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 (ID:The_sun_also_rise),作者:慕峰,题图来自:AI生成
网络吵架最无聊的一点,就是各种极化思维。比如,你讲美食与烟火的关系,就有人出来讲,夫妻店菜洗不干净、肉不卫生,冷冻菜和预制菜更卫生;又比如,你讲微波炉热菜很难吃,他就出来讲,商场里不让用明火;再比如,你讲预制菜不应该那么贵,他就讲,你看日料也是预制的,日料也很贵。真不知道日本哪家的和牛、飞騨牛是预制的,你自己就吉野家的价格当然也没人会说什么。
这种小学生吵架的思维不可能改变食客的选择。逻辑非常简单,如果在商场吃的都是预制菜,那食客为什么要去商场吃呢?买回家吃不就好了吗?为什么点外卖呢?买回家自己微波炉不就好了吗?不但省钱,还可以让滚烫的预制餐食不用在塑料盒里待很久,增加额外的风险,对不对?
作者小时候父母都会讲,不要把开水倒在塑料杯里,对身体不好。现在似乎没有这种讲究了,现在的一次性餐饮塑料盒是不是质量更好了呢?
去京东、淘宝看看预制菜的价格,大概就外卖的1/2、商场的1/5。都拼好饭时代了,主要就是图便宜,不如一步到位?
商场可以改造一下,开辟空间,提供一排微波炉、开水盆,大家先到B1超市买预制菜包,然后回到楼上集体用微波炉加热、开水烫,然后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分享预制菜的快乐,岂不更惬意?租个餐位吃饭,装修好一点就贵一点,装修普通就便宜一点。反正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大厂直供。
作者想不明白,明明B1超市就在卖菜,为什么不能去B1买新鲜的拿上楼在餐厅做,非要用冷冻的呢?还要先解冻,不费电么?是微波炉厂给赞助了么?专家说冷冻的更好,你有想过楼下超市的感受么?你的意思是餐厅不可能洗干净菜,食客自己也洗不干净,是么?但问题是,谁来证明你就洗干净了呢?我买的有机菜,好歹还有无抗、有机标识,你有“洗干净”标识吗?无农药残留、无化学保鲜成分、无抗生素残留,你敢印在包装袋上么?
知道连锁餐饮不容易,但夫妻店、现炒店跟连锁餐饮本自同根生,没有他们,哪来你们?到底谁更不容易?不理解预制菜、连锁餐饮的某些拥趸天天打击夫妻店、现炒店是什么心理,因为自己进了商场,在楼上,所以高人一等?预制餐饮服务业干出了定制化奢侈品的自豪感?
有人讲,预制菜是发展方向。你问过带娃的父母吗?你以为牛马每天上班吃的不是预制,他们真觉得预制好得不得了?预制菜要好的前提,是信息透明、强力监管、处罚严厉,现在有吗?不是还在争“预制菜的定义”吗?定义都搅不清楚,凭什么来监管呢?
作者认为,预制菜产业已经是个庞大的产业,在未来肯定会更加规范。这既是老百姓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决定的,当然也是官方对老百姓诉求的回应决定的。这也意味着,聪明的预制菜巨头肯定会与和食客作对的群体尽快做出切割。
预制菜的分级分类是必然的,无论叫什么名称,无非就是,预制到哪个阶段。不同食客会选择不同阶段的预制。把菜切好、把肉切好,在老百姓眼里也是预制,当然有人买单。冷冻食品,老百姓当然也认为是预制,一直都有很多人买单。与其天天在那里辩论“预制”的定义,不如老老实实按老百姓的观念去定义,分级分类,公开标识。
老百姓不满意预制菜,说到底,是因为天天在网上看到那些低劣的预制料理包感到十分恶心,你非说预制菜更干净,那些低劣的料理包算不算预制?你说你的干净,谁来证明?你不是还在争“定义”么?
要想这个产业好,真好的那部分就必须站出来做切割。你不是什么带头大哥,要负责所有“兄弟”。这是市场经济、法治经济,2025年了,老登们还想继续“操社会”那套吗?
预制菜是个群体,有好就有坏,有优就有差。现在是坏的、差的太没底线,狠狠拉住了好的、优的后腿。早切割,早超生。
监管是一方面,自我进化是另一方面。如果想通了,市场还能继续扩张,以前是2B,以后还可以2C。与其继续抱逆风连锁餐饮的大腿,不如好好考虑怎么在电商平台施展拳脚。
连锁餐饮高度依赖预制菜现在是不争的事实。以后无非两个结局:要么躬身入局,由前店走向后厂,逐渐掌握餐饮长产业链的控制权;要么继续依赖第三方提供的预制食品,最终变成廉价快餐。
以上。
下一篇:农药擦身可治疗湿疹系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