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入级与保险的历史渊源(下)
创始人
2025-09-28 07:34:58
0

2025年7月,《中国船检》杂志刊发了船舶入级与保险的历史渊源(上),主要讲述了17世纪伦敦劳埃德咖啡馆如何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信息交流优势,成为海运贸易及其保险信息交易的中心,并由此萌发了现代海上保险的雏形。同时,由上半篇介绍可知,现代保险的概念及其实践与船舶质量评估、评级的概念及其实践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不仅拥抱着应运而生,而且在随后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相互联系。

劳氏船级社与劳合社的相伴发展

1、伦敦劳合社的发展

保险不仅能将个体的风险分散到群体,为社会和个体的平稳运行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也有助于减轻、消除风险。基于船舶评级结果进行保险,能够促进船舶建造质量的提高、获得改善航运安全的实际效果,就是后者的明显例证。

在海运早期,人们对于船舶超载不安全的认识不足。常常可以看到为了多装货、多赚钱,跨大西洋船舶装载后,其干舷很小,甚至如同内河船舶一样高。船员、承保人都能够感受到船舶装载过多带来的风险,也希望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并做过许多尝试。例如,劳氏船级社在其1835年的规则中引入每英尺型深应有3英寸干舷的要求,但这个要求当时是建议性的、可选用的,而且对于离开英国港口的船舶也无法监管。

为改善船舶运营及海员安全条件而作出卓越贡献的英国国会议员塞缪尔·普利姆索尔(Samuel Plimsoll,1824-1898)曾经指出了保险存在的问题:船东投保自己财产时,投保其他人生命的能力本身就是对船舶安全运营的最大威胁。直到普利姆索尔倡导的引入载重线限制在19世纪70年代成功实施,危险的超载船舶才被禁止出海、超额保险船舶普遍被淘汰。因此,欧洲海员们曾经对于普利姆索尔从事的这项崇高而意义深远、影响至今的工作做出了这样的赞扬 :防止了难以计数的沉船和生命损失,减少了数不清寡妇的眼泪和孤儿的哭啼。

针对海运贸易领域的风险,存在多种专项保险。如对船舶安全到港的保险、对船舶灭失的保险、对货物损失的保险、对建造中船体损伤的保险等等。劳合社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在海运贸易领域保险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扩大保险业务范围。如,为陆上火灾、建筑物及其内部物品的损失提供保险。许多公司还满足商业和个人责任保险需求,例如对有缺陷的产品和场所造成伤害的保险等。当今,全球现代财产责任保险市场包括更广泛的保险范围。

伦敦劳合社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活跃的保险市场,更多地是充当市场监管机构,制定成员运作的规则,并向成员提供集中的行政服务。劳合社于1928年 搬 进 了 位 于Leadenhall街12号的第一座自有专用楼房。如今,劳合社已然是一个著名的、涵盖各类保险的市场,保留了一些与其他保险供应商不同的特色结构和做法,同时继续坚持风险分担的原则,为全球企业和个人提供财务保护。

根据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rine Insurance)的数据,截至2020年,北欧地区是最大的船体保险提供商聚集地,占世界市场的14%;中国排名第二,占12.4%;伦敦劳合社排名第三,占8.6%。

2、劳氏船级社的发展

经过1834年重组,建立了劳氏英国和外国船级社后,船级社内设立一个总务委员会,负责船级社的运作以及此时开始发布的船舶建造和维护规则。同年,发布了第一份船舶检验和分类规则,建立了一个由检验人员和支持人员组成的全职机构。将以前由退休船长进行船舶检验,转为雇用验船师进行船舶检验。材料和制造质量检查是分级检验的基础。

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与海运贸易保险紧密相关的船舶分级组织——船级社,并成功运作一段时间之后,世界上其他海运国家相继组建从事类似业务的船级社。如,法国船级社(Bureau Veritas,BV)于1828年在安特卫普成立,1832年迁至巴黎;意大利船级社(RINA)成立于1861年;美国船舶局(ABS)成立于1862年,等等。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组织表述其活动包括船级业务。

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人担心, 赞助者减少和基金缩减时,劳氏船级社是否会生存下来。但到1854年,它的基金储备稳步增加到2万英镑以上。到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几乎一半的船舶都入级劳氏船级社。19世纪末,英国商船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钢铁蒸汽机船更严格的建造标准都使劳氏船级社业务量大增。由于原有的经营处所不够用,劳氏船级社决定在芬丘奇街71号(71Fenchurch Street)购买土地,建造一座专用建筑。

