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这座繁华的都市中,有一处避暑的绿洲成为打工人争相奔赴的地方。那便是位于郊外的一片宁静之地。这里绿树成荫,茂密的枝叶在头顶交织成一片清凉的天幕,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斑驳驳。微风拂过,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能吹散所有的燥热。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的溪水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在这里,打工人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与压力,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凉的世外桃源,成为他们在炎热夏日里的心灵慰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吃卜宝
就在上周,朋友发来消息:“周末有空吗?要不要一起去自驾游?”
“去哪儿?不会是……”
“乌兰察布!”
“我刚回来。”
生活在北京的打工人,到底还有谁没去过乌兰察布?
这座距离北京仅300多公里的内蒙古小城,已经成为了北京打工人的“周末避暑严选”。从北京出发前往乌兰察布,自驾只需四小时,乘坐高铁则不到两小时。
当华北平原进入40℃高温,乌兰察布的夏日,必能随机诱惑一个北京人。这里年平均气温4.3℃,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8.8℃,被中国气象学会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
刚刚好的距离,加上最舒适的温度,以及草原美景和牛羊肉美食,难怪一到夏天,北京打工人不是在乌兰察布,就是在去乌兰察布的路上。
从北京市内出发,行驶在G6京藏高速。美景已经从车窗上慢慢加载出来,八达岭长城从视线里划过,蓝天白云的色彩愈发鲜明,山脉在沿途中起起伏伏。景色越美,意味着越接近目的地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在蒙语中意为“红山口”,它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阴山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图上看,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一路上除了风景,你还能看到那句魔性的宣传语:“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历史上,乌兰察布属于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过渡区域。战国时期,乌兰察布的大部分地区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隋唐时则为突厥和隋唐交替管辖。宋、元、明、清历代,先后有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明清时期,乌兰察布是内地与蒙古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其中集宁是联系北京、宣化、大同等地的枢纽,也是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
既然来到内蒙古,看草原当然是重头戏。乌兰察布的草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0%以上,其中最知名的是辉腾锡勒草原。
辉腾锡勒在蒙语里意为“寒冷的山梁”,足见夏季时的凉爽舒适。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海拔2000多米的辉腾锡勒草原,是世界三大高山草甸草原之一。它也是世界上保持最完好的高山草甸草原之一,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从远处放眼望去,是深浅不同、一望无际的宜人绿意。
在辉腾锡勒草原上,能看到百米高的白色风车,修建于此的辉腾锡勒风电场,也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巨大的风车叶片随着风缓缓转动,给草原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六七月份,辉腾锡勒草原西麓的“黄花沟”,是更亮眼的草原景观。这条长达十多公里的山谷,因盛夏开满黄花而得名。游人可以在其中乘坐观光小火车、索道缆车等游览。
同时,黄花沟也是第四纪冰川地质遗存,遍布上亿年的火山岩地貌。沟内山石险峻,骆驼峰、望汗石、佛手山都是值得一看的奇石。
