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出国就变名字了?这叫法确实高大上
创始人
2025-09-06 03:08:04
0

钱币上的国运:从 “人民币” 到 “CNY”,这张纸片藏着咱中国的底气

家人们,咱今天唠点实在的 —— 你天天揣兜里、手机上划来划去的人民币,可别只把它当 “花钱的纸片”,这方寸大小的玩意儿,藏着的故事能从咱爷爷那辈讲到现在,里头更是裹着咱国家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咱国人叫它 “人民币”,亲切又实在,可一漂洋过海到了国外,那些穿西装打领带的银行家们,张口闭口就是 “CNY”。这事儿倒让我想起老家的茴香豆 —— 在绍兴本地就叫茴香豆,到了上海地界,人家就改口叫 “五香豆”,你看,光是个名字的变化,就藏着不少门道呢!

一、“人民币” 这仨字,比旧时票子实在多了

我小时候住在老城区的巷子里,巷口有家当铺,天天能看见些穿得破破烂烂的人,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票子蹲在门口叹气。那票子上印着 “中国人民银行” 六个黑字,边角都磨得起毛了,可他们攥得比啥都紧。后来听我爷爷讲才知道,这人民币的来头可不小,得追溯到民国三十七年 —— 也就是 1948 年,那会儿天下还没完全太平,到处都是战火,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爷爷说,当时给这钱取名的时候,就没学旧社会那套玩虚的。你看以前的 “法币”“金圆券”,名字听着挺唬人,可没多久就贬值贬得跟废纸似的,老百姓扛一麻袋钱都买不来一斤米。但 “人民币” 这名字不一样,直接把 “人民” 俩字刻在脸上,既明明白白告诉大家 “这是咱老百姓的钱”,又藏着 “人民当家作主” 的意思,听着就踏实。

我还记得小时候翻爷爷的旧箱子,见过几张第一套人民币的票子 —— 有一百元的、五百元的,上面印的不是现在的毛主席头像,而是工农兵扛着锄头、拿着枪的图案,颜色也花花绿绿的,跟现在的简洁风格完全不一样。爷爷说,那时候物资紧张,印钞票的纸张都得凑,有的票子甚至是用牛皮纸印的,可就算这样,老百姓也认它 —— 因为这钱是 “自己人的钱”,不像以前的票子,全是为地主老财、官僚们服务的。

以前听巷口的老掌柜讲过个事儿:解放初期,有个卖菜的大爷揣着几张人民币去城里换粮票,有人跟他说 “这新票子说不定不顶用”,大爷把胸脯一拍:“这上面印着‘人民’俩字,还能骗咱?” 结果到了粮站,人家不仅给换了粮票,还多补了他两张 —— 你看,就是这股子信任,让 “人民币” 从一开始就扎在了老百姓的心里。比起旧社会那些 “纸面富贵” 的票子,“人民币” 的实在,才是老百姓最认的 “底气”。

二、洋人叫 “CNY”,就像给孔乙己记成 “KYJ”

后来我长大了,去城里打工,认识了个在银行上班的朋友。有一回跟他聊天,他说 “人民币在国际上不叫人民币,叫 CNY”,我当时还挺纳闷:“好好的名字,咋到了国外就变味了?”

朋友笑着给我解释:“这是国际上的规矩,每个国家的货币都得有个标准代码,方便银行之间结算。中国的‘中’字英文是‘China’,取前两个字母‘CN’;‘元’是‘Yuan’,取首字母‘Y’,拼在一起就是‘CNY’。” 我一听就乐了,这不是跟咸亨酒店里跑堂的记账一个路数嘛!以前孔乙己总去咸亨酒店喝酒,跑堂的嫌 “孔乙己” 三个字写着麻烦,就直接在粉板上写成 “KYJ”,又快又省事。

不过说真的,刚开始听 “CNY” 这仨字母,总觉得有点生分。你想啊,在咱国内的菜市场,小贩吆喝 “西红柿五块钱三斤”,要是突然蹦出一句 “西红柿五 CNY 三斤”,不光买的人听不懂,卖的人怕是要被当成疯子。可到了国外就不一样了 —— 去年我侄子去英国留学,说在伦敦金融城的大楼里,那些操着各种口音的银行职员,张口就是 “CNY 汇率涨了”“CNY 清算完成了”,要是有人突然说 “人民币”,人家还得反应半天。

我那银行朋友还说,国际上也有人偷懒,不叫 “CNY”,直接叫 “RMB”—— 就是 “人民币” 拼音的缩写。这就像以前洋人把 “北京” 写成 “Peking” 一样,虽然不符合现在的拼音规范,却透着点老派的熟稔。比如在唐人街的餐馆里,老板可能会跟你说 “收 RMB 吗?”,但到了正经的银行、交易所,人家还是认 “CNY”,就像咱衙门里办公文,得按规矩来,不能随便改格式。

有一回我在电视上看财经新闻,屏幕上跳着 “USD”“EUR”“CNY” 这些字母,我突然觉得挺有意思:以前咱中国的钱只能在自己家里用,连隔壁邻居都不认;现在倒好,咱的 “CNY” 能跟美元、欧元这些 “老大哥” 并排站在国际屏幕上,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你看,光是个名字从 “人民币” 到 “CNY” 的变化,就说明咱国家的钱,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上了。

三、人民币 “国际化”,就像绍兴黄酒摆上巴黎餐桌

这些年常在报纸、电视上看到 “人民币国际化” 这个词,一开始我也不懂啥意思,后来还是我那银行朋友用大白话给我讲明白了:“简单说,就是让咱的人民币在国外也能像美元一样好用,人家买咱的东西、跟咱做生意,不用再换成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就行。”

这话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老家的绍兴黄酒。以前这黄酒就只在江南一带流行,北方人嫌它度数低,外国人更是闻都没闻过。可现在不一样了,不光国内各大超市都有卖,连巴黎的高档餐厅里,都能看见绍兴黄酒的瓶子,配着牛排、奶酪一起上桌。人民币的 “国际化”,不就跟这黄酒走出江南一个道理嘛!

