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镜头前向日本下达最后通牒:“我要致函——这就是贸易协议的终结。我可以寄一封到日本:‘亲爱的日本,你将为你的汽车支付25%的关税’。”
四天前,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满怀希望第七次飞抵华盛顿。他原定28日回国,但为见到美国财长贝森特意延长行程。然而最终他连贝森特办公室的门都没能进去,只能空手返回东京。
特朗普政府已构建起一套复杂的关税体系,对全球贸易伙伴形成多层次打击。第一层是覆盖所有国家的10%“基准关税”;第二层是基于贸易逆差规模的“对等关税”(日本为24%);第三层则是以“国家安全”为名的25%特定行业关税,汽车产业首当其冲。
今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日本商品征收24%的“对等关税”(含10%基准关税)。而此次引发日美贸易危机的25%汽车关税已于4月3日正式生效,成为悬在日本汽车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白宫官员明确表示,基于《贸易扩张法》第232条实施的汽车关税没有谈判余地。这一定性让赤泽亮正每周往返东京与华盛顿的奔波显得徒劳无功。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分析显示,丰田汽车的生产体系正面临严重危机。丰田每年从日本向美国出口约53万辆汽车,占其美国市场销量的20%。
联合国贸易机构国际贸易中心警告,25%汽车关税可能导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损失170亿美元。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约400亿美元,占该国对美出口总额的28%。
丰田在美国的销量达233万辆,而当地产量仅为127万辆,对进口依赖度极高。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约占日本国内汽车总产量的17%,其中约20%为雷克萨斯品牌。
高盛证券预计,丰田在美国的销售量将减少5%至8%,年度营业利润将减少3400亿日元。日产汽车已暂停接收美国市场对两款墨西哥产英菲尼迪SUV的订单,并考虑将部分生产从日本转移到美国。
特朗普在福克斯节目中抱怨:“日本不进口美国汽车,但美国引进了数百万辆日本汽车,这不公平。”他指责日本造成美日贸易逆差,认为关税应由日本承担。
然而事实更为复杂。日本早已对进口乘用车实行零关税政策,而美国虽对进口乘用车征收2.5%关税,但根据《美墨加协定》,允许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免税入境。许多日本车企正利用这一条款规避关税。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创造了230万个就业岗位。丰田在美工厂数量甚至超过某些美国本土品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可能伤及自身就业市场。
美国消费者将直接承受代价。咨询公司安德森经济集团预测,每辆新车价格可能上涨4000至12500美元。今年3月,美国车市销量创纪录增长11%,部分源于消费者赶在涨价前抢购。
随着7月9日谈判截止日临近,日本获得关税豁免的希望愈发渺茫。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会致函,贸易谈判就结束了。”
日美谈判的核心矛盾在于:日本要求全面取消25%的汽车行业关税和24%的“对等关税”;而特朗普政府坚持汽车关税涉及“国家安全”,没有回旋余地。
东京股市已提前反应,汽车相关股票在Topix指数中下跌0.5%,表现逊于日经225指数1.6%的涨幅。投资者显然对谈判前景持悲观态度。
正当美日关税谈判陷入僵局,东京外交圈传出令日本更为焦虑的消息:特朗普可能在9月访华并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若成行,特朗普将成为首位出席中国抗战纪念活动的美国总统。对曾是轴心国的日本而言,中美俄领导人同框纪念二战的画面,无异于外交层面的“背后捅刀”。
更让日本担忧的是,特朗普可能带着庞大的商务代表团访华,签署类似今年5月中东之行达成的2万亿美元级别协议。中美经贸关系回暖,将使日本在亚洲外交格局中进一步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