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获悉,近日,巴斯夫,相继发布多个突破性消息。
(1)全球首款高透水性热塑性聚酰胺
近日,巴斯夫向市场推出了全球首款高透水性热塑性聚酰胺Ultramid H。迄今为止,此类肠衣通常由胶原蛋白或纤维素等材料制成。Ultramid H 优异的强度可用于生产壁厚显著减小的人造肠衣,使其成为用于熏制和干燥香肠的人造肠衣的创新材料。其亲水性,在烟熏过程中,所需的烟熏香气能够穿透纯聚酰胺制成的人造肠衣,进入香肠产品内部。其高透水性使其能够直接在肠衣内进行后续干燥。
除这个新品之外,巴斯夫今年已经推出多个聚酰胺产品,比如:
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属于聚酰胺9T材料,采用无卤阻燃剂,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电动汽车电气电子 (E&E) 部件中金属触点的电腐蚀,提高高压(HV)连接器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Ultramid® T6000 是一种耐高温聚酰胺材料,具有优于PA66 的机械和介电性能,及以较低的吸湿性保证了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填补了传统 PA66 和 PA6T 之间的产品空白,尤其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具有卓越的机械和介电性能。该款材料是巴斯夫于 2020 年收购索尔维聚酰胺业务之后开发的改进型PA66/6T 化合物。
Ultrason® D 1010 G6 U40,这款基于聚醚砜(PESU)开发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相对温度指数(RTI),其CTI 值比聚醚酰亚胺(PEI)和聚苯硫醚(PPS)还要高,可以满足应用于数据与能量传输、智能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中的高效节能部件的特殊注塑要求。
全新抗水解型Ultramid® Advanced T1300HG7 HR产品即使在130°C 及更高温度下与乙二醇、导热油和水等多种介质接触时,也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延长其应用在汽车冷却系统、建筑等领域应用。
纯净的Ultramid® Advanced T1300EG7 EQ 几乎不含有任何电活性成分,其热稳定性温度范围为 - 40°C 至 100°C,尤其适用于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零部件应用,如端板、介质分配部件、加湿器等。
特别地,针对循环解决方案,巴斯夫还推出了Ultramid Ccyled,其中含有使用化学回收技术将亚洲消费后塑料废弃物转化的热解油。通过质量平衡法,Ultramid Ccycled 可以提供与原始化石材料相同的高性能。并且,在今年3月,巴斯夫宣布其全球首个商业化loopamid® 生产装置正式启动。该生产设施位于上海漕泾基地,年产量为 500吨再生聚酰胺6,标志着纺织行业可持续产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除此之外,巴斯夫还在积极扩张尼龙全产业链。5月,收购道默化学在Alsachimie合资企业中49%的股份,加强聚酰胺的的核心前体,包括KA-油、己二酸和己二酸己二胺 (AH盐)等。6月位于法国Chalampé的新世界级己二胺(HMD)装置成功开车,使公司生产能力提高到26万吨。
(2)首批固态电池材料交付
近日,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卫蓝新能源)深度合作,已成功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正极材料。
卫蓝新能源是中科院陈立泉院士最得意的作品,也是固态电池的龙头企业,自2024年8月开始合作,巴斯夫杉杉研发团队针对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设计了具有独特复合包覆层的超高镍(镍钴锰)正极材料。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以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阻抗提升了能量密度,还通过有效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循环性能和日历寿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也是巴斯夫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两家固态电池企业签约后的又一重要进展。
伴随着固态电池安全性和电化学窗口提高,正极往高电压高比容量方向,初期主要为高镍三元,未来看富锂锰基、超高镍和镍锰酸锂等材料。
除此之外,巴斯夫还与一家第三方公司续签了现有的阴极活性材料(CAM)长期供应协议,该协议涉及巴斯夫位于德国Schwarzheide的CAM工厂的供应,该工厂是德国唯一的高性能正极活性材料生产设施,也是欧洲唯一的全自动大型正极活性材料生产设施。
(3)全球第三大化工综合体核心装置完成机械竣工
9月,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核心装置乙烯联合装置顺利完成机械竣工,标志着这座总投资100亿欧元的全球第三大化工综合体正式从建设阶段迈向运营准备阶段。
据悉,乙烯联合装置设计年产能达100万吨,全面整合下游10余套生产装置,可直接为丙烯酸、聚乙烯、丁辛醇等生产线供应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其中,合成气装置创造性地利用乙烯氧化物生产中的CO副产物和蒸汽裂解多余燃料气,通过催化重整技术转化为合成气,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此前8月,该基地丙烯酸丁酯工厂提前三个月投产并完成首批产品交付给友谊集团,同时与巴德富,围绕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供应签约。同步投产的全球最大TPU生产线,其产品已应用于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密封件,年产能达1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