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确实有两手,一下子就指出了问题!”
闽清东桥镇无花果基地内,农户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近日,为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助推乡村振兴,闽清县总工会开展“工助振兴”专项行动,邀请福州市劳模、福州市农业研究院副研究员林永高前往闽清东桥,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户们现场答疑解惑。
东桥无花果种植基地,面积达数百亩,年产量可达十余吨,是闽清传统特色农业项目。近年来,东桥镇无花果种植基地按照规划,逐步扩大规模。然而,基地的产量却并未随之提升。幼苗成活率低、挂果量不理想等原因,制约了当地无花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新扩种的果苗中,大多出现了生长停滞现象。”基地负责人介绍,农户们以为多浇水、多施肥就能促进生长,却没有考虑到东桥镇的土壤、温差因素,“缺乏科学种植经验,无花果因而越种越弱。”
发现农户们遇到了麻烦,东桥镇政府连忙请来劳模工匠,为无花果产业现场把脉。实地勘察后,林永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部分种植坑基肥不足,又滥用尿素,导致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无花果最怕‘大水大肥’,一定要注重科学管理。”
针对基地现存的问题,劳模开出了“药方”:开挖种植沟时务必一次性施足有机肥,为幼苗生长奠定基础;机械挖沟与人工修整配合,确保耕作层深度达标;建立预防管理机制,定期检测土壤pH值和肥力水平;严格控制尿素使用频次;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植株生长阶段动态调整养分供给。
“劳模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看叶片判断肥力状况、用农家肥替代部分化肥,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实战经验!”种植户说。
闽清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工助振兴”专项行动,是闽清县总工会积极探索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尝试。未来,闽清将持续邀请专家深入基层进行技术传授、产业指导,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记者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