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近期,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外长会在华盛顿召开,会后四国外长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产倡议”,意图打造“印太稀土联盟”。此联盟的成立,显然是针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而中方此前已做出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特殊决定,双方围绕稀土资源的博弈已然升级。
贸易(资料图)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制造,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进程,从航空航天的高性能材料,到军事国防的精确制导武器,稀土都是提升产品性能、实现技术突破的核心要素。全球范围内,稀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而中国在稀土领域长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已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约5200万吨,接近全球总量的一半。在产量方面,2023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1万吨,占全球近70%。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选矿、冶炼到分离、加工,各环节技术成熟且产能强大。例如在冶炼分离环节,全球超过80%的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长期以来,中国以稳定的稀土供应,支撑着全球众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美日印澳组建“印太稀土联盟”,其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近年来,中国出于对资源保护和国家安全的考量,逐步加强了对稀土产业的规范和出口管制。今年4月,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这一正当举措,却被美日印澳等国歪曲解读,成为他们组建联盟的“借口”。四国外长在联合声明中点名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宣称过度依赖某一国家的资源供应将“损害国家安全”,企图借此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对中国进行制衡。
贸易(资料图)
从资源储备来看,尽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拥有一定稀土储量,但要实现完全自给自足,并满足联盟内其他国家的需求,存在很大难度。以美国为例,有权威机构预测,美国想要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至少需要十年时间。在加工和精炼能力上,目前全球精炼产能高度集中在中国,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构建起成熟的精炼体系。构建这样的体系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需要数年时间来积累技术和经验,而这期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可能已发生巨大变化。
此外,联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之间,因贸易摩擦、防务开支、地区事务立场等问题,存在诸多分歧。日本因美国施压增加防务开支,推迟了与美国的年度部长级会议;美国对“奥库斯”潜艇项目的审查,让澳大利亚感到焦虑;美印则因印巴事务产生争吵。这些内部矛盾,无疑会削弱联盟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贸易(资料图)
面对“印太稀土联盟”的挑战,中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在出口管制方面,严格把控稀土出口的规模和流向,确保稀土资源的战略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中国在国内不断推进稀土产业的整合与升级,以中国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为代表,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技术创新层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稀土资源的开采效率、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中国还积极拓展海外稀土资源渠道,与多个国家开展资源合作项目,进一步稳固自身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地位。
稀土领域的博弈,本质上是国家间在高科技产业、战略资源掌控力等方面的竞争。“印太稀土联盟”的成立,虽对中国稀土产业带来一定外部压力,但中国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储备、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应对。
上一篇:美团、淘宝“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