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厦门最火爆的目的地并非鼓浪屿。那便是环岛路。沿着海岸线蜿蜒伸展,一路风光旖旎。金色的沙滩细腻柔软,海浪轻拍着岸边,发出悦耳的声响。骑行在环岛路上,海风拂面,仿佛能吹走所有的燥热与疲惫。路旁的椰子树随风摇曳,为这炎热的夏日增添了一抹清凉。无论是清晨欣赏初升的太阳,还是傍晚看夕阳缓缓落下,环岛路都能带给人们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这里成为了厦门市民和游客们消暑度假、享受海滨风光的首选之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良豪
“去拍飞机吗?不在广州,在厦门。”
一个半月前,我认识的一位飞友同好发来一组信息,其中夹带着一张飞机和传统闽南古厝同框的照片——飞机机翼和古厝屋脊上的鎏金神兽似擦肩而过,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独特的风景照,可太神奇了吧!
真正神奇的地方则在照片之外。社交媒体上,“到厦门拍飞机”话题成了爆火的城市热搜。厦门机场所在的殿前街道更曾发布统计数据,光是去年就接待了数十万名拍飞机的人。
原本自带文艺范儿和沙茶面香味的“海上花园”厦门,因为火爆的“拍飞机热潮”,增加了几分赛博朋克的气质。不少人纷纷分享自己成功“追飞机”的经历,让蹲守在评论区里的网友直呼羡慕和惊奇。有人发出“这是飞机模型吗”的提问,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回复:“这是厦门限定的城市魔幻奇景。”
之所以是“限定”,是因为目前紧挨着厦门市中心的老机场,未来将迁至25公里外的翔安大嶝岛。换句话说,“闽南红瓦遇见钢铁机翼”的一幕,极可能将不复存在。
在厦门拍飞机,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人向往的社会现象?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身为半个飞友的我特地在6月中旬去了一趟厦门,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次追飞机的旅途。
在讲体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嵌在厦门岛北部的高崎机场。这座在20世纪80年代投用的著名干线机场,距离厦门市中心仅仅只有6.5公里,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常年只有一条跑道供飞机起降。
但这一缺点恰好成了在厦门看飞机最大的优点。因为是单跑道运行,航班起降高度集中,且地处城市闹市边缘,追拍飞机自然也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情。
社交平台上,以“拍飞机”为主的旅行攻略不胜枚举,都替大家圈好了重点。比如坐落在殿前社区的清水宫,以及不远之处的朝天宫,就是其中两个最热门的拍摄点,经典的“闽南红瓦遇见钢铁机翼”场景就在这里不定时出现。
我抵达清水宫的时候虽然才上午9点,但是院子里已经站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地来此给妈祖上香的信众只是少数,清水宫外几乎坐满了来抓拍大飞机擦过古厝那一瞬间的“飞机信众”。
院子里的人来来往往,但总能看见一位身形瘦削的老伯在帮助游客找最佳拍摄角度。老伯姓陈,本是常年看护清水宫的庙祝,自从这里成了拍飞机的热门胜地后,他便当起了“义务飞机播报员”。
每当有飞机即将降落时,陈老伯便用洪亮的声音提醒,此时叽叽喳喳的游客会迅速掏出手机或相机。不一会儿,远处就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一架硕大的飞机霎那间从庙宇上方呼啸而过,让在场的拍摄者振声欢呼。
有人惊叹陈老伯是得到了高人指点,总能知道飞机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有大飞机出现。但很快有人发现了奥秘:“这是高人指点老伯下了个飞行软件帮咱们查航班。”话音刚落,众人哄堂大笑。
尽管如此,夏季在清水宫看到大飞机却是个小概率事件。一旦风向发生变化,出现在殿前上方的飞机便只会是“小飞机”——我在清水宫的当天,恰好就遇上风向转变,待了不到一个半小时便悻悻离去。
对风向的直观感受,实际上在飞机降落厦门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舷窗外出现的并不是传统的闽南古厝,而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和繁忙的翔安大桥。还没反应过来,飞机就已经停在跑道尽头了。
一个热知识,厦门的夏天常常盛行东南至西南风。此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起降条件,飞机会从厦门岛东端的翔安方向降落,从厦门岛西端的殿前方向起飞。
看来想要亲眼看见飞机在闽南古厝屋脊上方擦肩而过,或许还得靠靠运气。好在随着科技日渐发达,想要知道飞机从哪儿起降并不难。
