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以“马上就办”提速增效,用“真抓实干”赋能发展
——服务有温度 办事有速度
“我们一趟都没跑政务服务中心,短短7天就拿到了许可证。”近日,时代储能项目总经理何尔龙的由衷赞叹,道出了罗源县众多企业的共同心声。近年来,罗源县传承弘扬、深入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通过创新服务机制、数字化改革和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让群众和企业感受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场体验:
47名监督员深入一线找问题
“办事流程是否繁琐?窗口服务是否贴心?”今年以来,在罗源县政务服务中心,47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效能监督员和政务服务体验官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企业开办、获得电力、财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办理流程。
年初,效能监督员陈北兴在体验公证窗口服务时,发现办事群众聚集、等待时间过长问题。他立即将问题反馈给中心,协调增设临时窗口,确保群众公证事项第一时间办理,有效缓解服务压力。
这种“体验式”督查直击痛点,让政务服务中的堵点无所遁形。监督员们记录下急难愁盼问题和服务不够人性化之处,形成清单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一批痛点难点得到了解决。
与此同时,政务服务中心“好差评”系统与“急难事兜底服务”窗口协同发力,办事群众可实现“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对于不满意评价,相关部门必须第一时间调查核实、限期整改。今年以来,罗源收到评价22328条,非常满意率达100%,形成“评价—整改—提升”的良性闭环。
一次上门:
数字化赋能“预审代办”新模式
“我们一趟都没跑政务服务中心,短短7天就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近日,何尔龙为罗源的高效服务点赞。原来,7月30日,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获悉企业办证需求后,立即组织代办员上门服务,帮助代办节点报批,从申请到获批仅用7个工作日。
“不用企业跑部门,部门主动跑企业”成为罗源服务企业的鲜明特色。流动审批服务专班为每个重点项目制定“两单一表”,并建立审批服务微信工作群,每周进园区上门服务。
“一次性告知、个性化辅导”是罗源县为企业办事设立的“第一道防线”。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预审查”机制,对事项办理的流程、依据、材料等实行全流程告知,并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审前辅导”。2023年以来,已为11个招商项目提供预审查服务,德佳、工泰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让企业在正式申办时“一次通过”。
“不用跑窗口,在家就能办”已成为罗源群众办事的常态。罗源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发布办事指南5113条,即办事项占比69.25%,全流程网办事项达73.34%,“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78.19%,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90.54%。1124项事项实现“免费邮寄办”,158项高频事项上线“跨省通办”。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告知承诺为支撑,实现更多证明材料“免提交”。(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一套机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助推产业发展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罗源县创新建立“前期办+招商办+落地办”协同机制,将项目落地细化为22个关键节点,实行清单化管理。“模拟审批”工作法让项目平均开工时间提前58天,实现“签约出红线、拿地即开工”。
要素保障方面,罗源县每年报批土地1500亩以上,实施5年滚动供地2.3万亩计划,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重启牛坑湾填海工程形成1.2万亩连片用地。同时建立政银企沟通机制,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建立“用工需求库”,依托“罗川驿就业”小程序和职业中学精准培养技能人才。
惠企政策兑现同样高效。罗源县构建“政策解读—协同办理—快速兑现”服务体系,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通过梳理政策清单、制作申报指南,让企业清晰知晓“能享受什么、如何申报”。打通财政、工信等部门数据壁垒,开设惠企政策兑现“绿色通道”,实现政策“即申即享”“快审快兑”。
这套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罗源县成功招引东恒新能源、丸顺新能源等36个新能源配套项目落地,总投资185.63亿元,加快形成“绿色冶金+新能源”的新时代“双龙抱珠”产业格局。(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上一篇:福州5236株古树名木“上保险”
下一篇:劳模田间“把脉” 护航无花果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