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近日,高温持续,拉动空调市场增长。
产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用空调生产12031.9万台,同比增长6.9%;销售12310.8万台,同比增长8.3%。其中内销规模6654.5万台,同比增长9.0%;出口规模5656.3万台,同比下降7.5%。
7月18日,搜狐财经与产业在线高级分析师龙飞进行了直播交流。龙飞在直播中不仅分析了当前空调市场的动态和行情,讲解了当前空调市场的技术路线,还为消费者分享了选购空调指南。
空调市场大热,国补拉动作用明显
搜狐财经:近期国内空调市场行情如何?
龙飞:今年上半年,空调市场在大家电领域表现不错,一方面是国补加持,其次由于6月份提前进入高温,推动了终端零售市场的热销。
据产业在线数据统计,今年1-5月份,内销出货量为5400多万台,基数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8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个月以出口为主,四月份之后空调销售端、生产端整体转向国内市场,开始集中精力内销备货。因为企业对今年期待比较大,一方面是天气原因,另一方面今年有国补政策支持。
搜狐财经:今年被称为“史上最热”的一年,根据国内媒体转引的世界气象组织气候报告显示,近5年间,有80%几率将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撰写报告者表示,2025年很可能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热的年份之一。以至于今年东北地区的空调行情也还不错?
龙飞:对,东北地区今年用他们的话说,可能就是“从来没受过这么大罪”,因为很多地区从来没这么频繁达到过35度的高温,很多地方的空调终端零售市场增长幅度在百分之几百,甚至增长1000%。
因为当地基数很低,基本上夏天可能也开不了几天空调,但今年夏季高温都提前了,从6月底、7月初就开始“爆热”,所以说气温对当地空调市场的加持是比较明显的。所以现在各企业对东北市场逐渐开始重视起来。
搜狐财经:前段时间高校没有安装空调也登上热搜,这个层面是否也带来一定拉动作用?
龙飞:对,确实,因为东北地区的高校以前夏季高温之前学生就放暑假了,因为今年高温提前,今年气候的异常现象,副热带高气压带在6月底、7月初异常北移,结果导致东北地区突然暴热,然后就导致学生们当下普遍呼声比较大,也会对安装空调有一定拉动。
搜狐财经:您觉得为什么高校安装空调有一点“费劲”?
龙飞:我觉得有三方面。一是一些高校的学生宿舍有好几十栋,一些高校可能要一次性为40 多栋宿舍安装空调,可能一次性投入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它的资金投入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现在高校财政负担比较大,财政支出相对卡的比较紧,因为投入较大,所以无法马上实施。
二是高校宿舍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可能涉及到配电额度问题,很多年以前可能就给他设定了这么多配电额度,但是如果现在突然一下安装好几十台空调,那么可能就要去供电局去申请扩容配电额度,但在一些地方申请流程可能是比较难,因为整个城市用电额度有限,突然一下增长还是会比较难的。
最后是现在普遍政策是要求节能减排,高校可能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可能突然安装很多空调,和节能减排也是有一些冲突。
搜狐财经:特别是东北地区,空调市场热起来之后,很多家电企业会将其他地区的安装工派到东北地区,具体是什么情况?
龙飞:东北地区热度起来之后,家电企业反应也比较快,美的、海尔、京东、苏宁,从全国各地支援,特别是从南方紧急调用安装工。因为东北地区本身的空调保有量比较低,此前企业可能没有把它当做一个非常重点的市场,所以说安装工和维修方面相对来说,人员配置弱一些,需要进行支援。
搜狐财经:这轮空调热背后,国补的拉动作用您觉得明显吗?
龙飞:有效果而且比较明显,去年,国补是一户(身份证)只能补一台,今年是扩充到补3台,非常充分地考虑到了家庭使用的需求。整体来看,如果没有国补政策的推动,单靠市场自然流量,可能今年不一定能做到正增长,有可能今年市场不一定像是现在的成绩。
搜狐财经:不过在国补过程中,有些用户提到没有用上国补,具体是什么情况?