如航旅纵横、飞常准等飞行APP,都能给出有效的起降信息;当然也有热心的网友在社交媒体里实时播报飞机从哪儿起降,甚至换向与否也会及时更新。
如果说去清水宫看飞机,是为了体验工业力量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构成的视觉奇观;那么在花屿悦海园看飞机,人们则更容易得到纯粹的视觉享受和愉悦。
这座离高崎机场数百米的观机目的地,其实是一座建在水质净化厂上方的街心公园。临海而建的公园里,“海拔最高点”是一座被称为“小白楼”的二层观景平台。沿着楼梯拾级而上,眼前的一切变得豁然开朗——高崎机场的唯一一条跑道清晰可见,飞机起降的一举一动更是尽收眼底。
普普通通的“小白楼”如今成了全国飞友们最喜欢的飞机拍摄基地。只要登顶,就必定能看见扛着长枪短炮的“资深老法师”。人群之中,有人专攻从海外飞来的罕有机型,有人是为了拍难得一见的彩绘机,有人是为了等候一天只有一趟的国产大飞机C919。
我到花屿悦海园的时候,正好碰上从上海飞来的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降落,它的出现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尽管那天厦门又闷又热,但海面不时吹来习习海风,让所有焦灼等待的人都感到一丝惬意。
等候C919的间隙,一位在机场附近居住的中年大哥站在我的旁边,对着机场跑道开起直播。他一边解说飞机的型号和所属航司,以及它要前往的目的地,一边和直播间的“家人们”谈笑风生,俨然职业主播的模样。我问大哥通常多久来直播一次,他表示:“只要有空我就会来,至于播多久全看心情。”
这种随意的看飞机体验,在夏日的傍晚尤为明显。那天刚好下过雨,被浓密云层遮挡的夕阳散发出令人愉悦的金光,周边的跨海大桥此时车水马龙,厦门的夜生活拉开帷幕。
站在花屿悦海园靠海一侧的平台上,飞机降落的方向和远处的集美大桥形成近乎垂直的平面,这种集现代城市和工业文明于一体的美感,着实令人产生摁爆快门的欲望。
对厦门人来说,看飞机这件事就和吃沙茶面一样朴实而简单。即便是在远离机场的思明区,站在地上的人们也能轻而易举地给“钢铁大鸟”们留下倩影,目送它消失在云端之上。
这种低成本的城市生活体验,恰恰说明:厦门的美不在于网红和文艺,更在于这座城市抬头便能看见的平淡奇景。
厦门这波“拍飞机”的热潮,其实在去年就已初见苗头。但其真正成为整座城市最接地气的生活体验之一,也许还得从今年说起。
今年春天,披着“海龟”涂装的三架全日空A380客机先后从日本飞来厦门,来到高崎机场旁边的厦门太古维修基地定检,消息传开后迅速吸引大批飞友。最近一次是在今年5月,最后一架披着“橙海龟”涂装的空中巨无霸在深夜抵达厦门,引发本地媒体争相报道,高崎机场跑道周边更站满了前来目睹这只“大海龟”的厦门市民。
除去这三架飞机自带的憨厚可爱的定制涂装,还因为新闻的主角是庞大的A380——这个航空界里自带流量属性的“超级网红”,只要露面就必定会引起广泛关注。
对厦门人来说,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是,坐落在市区的高崎机场不久之后就要搬走,“看一眼少一眼”成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共识,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限时风景。
而对于厌倦了旅游景区的人来说,能够和当地人一起近距离地看这些“大鸟”们起起降降,或许才是厦门这座城市最真实、最具有烟火气的其中一面。
毕竟厦门从来都不是一座被网红滤镜所笼罩的城市。要知道,只有亲自切身体验过,才能感知这座城市最打动人的地方。早已厌烦了千篇一律的景区的年轻人们,显然更乐意体验这种新鲜的城市活动。
“看飞机”成为城市漫游的一环,目前也许仍是一件令大多数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毕竟中国能够近距离和飞机“亲密”合影的城市,实在是太少太少——机场越修越大、越修越远。远离市中心的机场变成了遥远的枢纽站,普通人想去坐飞机往往得跨越大半座城市,更别提静下心来欣赏这些庞然大物了。
拍飞机与其说主要体验的是“情绪价值”,倒不如说是另一种对旅行见闻的记录。毕竟,一遍又一遍地追踪飞机降落的瞬间,留下一座城市未来不会再见到的限时景观,于我而言,才是这趟厦门旅途最可圈可点的意义。
引用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对城市的见解,那应当是这样:“人们与一个城市分享的爱往往是秘密的爱。”
参考资料:
《内含攻略!厦门“摸得到飞机的街道”,再不去拍就没了!》厦门魔法阿嬷2021-2-1
《去厦门拍飞机,火了?》中国新闻周刊2025-4-30
《啥情况?去厦门“拍飞机”,在年轻人中火了!》福建发布2025-4-20
《在厦门拍“海龟”,怎么就变成了社会现象?》通行线2025-7-5
《追拍飞机11年!“飞友”拍下厦门航空业的“时代皮肤”》特区新闻广场2025-4-16
上一篇:当人类学硕士去屠宰场卖肉
下一篇:低佣金在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