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就在特朗普即将踏上访华专机前,他却在公开场合反复念叨一句话——“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这话听起来像是示好,可仔细一琢磨,却透着一股子心虚。为什么?因为就在他启程前,中国刚刚对美国能源出口祭出“致命一击”——6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LNG)三大能源几乎全部归零!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断财路”。
特朗普嘴上说“关系很好”,可身体却很诚实——美国能源商已经哭晕在厕所,而中方则稳坐钓鱼台,用数据和行动证明:谁才是这场贸易博弈的真正赢家?
1.三条“财路”被断:美国能源出口遭“腰斩”
(1)数据对比:从“依赖”到“清零”的骤变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三大能源几乎全部归零:
•原油:去年6月进口额近8亿美元,今年6月直接归零,为近三年来首次。
•LNG:自3月起对华出口量连续4个月为零,去年6月仍有稳定交易。
•煤炭:去年6月进口额超9000万美元,今年6月仅数百美元,近乎“归零”。
这组数据背后,是美国能源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彻底绝望。
特朗普(资料图)
(2)直接导火索:中方反制关税的“致命一击”
中国为何突然对美国能源“关门”?答案很简单——关税战。
•2月10日起,中国对美煤炭加征15%关税、LNG加征15%,原油、农机等加征10%。
•叠加原有税率,美国煤炭综合税率从3%飙升至18%,LNG从10%涨至25%,原油从10%涨至20%。
•4月关税战升级,部分商品税率最高达99%,进口商利润被彻底榨干,贸易被迫中断。
即便中美后来签署日内瓦声明,暂停部分新增关税90天,但剩余高关税仍让美国能源出口商望而却步。
2.中方“断财路”的底气:多元化+新能源双保险
(1)能源多元化:打破“美国依赖”的关键布局
中国早就意识到,不能把能源命脉交给美国。于是,中国加速拓展全球能源渠道:
•非洲、中东、南美、澳大利亚成为新的能源供应方。
•俄罗斯成为中国原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进一步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2)新能源突围:能源安全的“终极武器”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崛起:
•风能、太阳能、水电占比显著提升,2025年1-2月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同比增3.7%。
•国内产能增强,减少对外依赖,让中国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
美国石油(资料图)
(3)稀土管制:隐形的“经济核弹”
中国稀土储量全球领先,若限制出口,美国高端制造业(如芯片、军工)将面临“断供”危机。
•时间优势:中国稀土库存可长期支撑,而美国制造业对稀土的依赖难以短期内替代。
3.特朗普的困境:“不敢再狂”的现实与无奈
(1)从“强硬”到“示好”:态度的180度转变
•前期强硬:特朗普曾以“关税大棒”威胁中国,试图迫使中国进口美国能源和农产品(如大豆、玉米)。
•后期示弱:面对能源出口“归零”、贸易逆差难缩的现实,特朗普不得不调整策略,频繁强调“中美关系好”。
(2)美国“无牌可打”:短期筹码耗尽
•能源出口竞争力不足:俄罗斯原油价格更低,中东供应稳定,美国能源在价格和质量上均无优势。
•高端产品出口受阻:AI芯片、半导体设备在中国有竞争对手,且需接受安全审查。
•通胀压力倒逼:美国高通胀下,进口商急需消化库存,若继续关税战,美国消费者将承担更高成本。
特朗普(资料图)
(3)特朗普的“最后一招”:反复强调“中美关系好”
他试图用“示好”缓和中方情绪,但现实是——中方已用行动证明“反制说到做到”,美国的损失已成定局。
结语:中方的“底线”与美国的“现实”
这场贸易博弈的结果已经很明显:
•中方通过关税反制、能源多元化、新能源发展,成功切断美国三条“财路”,能源安全自主性大幅提升。
•美国则因政策反复和高关税陷入被动,能源商损失惨重,特朗普的“示好”不过是无奈之举。
未来中美谈判能否有所突破?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调整策略。否则,特朗普的“不敢再狂”,恐怕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