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风电消纳难题有解!福大团队提出海上集中制绿氨新方案
创始人
2025-09-26 09:54:56
0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日趋饱和,中国海上风电正向更深的远海、更大规模发展。但远海风电有两个大难题:海缆拉到岸上成本高,发的电也难并入电网供使用。

日前,福州大学研究团队联合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海上油气》发表了新研究成果,提出让深远海风电在海上集中平台制氨模式,构建了“海上风电制—储—运绿氨”的经济测算模型,为破解深远海风电用电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路径和经济性指南。

据了解,深远海风电绿氨产业链的核心动力是深远海的风电。氨能够高效和安全地储存氢能源,且成本低,因此整个产业链能实现从绿色制氨、安全运氨到海陆各处用氨的无碳清洁能源模式。

研究团队介绍,海上制氨的流程能利用海洋资源,一步步做好海水淡化、电解海水制氢、分离空气制氮、合成绿氨等步骤,最后把氨储存好、运输走。目前制氨主要有三种模式:陆上集中制、海上集中制、海上分散制。综合来看,海上集中制最适合深远海风电。

研究团队还用“氨平准化成本”作为核心指标建了经济模型,摸清了成本构成和关键影响因素——

从成本结构看,花在风电场和平台上的钱最多。海上风电场的投入占总资本成本的66%,制氨平台占24.8%,两样加起来超过九成。这反映了当前在建深远海风机和浮式平台的成本还很高。而在制氨装置内部,电解制氢设备和绿氨合成装置的成本占比分别是53.9%和44.1%,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点。

氨的产量是决定性因素,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如果每天产氨不到100吨,成本就比在陆上制绿氨、传统制灰氨都高;但如果每天能产氨300吨以上,成本就会明显下降,介于陆上绿氨和传统灰氨之间,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性。

此外,风场离海岸的距离越远,成本越高。不过,只要氨产量能达到每天300吨以上,离岸距离再增加,对成本的影响也会慢慢变小。

“风场海域的水深同样会推高成本,尤其是水深150米至200米时,成本会大幅上涨。这是因为平台需要从自升式换成半潜式。因此我们建议优先选水浅的海域,或者利用现成的岛屿、废弃平台等建设风场。”研究团队表示。

运输方式方面,用管道运氨,成本会随距离增加而稳步上升;用船运氨,受距离影响小,但固定投入高。两者有个临界点:如果离岸距离不到800公里,用管道运更划算;超过800公里,用船运更合适。

深远海风电制绿氨,不光能解决风电消纳难题,还能打开海上氢能经济的大门。福大团队的研究显示,每天产氨300吨以上的规模化生产是保证经济性的核心,选对平台类型、做好运输规划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随着风机、电解槽、合成氨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深远海风电制绿氨的产业前景会更广阔。(记者 李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