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从多方面着手,激发其创新活力。首先,政府应当制定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壁垒,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渠道,解决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难题。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民营企业敢于投入研发,勇于创新。
同时,政府还应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最后,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动力。总之,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激活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贡献了全社会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为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各地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融资、拓展发展空间和改善环境。深圳推行“工业上楼”模式,向天空要地,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深圳已诞生10家世界500强企业,拥有1.1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和百万级小微企业。迈瑞医疗是深圳一家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其自主研发的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设备正在陆续下线交付客户,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
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优化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上海市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推出58条举措。甘肃省开发建成了全国法院首个营商环境信息平台,全面推行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等服务。各地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细化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上海建立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打造多个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安徽省提出今年新培育3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0%。山东济南持续推进“攀登行动”,支持民营企业跨越发展,已有640余家企业获得授信54.08亿元。浙江宁波的一家制造工业母机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创新和专注实现122项专利,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波市出台一系列措施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创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有效专利66.7万件,同比增长9.4%,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