不仅是观赏美景,在草原上还能体验骑马、射箭、草地摩托……从格子间里逃脱出来的打工人,终于能在宽阔的草原上肆意放纵。蓝天白云,绿草黄花,打工人终于进入了现实版的“windows桌面”里,完全是理想中的夏日周末。
和其他草原城市不同的是,乌兰察布不只有草,还有山,而且是万年前的火山。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第四纪晚期火山作用的产物,也是蒙古高原南缘至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规模大且保存完好。该火山群拥有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熔岩流、堰塞湖、峡谷等地质景观,堪称天然的“火山博物馆”。
乌兰哈达总共有三十多座火山连串分布,其中开放游览的有八座。眼看着临近日落,从市区开往火山公园的路上逐渐宽阔起来。进入这片区域,脚下是灰黑色的火山灰,仿佛进入了太空电影般的场景。
3号北炼丹炉火山,可以顺着楼梯爬到山顶。在火山顶俯瞰,可以看到草原和火山群。6号的南炼丹炉火山,则是游客打卡最多的火山。这里有大量的红黑色火山石,外观看起来很像火星表面。因此有不少人在这里租宇航服造型的服装,点燃彩色的手持烟花,非常出片。傍晚时分,橙红色的天空和火山交融在一起,也是科幻感拉满。
而当太阳落下山,夜幕降临后的火山公园,又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再加上不时有人在远处放烟花,会令身处其中的你有种置身在遥远宇宙中的错觉。
看完了“山”,乌兰察布也能看“海”。位于兴和县的涝利海,是乌兰察布近年来的新晋热门打卡地。
涝利海虽然被称为海,其实是一座天然湖泊。这里兼具草原、湿地、林地等多重景观。每到夏季,草色渐绿,湖泊映照出天空的蓝色。湖畔几栋白色的建筑增添了不少文艺气息,也让这里被不少人称作“草原阿那亚”。
因为环境优美,这里也是吸引候鸟栖息的地方。湖周围的金色芦苇荡湿地,常汇集上万只天鹅、遗鸥、蓑羽鹤等珍稀鸟类。
近年来,涝利海周边成为大多数年轻人在乌兰察布的露营首选地。在湖岸欣赏美景,吃着烤羊,喝着咖啡,是草原上最chill的时刻。
去年,综艺《再见爱人》第四季在乌兰察布拍摄,很多人对综艺里的抓马情节和绝美景色或许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但提到两个字,一定能唤醒记忆,那就是——熏鸡。
卓资山熏鸡,是乌兰察布卓资县的传统美食。早在上个世纪初,因为本地鸡个大肉嫩,当地人开始试着加工成卤鸡对外销售;后来经过河北两位师傅的工艺改良,逐渐打出了名气。1956年,在全国熟食制品展览会上,卓资山熏鸡同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等,并列为全国名鸡。
乌兰察布的内蒙古美食更是不必多说。一碗热气腾腾的莜面窝窝,就是地道的日常主食。莜面由莜麦(裸燕麦)磨粉后蒸制而成,有一股淡淡的谷物清香。把莜面团成螺旋形的窝窝,蒸熟后蘸着羊肉汤、辣椒酱,或者就着一锅小炒羊杂,柔软中带着嚼劲,满口都是草原的味道。
焖面是另一道乌兰察布餐桌上的常客,尤其在集宁一带。将土豆、豆角和羊肉一层层铺好,加上手工面条与汤汁焖煮,揭盖那一刻,香气扑面而来。挑一筷子大口咀嚼,肉香、面香、菜香混合在口中。
到了乌兰察布,牛羊肉必不可少。本地餐厅的牛羊肉,也是不负游客期待,主打一个量大管饱。手把肉、冰煮羊、铁帽烤肉……从清晨睁眼开始,就能实现牛羊肉自由。
要说最local的早餐套餐,还得是羊肉烧麦和羊杂汤的组合。乌兰察布的烧麦是皮薄馅大的“敞口烧麦”,比一般的烧麦个头更大,里面塞满羊肉和沙葱,汁水滚烫。羊杂汤则是满满当当的羊心、羊肚、羊肝、羊血,汤底由骨头长时间熬制,加入葱花、香菜、胡椒粉,一口下去满头大汗。
当地产的沙葱,是烧麦和烤肉的完美“搭子”。沙葱是内蒙古和西北地区常见的蔬菜,口感像韭菜,又叫“蒙古韭”。沙葱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羊肉的鲜香,也能去除羊肉的膻味。
在乌兰察布随处可见的“铁帽烤肉”店里,沙葱和羊肉拌好,铺在帽子形状的铁板上,烤好后夹在口袋饼里,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夏天的夜晚,在乌兰察布的夜市边走边吃,能感受到最真实的草原人间烟火气。烤羊肉、风干牛肉串、现打的马奶酒、浮着一层奶皮子的酸奶,还有冒着热气的“奶茶锅”,都是草原夜宵的灵魂。
当北京的夏天进入了“蒸笼模式”,看着上次去乌兰察布的照片,打工人的夏日请假理由又自动生成了。
毕竟办公室的冷气,哪有草原的风自在?
参考资料:
中国气象局(2017),《乌兰察布如何成为避暑之都?》
乌兰察布人民政府,《魅力乌兰察布》
北晚在线(2020),《乌兰察布五千多万亩“草浪”,筑起首都绿色长城》
乌兰察布日报(2021),《乌兰察布“地球故事”》
上一篇:山姆和LV,突击同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