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前沿范式,正成为智能技术突破虚拟边界的关键支点。人形机器人打破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认知”局限,通过独特的“人形”设计,使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无缝适应人类工作与生活环境,熟练操作为人类设计的工具与设备,实现从纯粹信息处理到与物理世界通用交互的本质跨越。
一、人形机器人发展新态势
人形机器人作为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先进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颠覆性创新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加速形成数实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催生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关系,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向自主经济跃迁的核心引擎。
1.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到2030年,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超过640亿元;到2035年,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演进
特斯拉Optimus系列计划于2026年以2万-3万美元量产,目标覆盖工厂、物流及家庭服务场景。波士顿动力Atlas作为行业运动能力标杆,2024年推出电动版新款Atlas机器人,具备三指灵巧手,可搬运14kg物体。宇树科技2025年G1人形机器人由世界模型UnifoLM驱动,瞄准救援与人机协作应用。
三、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典型实践与探索
人形机器人率先重构工业制造人机协同范式,已在智能巡检、柔性制造、精密装配等方面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升诊疗精准度。物流运输中,亚马逊已在测试人形机器人Digit,用于卸载货车、搬运箱子、管理货架等任务。家庭服务领域,1X公司与OpenAI合作开发EVE机器人,实现自主居家与办公帮手任务。
四、探索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新路径
推动构建统一的人形机器人硬件使用标准、数据集通用共享,增强硬件运营与维修的通用性和可靠性。构建产学研深度协同生态,突破全模态感知与端云协同技术瓶颈。构建国际人形机器人通用开发与网联平台生态,推动多机器人协同调度与标准化交互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