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铜价低迷,中国五矿却果断砸下70亿美元,收购了秘鲁安第斯山中的拉斯邦巴斯铜矿。
当时被嘲笑为“埋在山里的冤枉钱”,如今却产出270万吨铜,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关键支点,撬动未来二十年的资源安全与话语权。
这一笔,是生意,更是战略。
你还认为中国只是去“买矿”的吗?
当年谁都没想到,中国企业敢去秘鲁山顶接手一个“别人都不敢碰”的铜矿项目。
这座位于海拔4000米、距库斯科75公里的矿山,虽然拥有超千万吨的铜储量,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开发成本高昂、政治局势复杂,一直处于“有矿没人挖”的状态。
2014年,恰逢国际铜价跳水,矿业巨头嘉能可急于脱手,中国五矿抓住机会,以70.5亿美元拿下了拉斯邦巴斯铜矿。
这座矿之所以被称为“超级铜矿”,是因为它探明储量仅查明了不到10%,但就已经确认储铜超过1000万吨。
矿石铜品位高达48.5%,同时伴生银资源,每吨矿石中平均含银293克,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矿中精品”。
中国五矿之所以敢重金投资,正是看中了这座矿的长期战略价值。
2016年,这座矿正式投产,仅前五年就实现了平均年产铜45万吨,占当时中国国产铜的五分之一。
截止2025年,累计产铜已达270万吨,剩余可采储量仍超过千万吨,项目估值突破千亿美元。
从“矿坑”到“铜海”,从“疑云”到“奇迹”,这座山的财富如同喷泉一般,不断涌现出来。
而更令人佩服的是,中国企业不仅买下了矿山,更带去了完整的建设与管理体系。
从矿权谈判、属地安置、水电建设,到道路修建、港口对接、环保协议,中国方案让这个项目从“纸上谈兵”变成“资源工厂”。
中国没有只买矿,而是买下了铜资源的未来命脉,更掌握了全球铜定价权的重要筹码。
邦巴斯铜矿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一座矿山那么简单。
它像一根长长的“铜动脉”,把秘鲁的矿石源源不断输送进中国制造业的心脏。
2023年,一艘运载1.13万吨邦巴斯铜精矿的货轮抵达南京港,这些精矿最终流入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冶炼巨头,成为电线、电缆、电机、电动车、光伏面板等产品的原料。
这一物流链,从山顶到港口、再到工厂,背后是一整套由中国主导的资源调度体系。
铜矿通过马塔拉尼港上船,经过太平洋进入南京港,然后直供冶炼车间,形成“资源—海运—冶炼”闭环。
这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更实现了品控安全与成本可控。
中国通过这条“铜通道”,成功对冲了全球铜资源的地缘政治风险。
在全球铜市场严重依赖南美、非洲的背景下,中国自有的稳定资源供应尤为关键。
数据显示,中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75%,邦巴斯的投产大大缓解了国内冶炼企业的原料焦虑。
而这场资源回流,也拉动了中国多个产业的协同增长。
铜矿的运载船由中国制造,港口由中国设计建设,连同运输合同、海关报关、金融清算,都是中国模式在全球的一次成功输出。
每一船铜矿的背后,关联着数百个国内订单。
正是这套“拿资源—带产能—控物流”的组合拳,让中国在全球铜产业链中不再只是买家,而成为规则制定者。
五矿还将邦巴斯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智能矿山”。
从山顶爆破、碎石、运输到船运调度,80%以上流程实现自动化操控,所有矿车、运输设备都受控于远程调度系统。
同时,五矿部署了“智能头盔”“风险闭环控制”等安全体系,实现工人动态数据实时上传调度室,安全系数远高于传统矿区。
铜矿的每一吨矿石,不仅连接着中国制造的引擎,也系着中国能源转型、科技跃迁的脉搏。
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智能电网背后,无不依赖铜的支撑。
邦巴斯已不只是矿山,更是中国工业战略地图上的“关键锚点”。
在西方媒体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被视为经济扩张。
但在秘鲁,邦巴斯铜矿项目却被当地政府和居民视为“转型样板”。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带去的不仅是投资资金,更是完整的生态建设与社会融合体系。
项目运营至今,五矿累计向秘鲁缴纳税费超过128亿人民币,当地阿普里马克大区的人均GDP增长了近3倍。
从一个偏远山村到人均增长2.7万元,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百姓的生活质量里。
中国五矿不止修矿山,还修学校、通电网、建医院。
教育投入累计达2340万元,援建了多所小学,并为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与光纤网络,彻底改变了当地“孩子走三小时山路去上课”的状况。
在当地人眼中,“五矿来的地方,孩子有书读,山村有路通。”
更关键的是就业与技能培训的全面升级。全矿区98.4%的员工来自本地,202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600个。
而且这些岗位不再是“苦力活”,而是高技能工作。
五矿设立职业培训中心,系统培训电焊工、爆破工、选矿工程师,为秘鲁培养起一支本地化、高技能的矿业人才队伍。
在生态治理上,项目累计种植乔灌木190万株,恢复生态面积达368公顷,每年调派500人次对水源地、草坡进行养护管理。
五矿还自建“生态监测实验室”,实时跟踪矿区水质、空气、排放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自动停工处理。
秘鲁环境部门甚至专文表态:“这是矿山,不是伤山。”
更温暖的一笔,是五矿为当地女性设立职业转岗培训项目。
矿区的女性不再局限于传统家务,而是走入矿山担任文职、巡查、安全监督等岗位,平均薪资提升超过40%。
在很多家庭里,女性第一次成为经济支柱。
这种“交税—交账—交朋友”的模式,让中国企业在资源国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关系。
孩子在中国人建的学校读书,父母在中国人管理的矿里上班,村庄因为中国的水电而种出二茬蔬菜。
这种共生系统,远胜于任何一纸合同。
如今,邦巴斯铜矿仅开发了10%,剩余区域仍在勘探准备中,预计生命周期可持续超过20年。
它不仅是冶金行业的一块宝矿,更是中国在全球资源格局中的“战略定海神针”。
拉斯邦巴斯铜矿的故事,是一个国家战略耐心的胜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融合的样板。
从被嘲笑的70亿“亏本买卖”,到十年后赢得千亿资源回报,这不仅是一次市场押注,更是一场地缘安全的提前布局。
它让世界看到,中国不再只是资源争夺中的追赶者,而是构建全球资源规则的新力量。
在全球铜资源越发紧张的背景下,邦巴斯的意义已远超经济范畴。
它是一座矿,更是一根产业血管,一条外交纽带,一个系统工程。
未来,更多这样的项目将继续被中国写进海外,写进信任,写进未来的国家命脉里。
铜矿之路,正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延展。
参考资料:
万吨铜精矿运抵南京港.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2016-03-21.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五矿高质量建设运营拉斯邦巴斯铜矿.国资委.2024-12-16.
中国铜矿:最早的、现储量最大的、海外具代表性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科普平台.2025-05-01.
中企秘鲁接手全球最大在建铜矿.中国日报.201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