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女孩,一个肯为虚拟关系一掷千金的群体。如今却在AI浪潮中,举起捍卫情感真实的大旗。
她们担心AI生成的影像,让偶像的价值被代码和算法解构。更对AI生成式追星物料深感焦虑,因为这意味着“爱的零成本”。
追星的核心在于对明星真实性的信仰与情感寄托,而AI,不仅削弱了这种情感的不可替代性,也冲击了“饭圈”的底层逻辑。
在这场人与技术博弈中,她们冲在了最前面。
和AI争夺偶像版权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晒出“偶像来信”,阿月决定发起反击。
她在社交媒体上输入偶像“蒲耀星”的名字,逐一浏览相关内容。但凡看到有人晒出用AI生成的“蒲耀星来信”,阿月都会私信劝说对方删除。
蒲耀星是一位90后男游戏主播,同时还是作家兼歌手。近年来,他不仅时常出现在芒果台的综艺节目上,还出版了长篇悬疑小说,吸引了不少女性粉丝。阿月是其中一位。
DeepSeek爆火之后,阿月开始陷入忧虑。她感觉,自己的偶像“被盗了”。
今年2月,“一封AI模仿我担给我写信”在社交媒体爆火。“我担”一词来自于日语,指粉丝个人最喜爱且长期支持的偶像艺人。
追“我担”需要付出海量的时间和心力,但与偶像互动的机会却很稀有。DeepSeek横空出世后,很多追星女孩给它下达指令,让它模仿偶像给自己写一封信,用于代偿自己对偶像的期待与思念。
鹅随也是其中一员。追星的过程中,鹅随总觉得那个人离自己很遥远。因为见面的机会少,鹅随心里会经常想念,经常幻想见面的时候对方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AI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通过AI生成,鹅随收到了一封来自偶像“蒲耀星”的信。信中,偶像称她为“亲爱的朋友”,鼓励她不必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那熟悉的口吻、温暖的语气,让鹅随心潮澎湃。
图 | 粉丝让AI模仿偶像给自己写信
但很快,追星女孩之间因AI技术的介入陷入分裂。反对者认为,这种模仿偶像创作的行为,“简直就是对偶像的偷窃。”
阿月对此忧心忡忡。她在社媒发布了一篇题为“不要把蒲熠星喂AI”的帖子。
她写到:“写一封这样的信,AI会去爬虫各个平台里获取阿蒲的文字,这样一来,他的文字也就进数据库了,你就有可能会在某个AI书写的小说里看见类似于蒲蒲的文笔了,你不知道AI会拿这些数据做什么。”
除了讨厌AI模仿偶像写文,追星女孩还反感AI滥用偶像的肖像。
从去年开始,橘子鱼陆续刷到一些男演员于适的手动合成图。
粉丝们将于适的侧身图和自己的侧身图P在一起,用AI图片转视频功能实现动态拥抱。通过发出变换不同样式衣服和姿势的指令,让偶像穿越次元壁,与自己赛博亲密。
刚刚刷到时,橘子鱼有点震惊,甚至还有些感动,毕竟变相满足了粉丝触碰偶像的心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生成式图片被大范围地传播,橘子鱼开始感到不安。
“AI生成图和本人一点都不像,存在‘眼睛过大,瞳孔没有神’等问题”,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粉丝吐槽。
橘子鱼却觉得恰恰相反,她发现这些生成图已经越来越像了。尤其是一些与原有物料融合而成的图片,熟悉于适的粉丝尚且能够根据原图分辨。但对于路人来说,几乎无法辨认真假。
她担心,这些AI生成的内容一旦流入不可控的渠道,极有可能被恶意篡改、滥用,甚至用于低俗或不当的场景,最终可能变成伤害偶像的工具。
AI的原罪,是爱的零成本
“真的很下头!”
