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茅台跌破1800!中秋旺季也救不了市场?背后原因令人意外
创始人
2025-10-03 19:35:14
0

茅台以前可是“有钱有面”的象征,说起来也算是“硬通货”,甚至还有黄牛炒着倒卖。

它不仅养活了庞大的经销商群体,还支撑着A股众多股民的收益,更深度滋养着地方经济。

2024年贵州GDP为2.27万亿元,而茅台一家公司的收入就达1741亿元,占比高达7.68%,堪称地方经济的“压舱石”。

如今却是另一副景象,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价格只能一降再降,股票自然是跟着跌。

就连国庆和中秋撞一起,销量似乎也没拉上去,这门曾被视为“稳赚不赔”的暴利生意。

好像正被资本市场逐渐抛弃。飞天茅台的批发价自此前价格波动后,并未止住跌势。

根据数据来看,近期茅台价格已跌至1800多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上证指数从五个月前的3200点涨至3800点,涨幅近20%,而茅台股价同期却出现下跌,形成鲜明反差。

茅台的价格体系主要包含出厂价、建议零售价和市场价。出厂价是茅台卖给经销商的价格,建议零售价是茅台为零售商设定的参考价格,但现实中多数零售商并不会遵循这一建议,市场价往往远高于建议零售价。

统计数据显示,茅台的建议零售价通常高于出厂价,市场价又高于建议零售价,这与多数白酒品牌形成鲜明对比。其他白酒品牌的市场价往往低于建议零售价,而茅台却呈现“层层加价”的独特格局。

需要明确的是,近期茅台价格下跌特指市场价下跌,其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并未下调。换句话说,从4000元跌至1800多元,茅台公司并未因此亏损,真正承受损失的是处于中间环节的经销商和零售商。

茅台市场价会持续下跌,市场上有两种常见观点,但均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一种观点认为年轻人不再饮用白酒,但白酒的核心消费群体实为40岁以上人群,年轻人本就不是茅台的目标客群。

还有一种观点指出整体白酒消费人群在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确实显示中国白酒产量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规上企业产量同比下降5.8%。

但若聚焦茅台自身销量会发现,尽管白酒行业总产量下降,茅台销量却呈逆势上升趋势。2016年茅台总产量为3.93万吨,2024年已增至5.63万吨,销量增长近一倍。

长期来看,白酒行业产销整体走低,茅台产销却逐年增长。因此,“不喝白酒”的说法无法直接解释茅台价格下跌,真正原因在于供需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需求端来看,渠道结构的变革是关键因素。2016年茅台年报显示,当时茅台酒主要通过经销渠道销售,经销占比高达94%,经销商手握稀缺配额,拥有极强的定价权。而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茅台直销收入占比已升至41%,经销收入占比被压缩至不足60%。

尽管经销占比下降不直接意味着经销商配额减少,但相对于直销渠道,经销渠道的占比已大幅收缩。如今消费者购买茅台的选择更加多元,不仅可在线下经销商处提货,还能通过线上平台、车企直销等渠道购买,这直接导致经销商的客源被分流,需求端压力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市场价下跌,茅台常会采取“挺价”措施,如减少线上渠道配额、暂停企业团购等,本质上是为了减轻直销对经销需求的冲击,维护渠道生态平衡,但这并不能改变直销替代经销的长期趋势。

从供给端来看,两大因素共同推高了市场供给。茅台自身产能持续扩张。2016年至2024年间,茅台通过扩产实现了产量翻倍,从3.93万吨增至5.63万吨,市场供给量大幅增加。

还有则是庞大的社会库存形成巨大压力。国际投行瑞银曾发布报告,专门探讨茅台社会库存规模。这里的社会库存主要指为投资目的囤积的酒,不包括日常消费储备。

报告估算,茅台当前的社会库存相当于14至15个月的销量。若按年销量1亿瓶计算,社会库存约达1.3亿瓶。

这些库存多形成于2016至2021年茅台价格上行期,当时茅台被视为“液体黄金”,投资者纷纷囤货待涨,呈现“买涨不买跌”的特征。

如今茅台价格下跌,这些囤积的库存酒开始大量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行压力,形成“越跌越抛、越抛越跌”的循环。

供需关系的失衡,直接导致资本市场对茅台态度转变。数据显示,持有茅台的基金数量除2015年一季度短暂上升外,长期呈减少趋势。

前十大持仓基金多为景气度投资风格,减持茅台的动作,本质上反映出市场对白酒行业景气度的担忧。

当前白酒行业整体疲软,除消费需求变化外,库存高企是另一大主因。当前市场动销不畅,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规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93%,23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仅6家实现利润增长,其余均处于亏损状态。

除此之外历史囤货过多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仅茅台2016至2021年累积的社会库存就相当于一年半销量。

尽管禁酒令的影响被提及,但经过上一轮限制“三公”消费后,当前白酒的公务需求占比已不足5%,对行业整体影响有限。

动销不佳叠加库存高企,导致市场中短期难以看到行业反转希望,这也成为资本减持茅台的核心原因。

从品牌定位来看,茅台长期塑造高端形象。其纪录片中展示的“少女踩曲”等独特生产工艺,以及“国酒茅台为您报时”等经典广告,均强化了其“面子消费”的属性。

统计数据显示,茅台的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商务接待、礼品赠送、宴会和自饮,其中自饮占比仅10%,其余90%均为社交属性场景。

有人认为茅台仅是酒桌文化的象征,而非单纯的饮品。但深入调研发现,部分高频饮酒者即使商务需求减少,仍会因对口感的认可选择茅台。这说明茅台的产品力不容忽视,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是支撑品牌的重要基础。

茅台能在行业中长期屹立不倒,除了成功的营销外,产品差异化是关键。如同苹果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茅台在白酒领域也形成了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并非单纯依靠金融属性,而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品质之上。

其实只要把时间线拉长,就能看出来茅台的发展趋势与社会财富增长紧密相关。有券商报告以2015年茅台销量为基准,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长等维度测算其真实需求。

2015年被选为基准年,是因为2013至2014年受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茅台价格出现一波下滑,2015年市场中基本不存在套利性质的社会库存,数据更接近真实消费需求。

报告假设2016至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净值家庭收入、M2等指标持续增长,而这些指标正是驱动茅台需求的核心因素。

简言之,茅台的消费需求由高净值群体驱动,社会财富增长则需求增加,但财富增长存在周期性波动,这意味着茅台也会周期性出现供需错配。

当前茅台的产量加库存已明显高于市场真实消费量,中短期仍将面临价格压力。但长期来看,茅台的价值取决于对其本质的认知。

若将其视为优质饮品,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它有望穿越行业周期。若仅将其作为套利工具,其波动性可能远超数字货币或贵金属,风险不容忽视。

酒作为成瘾物质,过量饮用会危害健康、影响家庭幸福,从健康角度出发,不建议饮酒。但不可否认的是,酒在商务场景中具有独特的社交价值,且中国白酒行业自五粮液上市以来,确实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财富。

因此,白酒既非绝对的“好东西”,也非绝对的“坏东西”。过去,其价值取决于你是消费者还是金融参与者。

未来,这种双重属性或许仍将持续。对于茅台而言,当前的价格调整既是去泡沫的过程,也是回归产品本质的契机。

市场对其未来的判断,最终取决于对其核心价值的认知,它究竟是一瓶好酒,还是一个金融符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