众所周知的“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就是由劳氏船级社做的检验。该船的保险金额高达100万英镑,约占1912年劳合社海损险总保额的20%,使其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损保险。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没,使劳合社遭受了沉重损失。有趣的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1898年第一次出版的《徒劳》一书(Futility,后于1912年再版时更名为The Wreck of the Titan)中有些情节与实际之间有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由于这部小说是在“泰坦尼克”号之前构思写成的,所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一些人认为作者有预知能力,但作者自己否认了这一点。学者们将这种相似性归因于作者具有船舶和海运的专业知识。

随着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木质船让位钢铁船,船舶越造越大、越来越复杂。劳氏船级社利用其实践经验为已有船舶和在建船舶的安全制定指南,应对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同时,验船师将他们的技能扩展应用到岸上,从锚和电缆到钢铁和设备质量的检验。从1911年伦敦港务局的冷藏库开始,劳氏船级社的检验范围扩大到非海洋领域。1914年,随着国际视野的日益扩大,该组织英文名称变更为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1916年,劳氏船级社开始建立许多国家和地区委员会,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情况。

在如今的船级社业务中,除了一些例外情况,赋予船舶不同级别的做法已经被取代。一艘船要么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规则,要么不符合,即:一艘船要么在级内,要么不在级或在级外。每个船级社都制定了一系列标记,用于授予申请入级的船舶,以表明其符合某些附加标准,或是符合某类型船舶的特殊要求。例如,中国船级社的冰区航行附加标志:Ice Class B1、Ice Class B2等。

从上述的发展历程可见,劳氏船级社与劳合社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和内涵、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完善自己的专业体系,携手创造了各自领域的辉煌。二者诞生的最初缘分和根基依然存在、发展关系依然密切,尽管形式有所变化。

劳氏船级社与中国船级社重要历程对照

为了协调、规范国际上众多船级社的检验标准,避免竞争可能带来的船舶跳转船级社现象,进而导致检验标准下降,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曾于2009年实施了《船级转移协议》(Transfer of Class Agreement,TOCA)。 根据该协议,任何成员都不会接受一艘没有按照其前船级社的要求做了改进的船舶。也就是说,各船级社都要凭自身的专业技术实力和区位优势发展。

1、劳氏船级社

经过伦敦劳埃德咖啡馆近百年的非正式聚会、交流海运贸易信息、讨论海上安全风险、进行保险交易,航运及其保险界客户们于1760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第三方船舶检验组织,并于1764年发布船舶登记册。进入19世纪,劳氏船级社作为世界海上船舶以及工程技术领域重要咨询机构的地位日益凸显。1834年进行组织重构,完善管理机构设置,确保劳氏船级社具有运行独立性。在其2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提高船舶质量与航运安全,乃至工业技术现代化方面创立了数不清的辉煌业绩。包括如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在船舶检验入级方面,从风帆木质船到蒸汽机钢铁船的技术创新变革中,劳氏船级社于1818年检验入级了其第一艘蒸汽机船;于1837年检验入级了第一艘铁壳船;于1867年检验入级了第一艘钢壳船。从1853年开始,劳氏船级社采用新的船舶检验制度和船级分类符号,用马耳他十字表示在劳氏船级社特别检验下建造的船舶。铁帆船“Lizzie Leslie”号于1870年首次获得新的船级符号。1886年劳氏船级社检验入级了其第一艘油轮……2015年,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改装为柴油和甲醇混合动力的滚装客船“Stena Germanica”号入级劳氏船级社。世界上第一座浮式液化天然气船(FLNG)“Prelude”号于2017年正式入级劳氏船级社。

在航行安全规则等方面,劳氏船级社于1835年自发倡导采用船舶载重线、避免船舶过载,制定了闻名的劳氏规则。而且后来在技术与实践方面大力支持普利姆索尔关于载重线的提议。船舶载重线的提议,直接导致英国为船舶航行安全立法和1930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的通过及实施。20世纪30年代,为跨大西洋大型客轮建造提供检验服务。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提供大量船舶检验服务的同时,为军方提供许多新项目的技术建议。在20世纪60年代突破深海油轮设计界限、70年代游轮工业起飞等技术创新中都有劳氏船级社的身影。

