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被“披星戴帽”的酒水股,“保壳”情况可能有点不乐观。
自从岩石股份(上海贵酒,*ST岩石)、海南椰岛(*ST椰岛)、青海春天(*ST春天)及兰州黄河(*ST兰黄)被退市风险警示之后,便开启了“保壳”之路。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经过近9个月的布局调整,四家*ST股业绩表现各异,不过相同的是,它们的“保壳”之路不太明朗。
这厢个股艰难保壳,那厢“借壳上市”的声音再起,有观点认为,作为资本市场较为稀缺的酒水类(或以酒类为主业)个股,有可能会成为现在未上市酒企“借壳”的目标。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壳”可能有点不太好“借”。
“保壳”之路不明朗?四家*ST股半年业绩“不太理想”
根据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退市新规,被“披星戴帽”的个股2025年营收不足3亿元且利润值为负,则次年需退市,因此这两项财务数据成为*ST股“保壳”的关键。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今年半年报是四家*ST酒水股“保壳”状况的最新财务数据,不过这四家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忧。
从账面上看,*ST春天属于保壳相对明朗的企业。半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营收为1.24亿元,同比下降26.62%,但归母净利润持续扭亏为盈,录得131.6万元。不过在第二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亏损或为753.81万元至795.81万元,但由于第一季度该数据为891.89万元,因此仍能支撑在盈利线上。
其中,*ST春天在半年报中提到,目前“保壳”主要依靠大健康业务,“曾经寄予‘保壳’厚望”的白酒行业,其规模仍较小、盈利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并且受调控政策深化影响,报告期内业绩不及预期,“但有关产品的创新价值、品质和高端品牌形象已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而*ST岩石、*ST兰黄和*ST椰岛,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则是存在很大的“保壳”不确定性。
作为白酒股的*ST岩石,上半年营收仅2824.9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5.22%;归母净亏损6776.68万元,即使较去年同期收窄12.41%,但依旧陷入亏损泥潭。该公司相关高管在线上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从2023年年末开始,公司在资金、渠道与品牌三端同时承压。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2023年*ST岩石关联方海银控股旗下理财产品爆雷;2024年9月,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韩啸因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所持的2.17亿股(占总股本64.80%)被司法冻结。这一连串事件发生,导致*ST岩石资金承压,返利返货无法兑现,渠道补货、备货趋于谨慎,最终导致业绩持续下降。
啤酒领域的*ST兰黄,在今年上半年啤酒企业业绩向好的背景下,业绩持续“双降”。上半年营收为9683.57万元,归母净亏损为1191.32万元,同比分别下跌15.82%和45.29%。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第一季度,*ST兰黄归母净利润一度转正,并同比大增935%(723.26万元)
对此,*ST兰黄方面表示,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属地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虽然公司前期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但未能拉动啤酒销量快速增长,导致公司本期业绩出现一定亏损。
而在保健酒赛道的*ST椰岛上半年同样业绩“双降”,其营收为8920.71万元,归母净亏损为1641.23万元,同比分别下跌26.62%和357.72%。从业务构成来看,*ST椰岛的保健酒和白酒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2023年海口国资委入主海南椰岛后,该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品等进行“自救”,不过经过一年多时间,该公司仍难扭亏损。
别的酒企有机会“借壳”吗?实际情况或存在诸多限制
随着这四家酒企“保壳”状况堪忧,“借壳”的风声也被传出。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酒水类上市公司系A股市场较为稀缺的投资标的,包括习酒、郎酒、剑南春、西凤酒、国台和红星二锅头等头部企业,均有提请IPO或被传出“借壳”上市的风声。但是除了2019年*ST岩石通过注入上海贵酒的资产成为白酒上市公司外,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家白酒企业成功上市。
业界看来,这四家公司进行自救的同时,考虑“卖壳”或许能保持公司的上市地位,同时也能满足部分未上市酒企的上市需求。
其中,*ST岩石被认为存在较大被借壳的可能。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该董事长及董事会秘书(代行)陈琪在业绩说明会中明确表示,将寻找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协调优化上下游资源、销售渠道和融资环境。与此同时,由于*ST岩石实控人股权被冻结,存在较大的司法拍卖可能性,这不排除会有酒企参与竞标。
从理论上说,四家“保壳”酒企都存在被借壳的可能,但南都湾财社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注意到,实际过程中,“借壳”的难度可能不亚于IPO。
广州一名证券分析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自从2022年相关部门强调“警惕白酒过度资本化”以来,A股对白酒资产各种形式的“上市”加强了防范,即使真有酒企有意“借壳”,但监管的严格程度绝对不亚于企业自身IPO,“并购大概率会被监管部门否决,即使不被否决,也可能需要作出‘不注入资产’等承诺,但这样的话‘借壳’的意义就不大了”。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即使现阶段这四家公司可能受到并购重组,但是必须在剩余时间内完成“营收3亿元,净利润转正”等基本条件,否则依然难免退市,“而且像上面提到这种严格监管状态,剩下一个季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除了严防酒水资产上市外,主管部门对“借壳”“卖壳”也有严格限制。证监会在《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削减“壳”资源价值,并加强重组监管,强化主业相关性,严把注入资产质量关,防止低效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严监管重组上市,严格落实“借壳等同IPO”要求;严格监管风险警示板(ST股、*ST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当然,与其等待他人出手,不如努力“自救”。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包括最近两个月,四家*ST酒水股作出相应布局,力求提振相关业绩。
一个酒类行业分析人士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现阶段看这四家*ST酒水股可能都不太理想,但是其中有部分个股存在“自救”可能。*ST岩石大概率需要通过重组才有实现“保壳”的可能;*ST兰黄在股权纠纷结束后,依靠现有的啤酒和饮料业务翻红仍存在较大难度;*ST椰岛方面,如果该公司草本酱香酒能实现并表,也是极有可能保壳成功;而对于*ST春天,如果持续在虫草领域进行发力,同样存在较大“上岸”的可能。
随着第三季度进入尾声,相关酒企有可能会在下个月披露相应业绩预告,对于这四家*ST酒企的保壳状况和进展,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下一篇:跑步正在重启Nike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