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误导一直是保险消费投诉重灾区。不过,一张看似普通的罚单,却暴露了行业更深层次问题。
日前,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珠海监管分局的罚单,因利用产品说明会虚假宣传、使用误导性话术培训代理人、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外利益等行为,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被罚款17.4万元。
作为实际“一把手”,时任中意人寿珠海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徐鹏被警告并罚款2.2万元;个人营销业务部主管洪伟聪也受到同样处罚。
记者注意到,屡禁不止的销售误导向来为消费者所诟病,很多人会把责任推到代理人本人身上。但是,此番保险公司因为“使用误导性话术培训代理人”而被处罚,尽管也有先例,却比较罕见。
2023年4月,泰康人寿甘肃定西中心支公司因使用含误导性表述的产品宣传资料对代理人进行培训,被当地监管部门处罚。2020年1月,友邦人寿北京分公司因“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被原北京银保监局罚款。
误导性话术成为险企的“生意经”,有何深层危害?据业内提醒,这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破坏行业信誉和信任度。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加监管成本和难度。
盈利优等生: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3成
对于拥有央企背景的中意人寿而言,多重“合规隐忧”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直以来,中意人寿因“盈利能力强、股东背景硬”的“人设”被视作寿险行业经营“优等生”。
2002年,中意人寿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意大利忠利保险合资组建,是中国加入WTO后首家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2016年9月,中国石油将其持有的50%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官网,中意人寿注册资本37亿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深圳、辽宁、四川、陕西、山东、黑龙江、湖北、河南、浙江、福建、重庆、河北等16个省市设立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2219亿元。
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末,中意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6.11亿元,同比增长11.08%;净利润10.94亿元,大幅增长32.77%。值得一提的是,中意人寿连续15年保持盈利,近年来其来自中石油系统的保费收入占比则在不断下降。
童天喜(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中意人寿刚刚换帅。今年5月,根据中意人寿公告,其新一任董事长由中石油集团昆仑资本监事会主席童天喜出任。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童天喜系典型财务背景出身,在中石油系统内拥有多年财务工作经验。公开资料显示,他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在中石油体系长期任职,历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长庆油田分公司财务资产处处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长庆油田分公司总会计师、中国石油天然气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总会计师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童天喜与他的前任赵雪松一样,均没有寿险行业从业经历。
从财务造假到销售误导,
内控制度执行不力频领罚
从“背靠大树”到合规经营,“内控制度”成为中意人寿的一个挑战。近年来,其内控问题呈现出多发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特征,集中在制度执行、财务合规、销售管理及产品设计等多个层面。
记者梳理看到,2025年以来,中意人寿至少收到来自监管部门开出的逾 10 张罚单,涉及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造假、销售误导等具体问题。
比如,今年8月,中意人寿广东省分公司因欺骗投保人被罚款22万元。6月,中意人寿四川省分公司因存在虚列会议费、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行为,被罚款 22 万,并涉及两名地方公司的高管。
4月16 日,中意人寿牡丹江中支因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违规行为被处罚。同月,中意人寿齐齐哈尔中支因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的行为,被当地监管部门罚款。3月,因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违规行为,中意人寿佳木斯中支被罚款。同月,因存在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违规事实,中意人寿大庆中支被罚款。2月,中意人寿黑龙江省分公司由于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被黑龙江监管局警告并罚款。同一天,中意人寿哈尔滨中支同样因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违规行为被罚。
资源依赖型模式之问:
更关注短期业绩?
据记者观察,透视上述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本质上是快速扩张与合规能力不匹配的产物,其整改需从治理结构、文化重塑、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切入。
从治理结构看,有观点认为,作为中石油与忠利保险合资企业,中意人寿此前长期依赖股东资源拓展业务,这种“资源依赖型” 模式可能导致管理层更关注短期业绩而非合规建设。
从合规文化看,近年来中意人寿的违规行为涉及从基层业务员到省级高管的多个层级,这意味着责任传导的断层,需要建立有效的 “穿透式” 合规培训与问责机制,将合规嵌入业务全流程。
还有观点提醒,以珠海中支最新的违规通报为例,其虚增业绩可能带来的佣金收益或远超处罚金额,或难以形成足够威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