朋友说,人民币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可不是靠嘴说的,得有实实在在的 “硬家伙” 支撑。你想啊,要是国外没人买咱的东西,没人跟咱做生意,人家要人民币干啥用?可现在不一样了 —— 咱中国的衣服、家电、电子产品,卖到全世界各地;咱从国外买石油、铁矿石,也越来越多地用人民币结算。去年我邻居家的儿子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他说现在跟东南亚的客户做生意,对方主动提出 “用 CNY 付款”,因为 “人民币稳当,不像美元那样老涨价跌价”。

有一回我碰到个在汇丰银行当差的同乡,他跟我吐槽 “CNY 清算系统太复杂”:“以前清算美元、欧元,系统都现成的,可 CNY 不一样,得专门搭新系统,各种流程、规则都得重新定,比蜘蛛结网还麻烦。” 可吐槽归吐槽,他话里话外都透着自豪:“现在全球多少家银行都在抢着做 CNY 业务,为啥?因为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多,人民币越来越值钱,不做就跟不上趟了!”

我还记得前几年去东南亚旅游,在泰国的夜市里,卖水果的大妈看见我是中国人,直接用中文喊 “10 块钱一公斤,收人民币!”;在新加坡的商场里,不少店铺都挂着 “欢迎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 的牌子,付账的时候直接扣人民币,比换外汇方便多了。你看,这就是人民币 “国际化” 的实在好处 —— 咱老百姓出国不用再揣着厚厚的美元、欧元,带着手机、揣着人民币就能走天下。

四、这张纸片,照见了咱国家的起起落落

这些年我养成了个习惯:每天傍晚都去家附近的银行门口坐会儿,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进进出出 —— 有拿着退休金存折取钱的老人,有刚发工资来存钱的年轻人,还有抱着孩子来交学费的宝妈。看着他们手里的人民币,或是手机上显示的 “余额”,我总觉得这小小的纸片,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咱国家这些年的变化。

我爷爷那辈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 “手里能攥几张整票子”。爷爷常说,解放初期,他攒了半年才攒够五块钱,给我爸买了件新棉袄,高兴得一宿没睡。那时候的人民币,是 “救命钱”“活命钱”,老百姓攥着它,就攥着一家子的吃喝拉撒。

到了我爸那辈,日子慢慢好起来了。上世纪 80 年代,我爸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能拿几十块钱,过年的时候能给我和弟弟发五块、十块的压岁钱。那时候的人民币,是 “过日子的钱”—— 能买自行车、缝纫机,能给家里添台黑白电视,能供孩子上学。

再到现在,咱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经花了。年轻人用手机就能付款,买东西不用带现金;出国旅游、留学,人民币直接能用;连家里的老人,都知道 “人民币在国外也值钱了”。这时候的人民币,不再只是 “活命钱”“过日子的钱”,更是咱国家 “硬气” 的象征 —— 你看,要是国家不强盛,生意做不遍全世界,人家能认咱的人民币吗?

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新闻,说 “CNY 在全球支付份额又涨了”,还说很多国家都把人民币当成了 “储备货币”—— 就像咱老百姓存钱一样,人家国家也存着人民币备用。我跟我孙子说:“你看,爷爷小时候谁能想到,咱的人民币能在全世界流通?” 孙子眨着眼睛问:“那以后外国人是不是都得学认人民币啊?” 我笑着说:“说不定呢!”

五、从 “人民币” 到 “CNY”,故事还在继续

现在每次路过银行,看见门口电子屏上跳动的 “CNY 汇率”,我就想起爷爷当年给我看的第一套人民币,想起巷口当铺前那些攥着票子的人,想起我第一次听见 “CNY” 这个词时的纳闷。从 1948 年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到现在 “CNY”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才七十多年的功夫,咱中国的钱,就从 “家里的票子” 变成了 “世界的货币”,这背后的变化,可不就是咱国家国运的变化嘛!

有人说 “钱就是钱,别扯那么多”,可我不这么觉得。你看,人民币上印着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泰山、西湖,哪一样不是咱中国的象征?“CNY” 这三个字母背后,是无数艘货轮在海上跑生意,是无数家中国企业在国外开工厂,是无数个老百姓靠着勤劳赚来的好日子。这哪是简单的 “钱” 啊,这是咱中国人一步步拼出来的底气!

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大妈跟我唠:“现在买菜都用手机付,我那小孙子还教我认‘CNY’,说这就是咱的人民币,在国外也能用。” 我笑着说:“可不是嘛,咱的钱现在越来越有面子了!” 大妈说:“那还不是国家强大了?以前谁能想到啊!”

你看,连菜市场的大妈都懂这个理儿 —— 钱币上的国运,从来都不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跟咱每个人的日子紧紧绑在一起的。国家强了,钱才值钱;钱值钱了,咱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暮色沉下来的时候,银行门口的灯亮了,电子屏上的 “CNY” 字样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我想,这张印着 “中国人民银行” 的纸片,从咱老百姓的手心,走到了国际的舞台,它还会继续走下去,继续讲着中国的故事 —— 就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浪更比一浪高。而咱老百姓要做的,就是守着这份踏实,跟着国家的脚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毕竟,这 “人民币” 上的 “人民” 俩字,从来都不是白印的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