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研院(福州)技术创新中心近期举办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机器人展示交流活动。活动现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有的小巧可爱,宛如灵动的小精灵;有的高大威猛,仿佛钢铁战士。它们在展示区中自如地行走、操作,展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智能性能。参观者们纷纷驻足观看,与工作人员交流互动,对这些先进的机器人充满了好奇和赞叹。此次活动为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上研院(福州)技术创新中心举办机器人展示交流活动——
“钢铁侠”展身手 创始人谋对接
体验者使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记者 蒋雅琛 摄
集中注意力,用意念控制机器人,让它带着体验者走路。这充满科技感的一幕发生在16日举办的闽创智汇·机器人创业汇——(概念验证)机器人专场活动上。来自福建致远智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现场展示他们研发的BCI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吸引不少嘉宾围观。
公司医学研发总监刘睿介绍,BCI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运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采集脑电信号,解码脑电特征,指令控制下肢外骨骼完成坐下、起立、行走等动作,适用于脊髓损伤(SCI)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一句话来说,它让脑电信号可以跳过残缺的躯体,传递给外部设备,来完成特定的动作。”
刘睿介绍,这项技术市场广阔,中国脑功能疾病诊疗市场总量达1927亿元,年增长率16%,而且契合时代、落地可行。“今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收费项目纳入乙类医保目录,报销比例最高达70%。”
福建致远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只是16日现身展示的其中一家企业。闽创智汇·机器人创业汇——(概念验证)机器人专场活动在福州新区(长乐区)举办,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州)技术创新中心搭建平台,邀请“早、小、硬科技”机器人企业创始合伙人进行展示、交流,助其与资本、政府和场景“牵手”。
“脑机风暴”之后,福州鼓楼慧升智图软件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阮荣来上台分享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传统工业相机正在被集成AI算法、高算力边缘设备快速替代,智能相机替代趋势明显。比如在智慧农业场景下,我们要看虫害的情况怎么样,传统的方法是一个无人机上去,现场拍摄然后做图片拼接,再进行后期处理,周期很长。我们的方法是直接让无人机搭载一个智能相机,一次性看清虫害,而且和其他同类型产品相比,价格优势明显。”阮荣来介绍,公司计划在明年完成3至5款工业智能相机研发,2027年研究开发机载高速智能相机,构建产品矩阵,2028年建成15款全场景产品线,完成平台化升级。
主场发力的上研院(福州)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总监王磊此次推介的是消防巡检灭火一体化机器人。“目前消防巡检存在盲区大、夜间休息有空窗等痛点,而机器人非常适合完成巡检工作,可以夜间工作无间断,有效填补巡检空窗,而且巡检路线固定、运行稳定可靠,能有效避免漏检。”
此外,上海宇宙畅游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添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千速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也分别介绍了高机动仿生四足机器人、机器人教育认知革命与千亿课堂、高集成轮毂电机模组等产品,并表示希望与福州、福建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发展。(记者 蒋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