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8 日,大疆在毫无征兆下预告了将在 10 月 9 日 0 点开启双十一大促,包括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等核心品类通通大降价,一些产品的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 1500 元,相当于在原价的基础上直接打 7 折。
如果按照过去的经验,比如苹果手机大降价,社媒上都是一片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但到了大疆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网友们不仅不开心,甚至破防了。
一打开小红书,搜索“大疆”,最先看到的就是对大疆的“讨伐贴”,不仅有人控诉大疆突然降价,而且还有不少用户发帖抱团,要求退货和维权;10 月 9 日白天大疆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二,但点开词条,还是声讨大疆降价的居多。
尽管也有一些网友认为数码产品降价很正常,有些买了一两个月还抱怨大疆降价的用户“不讲武德”,但如果了解了来龙去脉,就知道大疆这次被骂,真不冤枉。
越降越伤心
这次舆情的风暴中心,毫无疑问是大疆最出圈、最网红的大热产品:大疆 Pocket 3。
在这次促销中,大疆 Pocket 3 的降价幅度堪称“史无前例”:
不仅是产品自 2023 年十月发布后的首次降价,而且原本定价 3499 元的标准版直降 700 元,仅需 2799 元就能到手;全能套装更是直降 900 元,到手只需 3599 元,比标准版多了DJI Mic 2 发射器、续航手柄、迷你三脚架和全新收纳包,但就贵了 100 元。
恰恰是这样给力的降价力度,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不满。
要知道大疆 Pocket3,是一款主打画质卓越、使用便利、出色便携性,能轻松胜任自拍和视频记录的云台相机,自推出来一直有着很高的热度,也是被称为“出游神机”的几款产品之一。
高热度、好口碑,造就了旺盛的产品需求,也让大疆 Pocket 3 经常供不应求,官方渠道没货是常事。
紧俏的行情,也让这款产品的价格非常稳定,不仅上市两年时间里没有降过价,如果你手里有现货,放到二级市场上还能轻松卖出几百块的溢价。
但正是大疆 Pocket 3 热度高、需求旺盛、经常缺货和需要加价,和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长假一结合,就出事了。
大疆此次降价活动在10月9日凌晨正式开始,而许多消费者为了在假期出游时使用,选择在节前或节日期间购买了大疆的产品。然而,假期刚过,产品就迎来大幅降价,让这些新晋用户感到自己成了“韭菜”。
《红星新闻》《现代快报》和《凤凰网财经》等媒体都有报道,甚至有一部分消费者在买之前,还专门问了销售“后面会不会降价”,而销售给出的答复是“不会降价,从来没有降过价”…
尴尬的是,这颗“定心丸”,后面反而成了消费者的“背刺刀”。
除了价格背刺,线上线下两个不同渠道购买大疆 Pocket3 体验“冰火两重天”,更是点燃了一些用户的不满情绪。
根据媒体的采访和部分用户分享,一些通过大疆官方商城或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的消费者,通常可以享受7天价保服务,部分平台甚至有更长的无理由退货期限,就算产品降价了,也能通过退货、申请退回差价的方法来挽回损失。
而在实体店购买的消费者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包括山姆等线下门店表示,产品一经激活且无质量问题,便无法享受退差价或无理由退货服务。
实际上当前在社交媒体上不满情绪最高涨的,就是这批刚买了产品还没捂热就遭遇降价,还无法退差价或退货的用户群体。
根据《蓝鲸新闻》的报道,深圳有部分线下门店迫于压力,可支持10月2日至10月8日期间购买产品的消费者申请退差价,只不过这是大疆官方导向的结果,还是个别授权代理店的自发行为,还不好说。
当然,最大的倒霉蛋,还要数那些为了赶在国庆出游前能用上大疆 Pocket3,不惜加价找黄牛买了现货的用户们。
在促销信息没有出来之前,二级市场的现货大疆 Pocket3 还要加价 300 左右,但现在官降之后,黄牛甚至已经在打折抛售了,全能套装的二级市场价格,一下子就跌到了三千出头。
这就意味着,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部分型号大疆 Pocket3 的前后差价,可以达到千元左右;二级市场交易的渠道,自然也不可能享受官方的价保权益。
总而言之,这次大疆官方降价,有一部分消费者是真的“亏麻”了,也难怪这些消费者会如此激动,社媒上的讨伐贴、维权贴一波带着一波。
不过,有一种“理中客”的声音认为,大疆降价是很正常的市场手段,本来就临近双十一了,促销一下、清库存,迎接即将到来的 Pocket4 无可厚非;而且大疆也没有义务提前告诉大家产品有降价计划。
