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国身份跑卡十年,中产们扛不住了?
创始人
2025-06-08 09:02:11
0

在追逐美国身份的道路上,有一群中产们默默奋斗了十年。他们怀揣着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跑卡。然而,现实却逐渐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十年的奔波,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生活的压力却并未减轻。高额的费用、繁琐的手续,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们肩上。许多中产开始意识到,这种为了身份而不顾一切的行为,或许并非值得。他们开始反思,是否真的值得用十年的青春去换取一个未知的未来,最终,不少中产扛不住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


特朗普政府这两周对哈佛和留学生的一系列操作,大家是有目共睹。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条po文,感慨如今的“美国梦”确实不香了,连曾经受人追捧的绿卡含金量也在贬值。



这位博主是跑卡族的典型代表。


几年前,她和先生一起办了绿卡,想着“多条路、多一个选择”,孩子教育能多点灵活性。当时绿卡是香饽饽,排期、移民监、往返奔波,都能一笑置之。但如今,她坦言这张绿卡越来越像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一纸身份,到底值不值得年复一年的保温?在“来去自由”与“沉没成本”之间拉扯,在“万一有一天能用”与“其实我根本不想走”之间挣扎,是跑卡族的真实写照。这个“美国梦”如今还值不值得去追求?


跑卡一族,动力不足


“跑卡族”,简单说,就是那些已拿到美国绿卡,但没有真正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


他们可能因为工作调动、家庭需要、照顾父母,甚至只是觉得国内生活更舒服,选择回国或去其他地方,但又不想(或不舍得)放弃绿卡,于是隔段时间就得跑一趟美国,在移民系统里刷个存在感。


拿到绿卡就万事大吉了?并不。


对于那些不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来说,拿到卡只是第一步,如何保住这张卡,才是更为艰难的一步。


美国移民局对于持有永居身份者是有期待的:你可以短暂离境,但不能让人觉得你已“搬走了”。


按一般规定,单次离境最好别超过180天;如果超过一年没回来,回美入境时可能会有被盘问、甚至吊销绿卡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不少人会在离境前申请回美证(Re-entry Permit)——它有点像是“续命卡”,有效期通常是两年,能帮你解释为什么长期不在美国,比如要回国照顾病重父母、处理家庭资产、陪孩子等。


但回美证也不是万能的。


在返美入境时,移民官在评估你的永久居住意图时,通常会从一个人生活的整体面貌去评估,比如在美国有没有房子、有没有工作、银行账户是否活跃、孩子是不是在上学、有没有社交圈、是不是定期回美,等等。


你有永居卡却不居住和生活在美国,时间长了,自然有点自相矛盾。这也就导致不长期生活在美国的人需要定期去美国刷个存在感。


我认识的跑卡族朋友里,有些人为了跑卡专门每年安排一趟美西自驾游,既刷了入境记录,又顺便刷点信用卡积分和购物。


还有人给自己留个美国手机号、每年报个税,甚至在美国注册小公司、租个邮箱收信,全是为了证明自己“身心都在曹营”。


但这些年,跑卡力不从心的人不在少数。有人好不容易拿到绿卡,但因为国内生活连年出状况,无暇返美,最后只能放弃。



或者是被前两年特殊情况耽误了,太久没回去,永居身份过期,自己申请又被拒。但也想开了,反正不打算长期待在国外,也没必要对那张卡有执念。



其实,不管是美漂、海漂多年后决定扎根,还是潇洒转身回国发展,只要贴合自己的需求,都是好决定。


最怕的就是这种状态——绿卡拿了,人却常年在国内生活,活成现代版双城记。


蜡烛两头烧,不仅烧钱、烧时间,更烧心,愣是能把当初心心念念的绿卡耗成了鸡肋。


一次跑三月,花费数十万


社交平台上,有跑卡族跑了14年、小十年的猛人也不乏其人。





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一员才能有切肤之痛。


首先,跑卡是真贵。


别看“回趟美国”听起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但真正落到实处,那可不是坐个飞机就完事。


一家人机票、签证、住宿安排,张口闭口就是上万块。而这还只是门票级别的花销。在起飞前,你还得提前准备一大堆文件材料,规划行程,琢磨小孩上学计划。


人未动、钱包先瘪、精神先崩。


更绝望的是,跑卡不是一次性的烧钱,而是周期性、循环性的掏钱操作。只要想保证身份有效,但又无法长期在美生活,这种烧钱操作就无法停息。


我认识的一位跑卡的朋友,已经算是会精打细算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也不产生额外开销,她每年只带着孩子暑假跑一次,短住两三个月。算来算去,还是花钱如流水。