龙飞:用不上的情况,每个地方可能差异化比较大。有些地方时因为资金问题,补贴垫付在衔接上有点问题等等。但是从长期来看,国补政策还是会持续地执行,至少在现在,可能暂时性有一些断流,但其实还是会补上的。
节能+温控成空调技术趋势
搜狐财经:聊完这一轮的空调行情,请龙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空调技术的新动态。
龙飞:空调一直以来的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一是节能减排,二是温控。
这两项一直是空调产品的核心卖点和更新需求。虽然这几年企业不停使用新概念(包装),但核心其实是围绕这两点来进行更新。
比如像最近比较流行的AI 技术,从去年开始就很火,很多企业发布新品的时候也搭载了AI 技术,通过AI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省电、温控制冷体验等。
搜狐财经:这些技术能很直观的让消费者感受到和以前的空调不同了吗?
龙飞:应该说新鲜感肯定是会有的,因为它本身是搭载了一些新的技术,能够实现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说AI实时温控,空调产品能够通过传感器,监测到用户所在位置,并能进行智能出风频率调控,通过这些方式给用户带来新体验。
搜狐财经: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很多空调产品也会在消费者更易感知的语音层面做一些新的迭代。
龙飞:确实,因为通过搭载DeepSeek等大模型,对于消费者通过方言操纵空调(带来一定便利),通过DeepSeek实时监测到消费者的语言指令,然后通过大模型会对气温进行预测判断。
搜狐财经:所以通过用户不易明显感知到的温度调节(无风感),以及消费者能够实时、明晰地感知到的语音功能,两个层面的迭代,构成了整个空调市场的新兴变化。
而且现在空调的很多芯片也是和AI做了结合,请您分享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
龙飞:空调芯片其实是空调的核心部件之一。首先是现在MCU芯片在空调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次目前除了芯片之外,还有算法层面,比如搭载一些AI智能算法,在软件层面,通过结合空调自身需求,搭载算法,也是AI空调在当前能够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
搜狐财经:不过也有很多人会觉得,AI和家电结合,好像是噱头大于实质,想听听您的看法。
搜狐财经:任何一种新技术出来,可能一开始都是噱头,比如说智能手机,一开始可能没人能想到手机还能看视频、打视频电话等等,在没有完全广泛应用之前,可能都是一个噱头。
但如果说空调这些新特点是针对解决消费者一个实际的痛点和体验度,那就不只是一个噱头,可能就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搜狐财经:不仅是空调,其实很多产品技术发展,都是要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
龙飞:对,肯定是需要几年时间慢慢地打磨,让产品更加深入人心,再把产品的细节功能完善,都是有这个过程。
搜狐财经:您觉得空调从目前的AI阶段到真正很明显的改变用户生活,大概需要多久?
龙飞:这也不好预判,可能需要看各个企业、行业能否一直坚持做这个东西,而不是去赶一个热点。比如说空调的手机控制功能,现在可以拿手机操控、WiFi操控空调,这个过程也是使用了两三年、三四年的时间,才慢慢普及起来。
而且,它是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APP普及之后,才能进一步地去普及。所以,有时候可能需要一些关键的节点去支撑,以及配套设备的支撑。
搜狐财经:现在的AI节能和此前厂商提到的节能空调是不是也存在一些差异?
龙飞:对,节能技术一方面是通过软件实现,比如AI技术、搭载算法等等;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硬件实现,空调本身的压缩机、换热器,这些核心零部件的迭代升级也非常重要。
空调作为整机,它背后还有很多压缩机企业的付出。比如从单转子到双转子,其实压缩机每年也在不停地更新迭代。通过硬件、软件的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节能效果。
搜狐财经:压缩机在这几年有一些什么样的技术变化和迭代?
龙飞:压缩机整体发展方向之一是往更高的节能减排的效果、能效等级的提升,包括内部运行效率提升等等。
另外的方向是更加轻量化,比如说占整体空间的变化。最近几年非常火的厨房空调,在厨房安装,可能就对压缩机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厨房环境要求空调不能噪音太大,因为空调是安装在吊顶上,如果运转声音过大,对吊顶寿命有影响。
所以,压缩机的迭代方向是围绕着下游应用,下游需要什么功能,企业就往下游需要的方向去改。
搜狐财经:您也提到了一个新的思路,刚才我们梳理的空调技术发展方向,其实在垂直细分场景上,近年空调也做了一些发展,比如家用中央空调。
龙飞:对,不过因为当前空调处在存量市场的更新换代时期,家用中央空调更多应用在第一次装修场景,所以现在的迭代更多还是选择普通柜、挂机产品。
搜狐财经:您也提到空调的存量市场,通过技术发展,能否为空调市场创造一些新需求?
