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寒高海拔及复杂地形的地质勘查中,这套系统通过集成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精准高效的作业。首先,它采用了高精度的遥感技术,能够从空中对大面积区域进行快速扫描,获取地表和地下结构的详细图像。其次,系统配备了先进的地质雷达与地震波探测设备,能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准确识别不同岩层和构造特征。此外,为了适应极端环境,该系统还特别强化了设备的耐低温性能,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在多变的地形中灵活部署。
更为关键的是,这套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实时处理大量采集到的数据,生成三维地质模型,帮助专家们快速做出决策。通过将这些先进技术与智能算法相结合,这套系统不仅提高了勘查效率,也大大降低了作业风险,为在高寒高海拔及复杂地形条件下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顺利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的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支撑。
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攻克了高灵敏度磁场传感器、大动态信号接收、航空吊舱稳定平台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可获取地下断层、裂隙、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等分布情况,准确圈定具有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的风险区域。
在历时近2个月的勘查任务中,研究团队在高寒高海拔、环境恶劣的野外勘查作业条件下,顺利完成30余架次、累计5000多公里的航空电磁勘查作业任务,最大探测深度大于3000米,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专家介绍,航空电磁探测技术是基于地下介质电性差异实现矿产、水资源和地质构造的探测,具有快速、高分辨率、大范围等优势,是资源勘探和工程勘查的核心技术手段,可适用于高原、复杂地形区、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人类难以进入的区域开展地下探测作业,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