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茶苑村撂荒地变身“致富田”
创始人
2025-09-15 08:45:39
0

科特派“田间课堂”助力村民增收

闽侯茶苑村撂荒地变身“致富田”

汪秀云(右一)在田间指导种植。

“这新播的苗刚缓过来,抵抗力还弱,接下来要多注意。”近日,在闽侯洋里乡茶苑村的种植基地里,科技特派员汪秀云蹲在田埂上,一边轻轻拨弄着莴笋幼苗,一边耐心地对村民讲解注意事项。这样的“田间课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这里上演,成为村民们学习农技的“移动教室”。

站在茶苑村的梯田旁,望着眼前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作物,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其实这里的土壤条件并不差,可偏偏坡度大、位置偏远,村民们都不愿意花精力耕种,久而久之就荒了。”茶苑村党支部书记林立平回忆道。

转机发生在2022年。这一年,茶苑村打破发展困局,创建了闽侯县丰成农业专业合作社,对流转而来的撂荒地开展“宜机化”复垦,通过平整土地、优化田块布局等方式,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收益率。目前,村里已成功流转并改造258亩撂荒耕地。

“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的开展,更是为茶苑村的土地盘活工作添了份力。在活动推动下,茶苑村已与55家单位结对共建,累计吸引各单位认种耕地120.86亩。“以前种地,怕卖不出作物,现在有单位认种,我们只管好好种,收入有了保障,干活也更有劲头了!”林立平感慨道。

茶苑村的实践,正是闽侯县破解耕地抛荒难题的缩影。闽侯县地貌多样,其中60%耕地集中在山区、半山区,多为零散的山垅田,地块小、坡度大、基础设施薄弱。加上机械化作业难、种植成本高、市场收益低,不少耕地逐渐被弃种抛荒。

“我在乡间有亩田”,不只是“认种”,更要“种好”。为让土地多产粮、村民多增收,闽侯县在技术服务上精准发力,组建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定期上门指导。从适配当地土壤的优良品种筛选,到科学的栽培管理技巧,再到低毒高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技术服务团队全方位帮助村民解决种植中的“急难愁盼”。

“这两年,我们联合省农科院、市菜科所,特意在茶苑村开展种植试验,就是要摸准路子,找到适合这里的产业方向。”科技特派员汪秀云介绍,结合茶苑村海拔高的特点,村里重点发展高山种植。同时,通过采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套种、轮作的方式,一年种植3季,形成春种马铃薯、夏种毛豆玉米、秋种白萝卜莴笋的高山农作物产业格局,有效提高效益。

“就拿玉米来说,我们引进的‘天贵糯932’鲜食玉米,搭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科学的种植茬口规划,为农户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汪秀云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该品种7月初播种,每亩定植约3000株,9月上旬采收上市。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每亩产值能达5000元左右,比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的收益提升了近3成。

如今,在技术服务团队的帮扶下,茶苑村的撂荒地不仅变成了作物繁茂的“丰收田”,更成了村民的“致富田”。2024年,茶苑村实现村集体收入29万元,同比增收15.2万元,参与土地流转村民人均增收3.5万元。这份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李煜晗 邓一飞 文/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