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25年9月之后,中国接着抛售美债,不断给美国“上强度”。而美国似乎也在给自己“上强度”,直接“摆烂”了,联邦政府“关门大吉”。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戳中了美国财政的死穴。而中国用市场手段释放的信号,正悄悄改变着中美博弈的基本格局。
中国抛售美债的做法,其实不是对付经济战的“应激反应”,而是一种国家战略。从2022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三年已经累计减持了3096亿美元。到了新的一年,中国又把增减美债的节奏把控了一下。
虽然在一、二月份稍微加了点仓,但从三月起就连着四个月往下减,单是一个七月份就抛了257亿。如今,中国美债的持仓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七千多亿出头,比巅峰时期降低了三分之一,为15年以来的最低值。
中国这几次抛售美债的操作,可以说妙到巅峰。虽然我们在如今美元信用不可控的情况下,降低了一下自己的风险,但是却没让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但是,也足够反映我们的诉求了。我们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特朗普:非要玩儿关税战的话,我们的底牌可不仅仅是工业品和稀土。
而反观美国那边的情况,如今却变得让人难以理解。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争,如今已经被摆到了明面上,以至于连核心预算的问题都谈不拢。现在他们一个要多花钱搞社会福利,另一个则紧捂钱袋子,每个人都想尽办法不让对方如愿。最后的结果,就是联邦政府的部分机构直接“躺平”了。
我们可能还记得,在上一次特朗普当总统时,美国政府也曾经“停摆”过。但是,那一次的影响,却远不如这次的停摆来的大。有人给出过数据,现在美国有大概75万联邦员工,正在被迫进行“无薪休假”,光是每天的薪资损失,就达到了4亿美元。一周下来,美国经济的直接损失,就来到了70亿美元,这就让其脆弱的财政更加堪忧。
这种混乱的情况,在社会层面上的反应更加直观。现在他们的国家公园关门了、护照办不了、保障性的救济金也没人发了,好几百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都受影响;市场这边呢,关键经济数据发不出来了,以至于美联储想要制定货币政策,都已经没有了参考。更要命的是,这种政治上的僵局,让其他国家对美国财政的可靠性不断降低。
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现在美国的两党不仅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似乎还想把对抗推向更高潮。特朗普向所有的政府雇员发出了警告,让他们做好离职的准备。
同时他还在某军事基地给美国的将军们开会,让他们“表忠心”,并且说“最危险的敌人在国内”,向着民主党摆出了一副“不服就干”的架势。这就让人更加恐慌,不知道美国下一步会变成什么样。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经济强国,为何财政却成了“玻璃体”,如此经不住风浪?其实从建国之初,美国就一直靠“发新债还旧债”的模式过日子。经历了两百年的时间,他们的债务规模早就超过安全线了。
他们想要维持这模式,得有几个不顾风险的稳定买家才行。可现在,市场已经变了。不仅中国在抛美债,美联储还在以“缩表”的方式来加重危机。就算日本、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增持美债,但也是杯水车薪。
过高的美债规模,已经让“美债绝对安全”的说法没人信了。而国际投资者的信心一旦受到影响,美国想要借钱,成本就变得更高了。中国作为美国的重要“债主”,一旦开始抛售美债,就像抽走了美国财政的一根顶梁柱。虽然我们掌控着节奏,没有直接搞出什么危机来,但却足以让美国本就绷得紧紧的财政链条,更加不堪重负。
中国抛售美债,不是为了打击美国,而是为了防范风险。如今的美国政治分裂、债务高涨,但凡是个明智的投资者,都会调整自己的资产储备结构。所以现在,美债已经从中国的“经济压舱石”变成了一步活棋,可以随时按照我们的需要来调整。
另外,如今的中美关系如此复杂,中国也必须有些别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而抛售美债,就可以直接将我们的经济诉求表达到位。专家分析说,这种“隐性施压”的方式反而让美国更头疼,因为这足以让美国的政客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掌控局势的一方。
如今,中国的这一招已经初显成效。虽然特朗普政府的嘴还很硬,但他们的财政部,已经好几次公开表示,想和中国“恢复建设性对话”。能逼着美国人主动服软,可见我们给他们的经济压力有多大。同时也正如一些专家所说:我们的王牌“奏效了”。
当然,美国的这种“联邦”体制,并不会因为政府的停摆而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州政府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且,美国的军事和一些核心的权力机构,也不会因为政府的暂时停摆而陷入混乱。但是,社会的整体维护,受到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政府停摆的时间过长,美国将会不可避免地爆发大规模的社会性危机。
美国政府的停摆,暴露的不只是财政危机,更是他们社会政治层面的深层问题。两党之争公开化后,他们的社会已经深度撕裂。为了争夺权力,他们已经不在乎普通的民生问题,甚至连经济问题也不在乎了。
而中国,现在正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展现出了自己对全球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就像专家说的,中国动用手里的这张“王牌”,不是体现了我们在面对美国时的强硬态度,而是这种主动调整背后的清醒和定力。
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当然不止美债和行政机构关门那么简单。这些表象问题,反映出的是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中国想要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同时还要参与全球供应链调整、能源定价权争夺、数字货币标准制定这些方方面面的竞争。
美国当然还想维持自己的霸权,但好像实力并不允许。如果他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加入到多极化世界的构建中来,那么在未来的全球治理格局上,恐怕就不会留给他们什么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