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闹得挺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美国好像把印度和俄罗斯给输给了中国,这话一出,全球媒体都炸锅了。事情发生在2025年9月5日,特朗普在自己的Truth Social平台上贴出一张照片,那是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在天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合影,他配文称看起来美国失去了这两个国家给最深最暗的中国,还祝他们未来长久繁荣。这帖一发,很多人觉得特朗普这是在表达后悔,因为他之前对印度的政策挺强硬,现在看到印度跟中俄走得近,似乎有点坐不住了。特朗普这人一向自称总是在赢,这次这么一说,跟他平时的调调不太搭,估计是看到峰会的影响力太大,觉得自己之前的策略没起到预期效果。
回想一下,这事儿得从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政策说起。2025年8月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加征25%的关税,加上之前已经有的25%报复性关税,总税率就达到了50%。美国这么做是因为印度从俄罗斯买油然后转卖赚钱,在美国看来,这等于绕过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自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比例从不到2%飙升到40%以上,这让美国很不爽。特朗普政府认为这是在间接支持俄罗斯的行动,还威胁说如果印度不改,关税还会进一步升级,甚至提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惩罚措施。印度政府当时回应说会维护自己的能源需求,不会轻易妥协,还强调要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因为贸易谈判涉及农产品关税等问题。
特朗普的帖子发出没多久,他就改口了。当天下午,他又发帖说不相信美国真的失去了印度,强调自己跟印度总理莫迪关系不错。这前后变化挺快,可能是意识到原帖听起来太负面,不符合他一贯的强势形象。美国国务院官员后来在媒体上解释,说特朗普的意思是希望印度选择跟美国和欧洲站在一起,而不是跟中俄靠太近。
但政策上,美国没松口,继续保持对印度的压力。果然,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很快就站出来表态,他说印度政府的硬气态度撑不了多久,最多一两个月就会回来谈判,还会向特朗普道歉,求着达成协议。卢特尼克列出了和解的条件:印度必须停止从俄罗斯买石油,降低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壁垒,并且退出金砖国家组织。这话一出,在印度那边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印度网民在社交平台上骂卢特尼克这是公开羞辱,强调印度有权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威胁。有些人还提到印度人才对美国科技行业的贡献,说没有印度工程师,美国早就落后了。
话说回来,这场争端的根源在于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俄罗斯石油因为西方制裁,价格便宜,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能源来支撑经济成长。从2022年起,印度就成了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之一,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上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特朗普政府想用关税逼印度就范,但印度没退缩,反而加强了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还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峰会是9月1日在天津闭幕的,莫迪高调出席,跟中方领导人和普京互动频繁,这直接刺激了特朗普发帖。金砖组织里,印度是重要一员,卢特尼克要求印度退出,这在印度看来简直是无理取闹,因为金砖是新兴经济体合作平台,印度从中获益不少,不会轻易放弃。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的关税对印度出口影响不小。印度对美出口主要包括钢铁、纺织品和农产品,50%的关税让这些产品竞争力下降。印度企业已经在调整供应链,寻找其他市场,但短期内损失难免。另一方面,美国农场主也受影响,因为印度对美国农产品有壁垒,如果谈判破裂,美国出口会受阻。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说过,还没实施第二阶段关税,意思是还有后手,但印度没示弱,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俄罗斯是印度长期军事伙伴,印度从俄买武器和油,关系深厚,不会因为美国压力就切断。
卢特尼克的预测是印度一两个月内会软化,但从当前迹象看,不一定准。印度外交政策一向注重战略自主,不会完全倒向任何一方。莫迪政府强调多边主义,在联合国由苏杰生发言,也是在传递信号,不会让贸易争端主导外交日程。美国智库分析说,特朗普的强硬可能适得其反,推动印度更紧密地跟中俄合作,形成亚洲大国联盟。这对美国全球影响力是个挑战,尤其在印太地区,美国本来想拉印度对抗中国,现在局面复杂了。
特朗普本人对这事儿态度摇摆,一开始发帖像后悔,后来又否认失去印度,还说跟莫迪私交好。两人2025年2月在白宫会晤过,当时谈贸易协议,但没达成。特朗普在媒体上多次提到对印度买俄油失望,但也承认印度是重要伙伴。卢特尼克在6月时还乐观地说美印贸易协议不远了,但现在调子变了,强调印度要让步。印度方面,外交部声明重申主权,不会屈从外部压力。民众反应强烈,社交媒体上支持政府硬气的帖子很多。
长远看,这场摩擦暴露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美国想用经济手段影响他国政策,但印度作为新兴大国,有自己的算盘。俄罗斯石油供应稳定,对印度能源安全关键,美国的替代方案不一定更优。金砖和上合是印度平衡外交的平台,退出不符合利益。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施压,但印度坚持立场,谈判桌上的拉锯战还会持续。卢特尼克说最多两个月,但印度媒体分析,短期内突破难,双方都需要时间评估损失。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帖子像罕见承认政策失误,但美国没改变路线。卢特尼克的条件苛刻,印度不买账,选择低调回应,通过取消行程表达不满。这事儿发展下去,对全球贸易格局有影响,大家拭目以待。印度能硬气多久,取决于经济承受力和外交灵活性,但目前看,不会轻易低头。美国如果一味强硬,可能真的推动中俄印更紧密,这对谁都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