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3个三峡,又一个“世纪工程”来了
创始人
2025-07-21 15:02:43
0

在广袤的大地之上,一项堪称震撼的“世纪工程”悄然崛起。它的规模宏大,其影响力犹如三个三峡般令人瞩目。这一工程汇聚了顶尖的科技与智慧,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打造而成。从规划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它将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变革,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如同三峡工程改变了水电格局一样,这个“世纪工程”也将开启新的篇章,引领时代的进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又一个“世纪工程”横空出世。


日前,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拟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


同一时期,新央企雅江集团正式设立,成为我国第99家产业类央企,全面负责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1.2万亿总投资,相当于5个三峡大坝、4个川藏铁路、10个港珠澳大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工程。


据悉,雅江水电站预计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度,相当于3个三峡。


万亿大投资,专门组建一家央企,3倍于三峡,影响有多大?


为何要斥资万亿建水电站?


去过西藏旅游的人,无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所震撼,总体落差高达6000米,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为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的中国第五大江,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青藏高原南部,从西藏墨脱县出境,经印度、孟加拉国最终汇入印度洋。


河流越长,落差越大,意味着蕴藏的势能越强,发电潜力就越高。


尤其林芝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短短几十公里就有2000多米的落差。


据悉,工程将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工程极其浩大,预计建设周期10年~20年。


根据公开报道,雅江水电站预计总装机量60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近3000亿度可再生电力。


与之对比,被誉为“世纪工程”的三峡水电站总装机量2250万千瓦,年高峰发电量超过1000亿度。


可以看出,雅江下游电站无论装机量还是发电量,总体上都相当于3个三峡。


水电是典型的绿色、低碳、可再生清洁能源,在一个“富煤少气缺油”的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相当显著。


环保之外,水电站的经济意义不容低估。


全球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电力需求有增无减,无论水电、风电、光电还是全面开闸的核电,缺一不可。


更关键的是地缘战略考量。


雅鲁藏布江属于跨境河流,中国处于整条水系的上游,借助水电站掌握上游水资源的主导权,足以强化国际竞争合作的博弈分量。


官方曾表示,水电工程经过严谨科学论证,不会对下游国家生态环境、地质水资源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下游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


从长远来看,雅鲁藏布江大坝的设立,或为未来“藏水入疆”打开更大想象空间,但短期落地可能性不大。


万亿大基建,谁是最大受益者?


任何一项超级工程,短期都能直接扩大投资、带动就业,建成之后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做大财政的利器。


作为超级大基建的所在地,西藏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万亿级大投资将会直接惠及西藏经济,而建成之后,有望每年为西藏形成200亿以上的财政收入。


根据《最富的省,最穷的省》一文,作为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财政收入最低的省份,西藏2024年GDP仅为2765亿元,不及东部一个县级市。



更为关键的是,西藏一年的财政收入不到300亿元,而转移支付超过2000亿元。


以人均来看,西藏人均转移支付接近6万元,远超四川、河南等地,这在《10万亿转移支付,被谁拿走了》一文有详细论述。


一旦水电站能形成“造血”能力,财政收入随之而飙升,西藏的转移支付依赖将会有所降低。


间接的受益者则是东部发达省份,“西电东送”将多了一条战略要道。


西藏本身体量有限,电力需求微乎其微,雅江电站每年数千亿度的发电量,将主要用于外送。


当前,我国“西电东送”形成了三大通道,北部、中部和南部,而西部省份则是最大净贡献者。


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之于京津,四川、湖北、云南之于江浙沪,云南、贵州、广西之于广东,都是如此。


西藏也是其中之一。目前,西藏已向北京、上海、湖南、山东、河北等14个省份,累计外送清洁能源146亿千瓦时。


这个规模还不大。一旦雅江电站建成,“藏电外送”规模每年有望达千亿度以上,惠及无数东部、中部省份。


就在日前,国家发改委核准藏粤直流特高压工程,起点藏东南地区,落点粤港澳大湾区,电压等级±800千伏,额定输送容量1000万千瓦。


众所周知,在财政、养老金转移支付上,一直都是“东财西送”、“南金北调”。


但在能源方面,却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


这是大国一盘棋的体现。


大基建时代远去,但超级工程不会缺席


日前召开的重要会议,首提“两个阶段之变”: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根据《新一轮城市大洗牌》,以“土地、房地产、金融”为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远去,无论是“以地谋发展”还是“以债谋发展”,都将成为过去。


这意味着,大基建、大投资、大地产发展模式将沦为过去式,一些地方的高铁、地铁、机场、有轨电车项目开始收缩。


究其原因,多数地方基建趋于饱和,面临边际投资效益递减,加上“过紧日子”的高压,没有必要继续狂飙。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基建就此停步,有四类基建仍将继续扩容:


一是数字新基建;二是民生基建;三是人工运河、核电站等内循环基建;四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超级工程。


数字新基建,主要着眼于科技基础设施,包括算力中心、5G基站、数据库等,对应的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席卷之势。


民生基建,则涵盖养老、医疗、教育设施等,既是补短板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稳定预期的必然之举。


人工运河、核电站等,则着眼于内循环,旨在畅通交通循环或保障能源安全。


这两年,中西部省份开始拼命建运河,从安徽到广西,从湖北到湖南,从河南到江西,一众运河项目蓄势待发,总投资近万亿元;


沿海省份则在大力建设核电站,从广东到广西,从江苏到浙江,从山东到辽宁,整个沿海地区一片火热。


超级工程,基于经济、地缘、安全等多重战略考量,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下游电站、泛亚铁路等,都属此类。


投资动辄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超级工程,能否推进,主要取决于三个层面:


战略上有无价值,经济上有无性价比,技术上有无可行性。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渤海海峡海底隧道之所以迟迟难以落地,就在于成本巨大,而战略上的优先级并不高。


川藏铁路、雅江水电站即使投资极其巨大,哪怕短期难以收回成本,基于其战略考量,也会大力推进。


总之,大基建时代虽然远去,但千亿级万亿级基建仍将层出不穷,这是未来最大的投资机遇之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