
即便在一线城市,非核心区域也难逃流动性困境。比如北京通州有位业主反映,他一套500万的房子挂了半年,最后只卖了360万,亏掉的首付比还的房贷利息还多。
这种过剩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为产业经济等优势,更具备人口虹吸效应,近一年来房价相对稳定;而产业弱、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尤其是郊区高楼,由于空置率超高,很多沦为“鬼城”,价值不断缩水,未来甚至可能沦为“建筑垃圾”。
虽然房子总量过剩,但全国仍有约2亿人因为买不起房,只能选择租房。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
这里面有历史原因:
第一,过去炒房客大量囤房,推高了房价。
房价被一路推高,市场的泡沫被逐步放大,进而导致——即使存量房供给过剩,但房价依旧居高不下。
比如现在全国新建住房平均价格超过1.6万元/㎡,买一套90平米的小房子,起码要150万元。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有炒房客介入的城市,房子再多也不够他们“囤”。再加上前几年棚改拆迁,很多拆迁户为实现跑赢通胀涌入楼市买房。
这种趋势下,虽然房子越来越多,但很多人收入跟不上,只能“望楼兴叹”,买不起就只能租。
第一,不再鼓励大规模拿地建房
其实,住建部公布房子数量,其实也是希望市场了解真实情况,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开发。
第二,反映出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
房子空置率太高,泡沫风险就大。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曾说,合理的土地和新房供应应该根据人口来定,脱离实际需求的开发,不利于市场和房价稳定。
再加上未来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城镇化速度放缓,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会慢慢减少。所以未来不太可能再鼓励开发商大规模拆建、拿地。
第三,房产税越来越近了,炒房客可能会加速退出。
近几年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大,不少专家呼吁推出房产税来补充收入。
而且,现在全国房子数量已经摸清,为征税提供了数据基础。一旦房产税全面实施,手里房子多的家庭,持有成本会上升,尤其是炒房客,压力更大。
到时候他们可能会抛售多余房产,逐步退出市场,让房价慢慢回归理性。
第四,银行不良贷款风险上升。
以前开发商拿地建房的钱,很多是从银行借的,这个钱也都是要还的。如今房子不好卖,资金回笼困难,银行也会跟着受牵连。
一方面,开发商还不上钱,银行不良率会上升;另一方面,银行为控制风险,可能收紧贷款等,这也会影响到整个地产市场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购房者的生活和消费…
所以房产过剩和银行的不良率风险是相互关联的,与购房者的风险,持房者压力也息息相关。
总之,从住建部公布住房数据可以看出,楼市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普通人更要理性判断,避免因为盲目跟风而带来财务风险或决策失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2025年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风险暗涌(10月版)(英文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下一篇:A股收评:三大指数收红科创50涨超3%,消费电子、半导体强势!3100股下跌成交2.14万亿缩量2069亿;机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