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交易金额达14.08亿元,累计吸引宾客21.5万人次——
“好茶”满溢茶交会
海峡会展中心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教小朋友做茶。记者 石美祥 摄
8日,为期4天的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和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闭幕。
据统计,本届展会邀请参展企业700余家,吸引采购商超2000名,展期内现场交易金额达14.08亿元,累计吸引宾客21.5万人次。
捕捉“供给侧”新动态
本届茶交会以“中国茶·世界享”为主题,展会面积超3万平方米。展位上,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茶叶企业等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推介。
“快来尝尝今年的好茶。”展位前,首次参展的武夷山斗品生态茶业负责人莫明锋沏好新茶,并将各色茶袋一字排开,热情地向茶客推介。此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正山小种、政和白茶等耳熟能详且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类皆如约而至。
这4天时间内,如果你在展馆里完整地走一圈,一定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几乎每家茶企都在谈新式茶饮。
作为“老朋友”,螺江茶业今年有了新动作,加设了新式茶饮专区。展位负责人陈宾说:“我们也在谋求转型,研发了不少果茶新品。”
面对茶叶发展的新赛道,不仅老茶企主动发力,新式茶饮商家也跃跃欲试。去年刚成立于福州的清口茶业,与茶百道共建千吨产能的原叶茶生产基地,此次亮相展会,还带来了他们对新赛道的敏锐洞察。“新式茶饮不要‘大概好喝’,而是要风味稳定、可量化。”清口茶业负责人林宏表示。
新式茶饮,正在成为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力。茶园管理开始讲求标准化,加工环节控制参数,产品研发逐渐向消费场景打造靠近,例如开发出户外便携茶包、便利店瓶装茶等。茶叶开始从传统“慢泡”走向现代“快消”,与时代接轨。
福州也因此站上了风口。2024年,新式茶饮腾飞带动福州茉莉花茶销售4万吨,电商销售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文化的茶香更诱人
“闽江水边是奴厝,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柴扇搭青瓦,门前一田茉莉花……”茶交会上,首部专为福州茉莉花茶打造的沉浸式舞台剧《千年茉莉香》开演,将人们带入茉莉花茶的芬芳世界。
千年来,福州茶以及茶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远播四方。如今茶交会让各地好茶再次来到福州:特级白牡丹,一芽一叶,滋味清甜;金骏眉问世于2005年,全是芽头制作;漳平水仙是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方块外形别具一格……
福州茶文化的厚重,已被世界看见。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22年,包含“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州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茶文化“双世遗”地。
茶文化早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每一处角落。大众茶馆里品茶休闲,听闽剧、评话是福州人的市井日常;茶园中,点茶、喊山祭茶等非遗展演引人驻足,休闲茶旅基地提供松弛体验,茶旅线路串联起山水与茶韵。
热闹背后有挑战。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茶,也期待更深度的体验:不止于品茶,更想读懂茶;不满足观光的“浅尝”,而追求参与的“尽兴”。
此次茶交会上,可见茶友们的期待成为现实:茶艺比赛设大众赛道,以“泡好一杯茶”为起点,鼓励表达分享,首开少儿茶艺赛,吸引小爱好者参与,培育传承新生力量;新增“宋韵茶市・茶文化美学空间”“一茶一书・茶文化图书展”,圈粉年轻群体;“福州茉莉花茶地图”上线,市民可按图索骥,赴全城百家茶馆免费品茶;“全民盲品斗茶荟”人气爆棚,百余名茶客化身“民间品鉴官”,在一闻一啜间寻觅心中的茶王。
科技让茶香远飘
茶交会上,“茶科技”成为一抹亮色。展会上,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引人注目。展位负责人陈占源介绍,这款无人机可应用于农药喷洒、种子播撒、物资吊运等多种作业场景,并支持9分钟快充,使作业效率翻倍,让茶园管理更加智能化。
机械强产业,数智赋能未来。首届茶叶机械数智化交流会在本届茶交会期间举行,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分享了《基因组育种4.0:从“经验筛选”到“智能设计”》《闽南乌龙茶智能工厂建设实践》等主题演讲,积极探索茶叶机械数智化的创新成果和未来展望。
如今,科技同样深度融入福州茶产业的各个环节。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叶乃兴与其团队也创下了首次破译福州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基因组、首次构建茉莉花泛基因组的成就,完成了茉莉花香形成与调控研究;不少茶企引入传感器开展实时监测,充分提升精制烘干环节的一次质检通过率等。
尽管本届展会已经落幕,但溢出效应仍在持续放大——接下来,福州要泡好的,不仅是一杯茉莉花茶,更是立足重振“世界茶港”的愿景,沏出一杯融合“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发展“新茶”。(记者 蓝瑜萍 燕晓 陈君沂)
上一篇:在县中,我们如何失去朋友
下一篇:饭圈女孩,冲在抵制AI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