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为它早期难以发现,诊断后致死率很高,无论中国还是欧美,都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更麻烦的是,胰腺癌很难预防,因为我们对它发病原因知之甚少。已知的风险因素包括了吸烟、肥胖、糖尿病、家族遗传等,但全部加在一起,也只能解释不到30%的情况。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答案。
最近,发表在权威期刊《JAMA肿瘤学》上的一项重磅研究,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以前知之甚少的胰腺癌风险:口腔里的微生物!
谁能想到,口腔里的细菌和真菌,居然可能影响到隔得很远,看似毫无关系的胰腺!?
科学家分析了超过12万美国人的口腔样本,对里面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基因测序,然后跟踪随访了近9年!在这期间,这些人中有445人被诊断胰腺癌,于是科学家问了一个关键问题:这445人得胰腺癌的人,口腔里的微生物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确实有显著差异。
他们发现不少细菌都与胰腺癌的风险升高或降低相关。其中三种和牙周病相关的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结节真杆菌和微小微单胞菌,都和更高的胰腺癌风险正相关。
除了细菌,真菌也和胰腺癌有关系,尤其是念珠菌属,但情况比较复杂。念珠菌属包含不同的亚型,有些亚型,比如热带念珠菌,和风险增加有关,而另一种常见的白色念珠菌,却和风险下降有关,似乎有保护作用。有意思的是,科学家还在一些患者的胰腺癌组织中,也发现了和口腔中类似的念珠菌。
但无论细菌还是真菌,任何单个类型和胰腺癌的相关性都有限,很难预测患者风险。怎么办呢?
做合集!
他们设计了一个算法,整合了27种细菌和真菌的综合指标,然后得出了一个“微生物风险评分(英文缩写MRS)”。结果显示,这个评分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胰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超过3倍!
这就是这次研究最大的潜在价值。长期以来,胰腺癌都缺乏有限的筛查手段,比起影像学检查,收集口腔样本进行微生物分析简单、无辐射且成本低,很容易推广。如果这个“微生物风险评分”能被进一步验证,那未来通过一个简单的口腔样本检测,就可以初步评估一个人患胰腺癌的潜在风险,然后对评分较高的患者,再进行更深入的检查,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听起来是不是很值得期待?
当然,前提是这个结果被进一步验证,还需要时间。
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口腔里的微生物会影响到胰腺?
这俩听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其实早就有一些数据显示有所关联了。事实上,最近几年,关于口腔微生物和癌症发生的研究是很热门的话题。
以往研究发现,口腔作为消化系统的入口,里面的细菌和真菌有可能进入消化道,包括胃和肠道,甚至迁移到胰腺。
动物实验发现,口腔致病菌进入胰腺后,能加速胰腺的癌前病变向癌症转化。其中的潜在机理很复杂,包括了释放毒素、代谢产物,诱发慢性炎症,扰乱免疫系统等等。总之,就是让癌变更容易,从而促使癌症发生。
口腔的微生物生态失衡,不仅会带来蛀牙、口臭、牙龈出血,还可能带来癌症。
二
我之所以想分享这项研究,是因为胰腺癌和口腔健康对我们中国人意义都挺大的。
中国的胰腺癌数量正在上升,是增速最快的消化道肿瘤中之一。这个情况和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和糖尿病增加有关,但很多时候原因并不清楚,这次研究提示,或许我们应该去看看被忽视的角落,比如口腔。如果体检查口腔微生物就能发现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实现早期预警,那对中国老百姓将是巨大的好消息。
这项研究更大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相对发达国家,我们对牙齿的关注是远远不足的。尤其是中老年人,牙周炎、蛀牙患病率极高,很多老人都认为上了岁数“牙齿掉光是正常的”。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去美国留学,看到人家老人牙齿特别好,才知道,原来可以一辈子都牙好胃口好。
大家平时爱吃的甜食或者高脂饮食,都可能为一些有害菌的过度生长提供温床。所以早晚好好刷牙,用好牙线,定期洗牙绝不仅仅是保持口气清新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预防手段,包括降低癌症风险。
未来,口腔科医生或许要和肿瘤科医生紧密合作了。
这次的研究当然有它的局限,比如只能说明口腔微生物和胰腺癌有关,但还无法证明因果关系。而且,数据主要来自美国白人,对中国人是否同样适用,还有待验证。还有,数据还不够全面,微生物分得还不够细,口腔采集的样本也只有一次,没有监控长期动态变化,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研究。它推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胰腺癌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有望推动新型早筛工具的出现,同时,也再次提醒我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刷牙能预防胰腺癌”,但确定的是:关注口腔健康,不仅仅是为了有一口好牙,更是为了全身的健康。
从明天起,一定好好刷牙:)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O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Microbiome and Subsequent Risk for Pancreatic Cancer. JAMA Oncol. 2025 Sep 18:e25337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