正是由于拥有的技术资源、咨询影响力及其历史积淀,许多客户开始在航运之外新领域也雇用劳氏船级社,如海上石油开采、核设施建造等领域。由于非传统航运方面的业务以及非海上业务大幅增加,1945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非海洋工作部门。参与了英国1956年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科尔德霍尔核电站(the UK's Calder Hall nuclear power station,于1956年10月17日由英国女王亲自下令开始运行,2003年停用)的技术咨询服务。1959年,第一台经劳氏船级社检验的海上移动钻井平台(Adma Enterprise)投入使用。1968年,作为七个创始成员之一,劳氏船级社参与组建并正式加入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

自从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船级社诞生之后,劳氏船级社不仅在海事领域成为安全、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值得信赖的顾问,而且其工作范围也超越了海事领域的合规性检验方面。

为了适应新形式下行业发展格局,2012年作为一家独立的全球慈善机构,劳氏船级社基金会(Lloyd's Register Foundation)成立。劳氏船级社同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Lloyd's Register Group Limited), 称为劳埃德船级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仍然简称其为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劳氏船级社由注册慈善机构劳氏船级社基金会拥有。劳氏船级社基金会与劳氏船级社共同的使命是支持研究、创新和教育,让世界变得更安全。

2、中国船级社

在中国,第一家现代化船厂始于1865年在上海开业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即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当时还在建造运茶叶的快速帆船。1869年,劳氏船级社派出验船师Joseph J.Tucker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其第一家亚洲办事处。新中国建立前,造船业在长时间战乱中已是积贫积弱,修船、造船及其技术基础都十分衰败,作为有权威的第三方独立验船机构更是空白。

1951年交通部开始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局,并于1956年正式成立。中国船舶登记局是我国执行船舶技术监督和检验的专业机构,同时兼有船级社职能,1958年更名为船舶检验局,直到20多年后正式出版发行首部《船舶录》(1982-1983年),即船舶登记册。为与国际接轨,1986年设立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局与中国船级社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机制)。1988年,中国船级社加入了国际船级社协会;1994年,中国船级社最高船级符号被纳入伦敦保险商协会的船级条款。200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IMO)稳性、载重线与渔船安全分委员会第45次会议(SLF45)上,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的船首高度计算公式等4项提案中有3项被大会采纳。这是中国首次在IMO制定技术标准方面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被采纳,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中国从海运大国走向海运强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如今,中国船级社在海外设有多家分社、数十个办事处和检验处,拥有覆盖全球的检验服务网络。

纵观世界船舶检验入级事业的发展史,其整体一定还会继续蓬勃发展,同时也难免会有此消彼长的动态。保险事业亦不会例外。

一切为了保护和放心

从一定意义上讲,船舶入级与保险行为具有共同的基本目的,都是通过第三方的客观评估、监督及支持来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保护和放心。然而,二者达到目标的途径却存在差异。由于船舶入级与否能够区分船舶的建造质量及其完好性,受到船东和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从而可以直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减少风险程度。保险则是应对危险或风险的有效措施。但仅从保险业务看,保险活动本身并不能减少危险结果的出现概率和严重程度。前者具有主动性,后者具有补偿性。

降低风险的最主动、最有效、最积极的对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通过对各种风险的预测、分析、控制和采取预防措施,弱化不利的结果和减少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只需注意,与直接支出保险费以便在损失发生后获得经济补偿不同,主动采取作业层面的风险防控措施也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却不能在损失发生后获得来自外界的经济补偿。重要的是,通过主动、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够直接降低风险程度及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利影响。从经济社会整体考察,这是预防和化解风险、带来保护和放心的根本。

17世纪英国伦敦市一个普通咖啡馆留下了两个现代行业诞生与发展的传奇故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轨迹看,保险意识的缘起也许要早得多,但现代保险的概念与实践正是因为海运贸易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大、人们渴望保险、保险需要合作而逐渐形成。第三方船舶质量检验评估或入级服务,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海上保险的需求而诞生。正如劳氏历史耐人寻味的自述那样:他们始于一杯咖啡……

作者: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谢田中

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 高松

大连海事大学 综合运输研究所 赵瑞嘉 谢新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