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海洋与渔业局印发《福建省大黄鱼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明确将加快形成福建大黄鱼产业“一核两翼两平台多基地”的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黄鱼产业集群。
其中,“一核”即依托宁德市蕉城区,打造福建大黄鱼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两翼”即分别依托蕉城区北侧的福鼎市和霞浦县、南侧的罗源县和连江县现有资源和基础,因地制宜,布局发展特色化、差异化产业业态和项目,形成南北两翼与核心示范区齐头并进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福鼎市和霞浦县侧重延伸主产业链,布局大黄鱼种业和加工流通业,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和整体效益;罗源县和连江县侧重做好产业链配套,建设完善养殖饲料加工贸易设施和深远海养殖研发试验设施。
福建省大黄鱼养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2024年全省大黄鱼产量达24.9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5%左右。2024年,福建省大黄鱼全产业链产值达202.5亿元,提供就业机会超20万个,彰显出强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作为全省大黄鱼核心产区的宁德市和福州市发展迅速,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以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福鼎市、福安市和福州市连江县、罗源县等地为主的大黄鱼产业带。
《福建省大黄鱼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提出,力争通过为期四年的集群建设,打造设施化、科技化、数字化的现代大黄鱼产业体系,构建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全国领先的大黄鱼产业优势集聚区及全国大黄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8年,福建省大黄鱼产业一二三产业链产值超过234亿元,相较于2024年增长15.85%。(记者 冯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