但是,消费者不买账,价格背刺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仅和大疆 Pocket 3 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有关,还和长时间以来消费者积累的情绪有关。
缺货“成瘾”
要说大疆 Pocket3 和其他产品大火影像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 “缺货”二字几乎贯穿了它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长达两年的产品生命周期里,大疆 Pocket 3在中国大陆市场呈现出一种广为人知的“一机难求”现象。
最受普通消费者青睐、性价比最高的“标准套装”,在官方线上渠道几乎永远处于“暂时缺货”或“到货登记”状态,消费者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在固定时间点参与抢购,成功率极低,购买体验充满挫败感。
那么,造成这种长期缺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需要分两个阶段来看。
在产品发布初期,客观的供应难题确实是主要矛盾。Pocket 3革命性的1英寸CMOS传感器是精密光学元件,全球优质供应商有限,导致核心元件的供应存在瓶颈;同时,产品发布后迅速“破圈”,实际市场需求远超预期,产能爬坡也需要时间。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产品前期的严重缺货。
但是没理由一直产能爬坡。即便是产品发售的一年后,也就是 2024 年 10 月,缺货现象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缓解,这就让外界普遍认为,大疆的策略很可能已经从初期的“产不出”,变成了后期的“不愿足量供”。
支撑这一判断的证据主要有两点:其一,当标准套装一机难求时,价格高出千元的“全能套装”却长时间货源相对充足,这带有明显的捆绑销售、提升客单价的意图。
其二,这种缺货是“区域性”的,同一时期在海外市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很容易买到Pocket 3,这证明全球总产能并非根本问题。
这种“饥饿感”,最大限度地维持了产品的社交媒体热度和话题性,在小红书上 Pocket 3 相关的笔记有过百万篇,二级市场上坚挺的保值率也为产品塑造了“高价值、硬通货”的精英形象。
对于大疆而言,这种由市场稀缺性自发产生的品牌光环,其效果远胜于投入千万预算的广告营销。
所以,这次大降价,不仅伤害到了因为货源短缺被迫加钱买了机器的人群,也伤到了那些辛辛苦苦多次抽签、抢购,只为了不加钱买原价大疆 Pocket 3 的用户群。
天天蹲着,好不容易抢到的东西一夕之间成了大路货,稀缺性没了,情绪价值也没了,这你受得了吗?
不得不降
其实,对大疆来说,不会不知道降价会引来用户情绪的巨大反扑,但不降价也不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要为传说中即将在 12 月到来的大疆 Pocket 4 铺路、清理旧款产品机型库存之外,降价的大疆 Pocket 3,还有一大战略价值:用价格护城河建立壁垒,应付竞争对手的围攻。
根据《凤凰网财经》、数码博主爆料,大疆的手持云台相机产品线,将会迎来严峻挑战。据悉OPPO、vivo 等手机厂商,都计划在明年推出对标大疆Pocket 3 的产品。
两家手机巨头的掺一脚,毫无疑问能给到大疆迫切的危机感。
从公司体量来看,OV 两家都是年营收 2000 亿以上的庞然大物,相比之下大疆年营收只有 800 亿水平;从技术来看,OV 两家在移动影像赛道都有深厚的积累,大部分手机影像的相关技术可以无痕搬运到手持云台相机中。
更关键的是,手机厂商拥有大疆难以比拟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凭借其年出货量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台的巨大体量,它们在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拥有极强的议价能力和供应链优先权。
以Pocket 3产能初期的核心瓶颈——那块一英寸影像传感器为例,手机厂商不仅能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采购,更能确保获得稳定且充足的供应,这恰好直击了大疆最关键的痛点。
所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未雨绸缪,以价格战建立护城河,拉更多的新用户“入坑”,哪怕牺牲部分老用户的利益,在商业上是合理的。
只是这个商业操作的代价,特别是对线下用户的“无差别背刺”,对大疆品牌长期积累的信任和忠诚度是一次挑战。
这是饮鸠止咳,还是一步妙棋?被寄予厚望的大疆 Pocket 4,会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字计划,作者:Hay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