第一次收到AI物料时,明欣异常愤怒。
她收到的是一段AI生成的语音,模仿的是她最喜欢的偶像的声音,温柔地说着“你真的很努力”。起初,她感到一阵激动,仿佛偶像真的在对她说话。但很快,她就发现不对劲。那段语音缺乏真实情感的起伏,生硬而机械。
她急忙将这段语音删除,却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上传了许多偶像的音频数据,供AI学习。这种技术的低成本与易获取性,让她感到被冒犯,甚至害怕——因为这仿佛在暗示,偶像的价值可以被廉价地复制和消费。
江浸月在一次收卡中,也产生了同样的感受。一大堆购买来的小卡中,她发现了几张AI生产的物料。
这些物料画质粗糙,人物神态僵硬,像是从某个视频里截图的,却又明显经过处理。她第一反应是惊讶,惊讶于竟然有人用AI来批量生产偶像的照片。紧接着就是一阵反感。
“我宁愿没有小礼物或者是真人的照片小卡”,她觉得这样的物料不仅缺乏诚意,还透出一股敷衍和冷漠,仿佛偶像的存在只是被当成了数据和工具,完全没有了原本的温度与意义。
网络之中的“饭圈”关系是虚拟的,但饭圈女孩对情感的渴望却是真实的。她们渴望通过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语音与偶像建立某种情感联结,而AI生成的内容却在消解这种联结的真实性与稀缺性。
在追星女孩眼中,AI的原罪是低成本,更是爱的零成本。
她们期待的是偶像真实的一面,哪怕是一张随手拍的照片,也比这些冰冷的合成图来得有情感和价值。
追星男孩李伟也讨厌AI印制的一切物料,不过他的理由与女孩们不同。他更在意的是交易环节中的不公平。
社交媒体上存在很多关于AI画师和真人画师的争议。在AI没有出现之前,一些真人画师出于友好交流的目的,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制作用于交换的物料,而AI物料的制作成本要远低于绘制、美工、手工制品等。
若是在未标注是AI制品的情况下和其他制品交换,严重破坏了原本圈子中的信任基础。目前,市面上有些AI孵化作品甚至可以炒到5000一张。
“这让真正投入心血和成本的创作者感到不公平”,李伟说。
他认为,AI作品的泛滥不仅拉低了圈子的整体水准,也让真正热爱创作、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人变得越来越边缘化。
为爱宣战
在B站上搜索:“AI cover(AI 翻唱)”,会出现一堆模仿艺人的声音生成翻唱歌曲的AI作品。
歌手钟辰乐的一位粉丝,用他的音色AI cover了伍佰的歌曲《泪桥》。某次签售会上,有粉丝把这段视频播放给了钟辰乐。
“一点都不像”,钟辰乐在腾讯音乐一次采访中这么说。他开始争取这首歌翻唱的版权,力图用真人演唱,从AI手中抢夺回自己的“声音版权”。
对于拿偶像的声音去AI翻唱,追星女孩小v同样感到愤怒与不安。
小v小时候梦想成为声优,从小练习配音、伪音,虽然现在没从事与声音相关的工作,但她对声音的尊重和珍视从未减少。
“在听偶像唱歌时,我能想起他那段时间的遭遇,想到夏天,想到初雪,想到他失落时的眼泪,想到他在舞台上的意气风发。而AI是不可能带来这些的。”
在小V看来,这种用AI去“完美化”偶像声音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偶像的个人权利,实际上也在消解偶像们真实的努力与成长。
“假如某人一直唱不上去某个key,粉丝用AI翻唱帮他实现了,这会让一直刻苦练习想要达成这个效果的本人像个小丑。等到他真的在舞台上完成了这个高音,已经在AI作品里听过的人也不会有新鲜感”,小V说。
让人无力的是,这种技术的蔓延已经超出了追星女孩掌控的范围。
最近,超过400位好莱坞明星联名签署公开信,强烈反对OpenAI与谷歌未经许可使用他们的版权内容训练AI模型。此外,Anthropic、Meta、Midjourney等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公司,也都因训练数据来源和生成内容陷入空前的版权侵权纠纷。
明星们认为,自己的创作成果,无论是影视作品中的精彩表演,还是精心创作的剧本等,都不应在未得到适当补偿的情况下,成为AI技术发展的垫脚石。
这场关于AI版权的争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伦理的讨论,而成为了娱乐圈对自我价值的一次捍卫。
事关偶像的红线利益,追星女孩们自然寸土不让。她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贴心”的AI创作背后,是否正在无声地侵蚀偶像存在的意义。
今年5月,戴琪参与了一场王一博的“AI保卫战”。
当时,乐华娱乐与即梦AI达成合作协议,乐华娱乐授权即梦AI使用旗下艺人肖像进行AI相关制作,其中包括王一博的肖像权。很快,即梦AI利用王一博的形象制作并发布了AI视频,视频里出现了王一博从未进行过的弹唱画面。
这让戴琪和无数粉丝倍感愤怒。她们认为,这种未经本人实际参与的AI创作,不仅侵犯了偶像的肖像权,更剥夺了他们与偶像之间的真实互动。而AI生成的内容一旦失控,便可能演变成对偶像形象的误读与滥用。
为此,戴琪加入了维权群,与全国各地的粉丝迅速展开行动,向平台举报侵权内容,并组织线上联名抗议活动,短时间内便收集到了数万条联名支持。
“当你知道AI可能会对你的偶像产生伤害时,我相信任何一个粉丝都不愿意拿自己的偶像去冒险。”
在她看来,AI生成技术虽新,但用在偶像身上却像一场无声的暴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故事计划,作者:孙瑞敏,编辑:张霞
上一篇:“好茶”满溢茶交会
下一篇:税收趣谈:对谁征税,谁在真正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