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燃烽火——探访闽清宏琳厝红色旧址
创始人
2025-07-31 09:05:43
0

抗日救亡燃烽火——探访闽清宏琳厝红色旧址

走进闽清宏琳厝,仿佛穿越回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岁月。这座古老的建筑,如今承载着红色的记忆。斑驳的墙壁见证了先辈们的坚守与抗争,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抗日救亡的熊熊烽火,先辈们以宏琳厝为阵地,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抗日救亡燃烽火——探访闽清宏琳厝红色旧址游客们在宏琳厝内聆听红色故事。(受访单位供图)

宏琳厝,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全国最大单体古民居,延续的不仅仅是古厝文脉,还有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当年,黄开修、黄开云兄弟俩就是在这间小屋内印刷稿件。透过这些雕像,我们仍能一睹当时的场景。”盛夏时节,闽清宏琳厝内人头攒动,游客们在导游指引下来到《抗日救亡》周刊编辑部旧址前,追寻英雄们的往日身影。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在外奔走多年的黄开修从江苏回到老家闽清。在江苏时,他便积极联络同仁志士一同办报,宣传抗战。来到后方后,黄开修和弟弟黄开云共同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办起了《抗日救亡》周刊。

“当时家里有台收音机,父亲和叔叔每天收听解放区广播,再根据广播撰写文章,发表在《抗日救亡》周刊上。”黄开修之子黄淮生介绍。

《抗日救亡》周刊及时传播前线的抗战消息,激发了家乡父老的爱国报国之心。这份周刊迅速传遍福州、厦门、武汉、长沙、延安等地,影响力不断扩大。

1939年初,中共地下党员项南、舒诚等到闽清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恰逢黄开修筹建“战时民教流动工作队”,项南的到来犹如及时雨。他把项南等人安排在宏琳厝居住,共同组建了战工队,项南任队长,黄开修任指导员。

战工队参考《抗战戏剧》《救亡歌选》等制作了一系列宣传抗日救亡的歌咏和话剧,借用宏琳厝二进大厅进行排练。1939年4月,战工队队员在宏琳厝内举办了募捐演出,二进大厅灯火通明,墙壁上贴满抗日标语。《放下你的鞭子》《菱姑》《救亡三部曲》等炽热生动的节目激荡人心,而项南慷慨激昂的演讲更加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群众高呼抗日口号,踊跃捐款,有些村民甚至当场取下金戒指、玉手镯捐赠。抗日救亡宣传的浓厚氛围,极大鼓舞了群众的抗日信心。

“闽清多山,开门见山,出门爬山。1939年1月至8月,项南和我父亲以及其他战工队队员跋山涉水,走遍了宏琳厝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庄,用文艺演出的方式向群众开展救亡宣传。”黄淮生介绍。队员们还深入村民家中,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农民学文化,教唱抗日歌曲,梅邑大地四处传唱着抗日救亡的故事。

然而,战工队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闽清当局的恐慌,他们决定秘密拘捕项南。黄开修得到情报后,连夜派鼠船将项南送离闽清。项南离开后,黄开修担负起队长职责。在他的带领下,战工队更名为“闽清县民教巡回工作队”,继续进行救亡宣传,一直到1940年夏天。

如今,宏琳厝已成为闽清重要的旅游景区,这段红色记忆,也随着古厝的开发长久延续下去。近年来,宏琳厝综合采用文史展陈、场景复原、氛围布置等形式,再现项南当年领导战工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情景。闽清也将宏琳厝项南旧居暨《抗日救亡》周刊旧址等列入党性教育红色线路,组织了多场现场参观学习活动,让先烈事迹长久流传。(记者 阮冠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