龙飞:对,其实每一轮技术发展,比如说当年的WiFi控制功能,可能就会带来一波市场的更新换代,原本空调只能用遥控器,后来接入互联网,用户需希望通过手机进行便利化操控。
以及空调节能技术的发展,能效等级提升后,原有空调比较费电,通过更新换代,一方面使用体验得到了提升,另外也更加节能省电。
搜狐财经:也有业内人士担心,空调的迭代周期相对比较长,假如国补退场,会不会对空调换新带来一定的影响?
龙飞:如果国补停止,短期之内肯定是会有影响的,因为消费者会选择在价格便宜时购买产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觉得,在长期范围内,空调日渐成为刚需产品,十年前有一轮以旧换新,对空调市场又一波拉动,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也存在一个很庞大的换新基数,国补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把换新市场激发出来,但长期来看,这个基数依旧很大,未来换新空间也很大。
搜狐财经:您觉得未来空调还有可能朝着哪些方向去发展?
龙飞:比较成熟的家电产品,短期之内,它的形态、功能其实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变化可能更多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软件层面的改善和更新,整体的核心卖点其实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主要还是会聚焦作为耐用性家电层面,比如未来能效等级的日益严格和提升,对企业的技术力要求提升,控温细致性的提升,使用场景的继续细分。我觉得不会越过这两个点。
空调选购:如何买一台适合自己的空调?
搜狐财经:您觉得消费者如何去选购一台自己比较心仪的空调?
龙飞:我觉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首先就是根据使用面积选择匹数,比如一般市面上最常用的是1.5 匹,对应的使用面积大概在15-23平米,根据自己的使用面积进行选购。
在品牌的选择上,希望消费者多去选择企业自身售后服务体系健全,产品口碑好的产品,毕竟个人消费者追求的主要是耐用,完善的售后能带来更多保障。
然后再结合自家房屋的其他家电,通过同一个手机APP进行操作,会更加方便。
搜狐财经:“618”大促刚刚过去,您觉得现阶段,消费者应该在哪种渠道进行购买?
龙飞:我觉得这两种渠道就各有优势。线下渠道有销售人员直接对接,很多售后问题可以去直接找销售人员帮解决,而且仓库前置,送货安装也会快一点。比如这几天东北的线下渠道可能反而送货更快一些,因为仓库在当地。线上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就是比价等功能更清晰,一目了然。
搜狐财经:消费者还很关心价格问题,比如AI功能的产品,目前的价位段是什么水平?
龙飞:其实各个企业定价体系不太一样,差异也会比较大,现在也没有统一标准,比如什么算是真正的AI空调。但基本上AI空调产品是出于整体的中间价位的,至少肯定不是最低价位段。
搜狐财经:不过我看空调均价其实也有所下降。
龙飞:其实拉动均价降低的可能是一些基础、入门级产品。
搜狐财经:入门款和中高端产品差异化主要集中在哪里吗?
龙飞:性能上肯定是在耐用性上,包括零部件材料;而且很多基础款都是单冷产品,比如只能制冷不带制热。
搜狐财经:买空调的时候,消费者是不是也需要看一些参数?
龙飞:作为普通消费者,大概的就是要看匹数、能效等级、APF值(衡量空调能耗的指标),然后看下产品尺寸等。然后看看空调本身的卖点,比如说静音技术等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
搜狐财经:您如何看待当前行业比较热议的“铝代铜”?
龙飞:铜本身是比较稀缺的资源,铜的原材料市场价格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多时间涨价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幅度,现在每吨铜可能都得在七万、八万的高水平,而且涨上去之后,可能一直持续地在高水平线上,可能不太容易跌下来。
这是因为,全球产铜国家池子就那么大,但是现在下游应用多,导致铜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就导致空调企业成本的提升。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铜的成本很高,所以确实是需要找到一些替代铜的新的金属,这肯定是一个趋势。
但是目前来看,“铝代铜”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说替代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可能不会马上就大范围地应用,暂时肯定还是以铜作为绝对的主力。
搜狐财经:铜目前在空调的使用占比大概多少?目前不同厂商对“铝代铜”的态度也不一样?
龙飞:基本能占到30%左右。很多东西都是标准或者技术先行,现在很多主流企业也在联合国家权威检测机构,首先把标准做出来,到底什么样的标准是合格的;有标准之后,这个技术才能广泛得到应用。
目前也有一些创新(材料应用),比如有些铝合金涂层技术提高耐腐蚀性,逐渐地更新换代,可能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