暑假机票最贵,三个月短租房租照样不便宜,加上日常生活花销、车费油费、孩子上夏令营或玩乐的支出,轻轻松松就突破10万元人民币大关。


如果你生活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这类吞金的大城市,费用可能还要翻倍。


这位朋友也曾靠办回美证想着两年回一次,少花一些钱。


理论上回美证可以让人缓口气,两年里不用频繁返美。但回美证也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把这笔开销延迟交付,最终还是要花出去。


但有一次,她持回美证被海关请去小黑屋接受一番盘问后,朋友就不敢再以此做挡箭牌了。乖乖每年跑一趟,落地签到保平安。


除了上述跑卡的经费在燃烧,还有报税也不能少。


哪怕你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绿卡持有者也要像个负责任的本地人一样报税,美其名曰全球征税。


人没在美国赚钱?不重要!只要你拿着身份,它就默认你是“自己人”,交税义务躲不掉。哪怕你在国外拿工资、发奖金、做点小副业,只要是劳动所得都要老老实实申报、算账、补税。


本杰明·富兰克林早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逃不掉的”。绿卡持有者也不例外。


除了维持绿卡的成本十分昂贵外,“跑卡”这个词中的“跑”字则道尽了这群人的疲惫和劳累。



十几小时的飞行、短期内倒两次时差、一次又一次适应新环境的压力、身在一方心系另一方的不安……“跑卡”不是只用时间成本来衡量。


它是时间+精力+金钱+内心焦虑和疲惫的四重暴击。


说到底,“跑卡”生活,是一种“不得不”的状态。为了一个曾经很香的承诺,不停地妥协、调和、权衡,但又从未真正安顿下来。这种感受才是最累人的。


“美国梦”降温,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跑卡这件事,原本就既费钱又费力。可偏偏这几年美国的大环境也是一言难尽,风向不稳、政策多变,更是彻底冷了跑卡组的心。


其实,心凉的不只是这群隔三岔五飞回来刷卡的人。那些通过留学、拿工作签一路熬着排绿卡的职场人,也开始重新掂量值不值得。


他们虽不像跑卡族那样年年花大钱买机票、租房、办文件,但十多年青春压在一纸身份上,在当下这紧张又不确定的氛围中,难免让人陷入迟疑——真的还像当年那样香吗?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吃饭,她提起自己的老师,一位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加拿大人,也是持绿卡的“老资格”了。


他回忆,以前从美加边境开车入境美国,队伍总是排得老长,一眼望不到头。可前几周他从加拿大回美时,一路畅通无阻。到了边境一看,竟然只有他一人排队。


那一刻,他忍不住感慨:“这么多年头一回见!”美国绿卡,曾经在加拿大这位“好邻居”眼中熠熠生辉,如今却悄然失宠。


还有一位华人朋友,当年留学美国,毕业后拿到工签,一路打拼,已在绿卡排期的队伍里熬了七年。


但几个月前,他果断接受了国内一所大学的教职,打算7月份全家搬回国内。


可能外人看来有些可惜,但自从现任政府大刀阔斧对付学术圈、科研界后。圈内人也生发了一种全新的心态——与其提心吊胆等风向,不如换条路试试吧。


的确,大家犹豫、甚至放弃身份,也是有迹可循。


首先,不确定性太高,绿卡在手也难保安心。


自从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移民政策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每隔几天就有传言或新闻冒出来。


从签证收紧、审批放缓,到社交媒体审查,甚至一些华人没有任何缘由持绿卡入境时被关小黑屋的事件。



而在4月30日,美国移民局(USCIS)更是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公开放话:绿卡身份不是铁饭碗,一旦被认定构成威胁,就算是合法居民,也可能被遣返。


配文还不忘提醒一句:“绿卡和签证是我们给你们的待遇,不是你们的权利。”


言下之意:既然是客人,就请按规矩行事,别让主人起了赶客的心思。


(X 头图credit:USCIS)


在这样的风向下,大家不免要想一想到底值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去获得一纸身份。


其次,美国依然强大、但荣耀不复往昔。


不可否认,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荣耀不复也是真的,否则特朗普也不会在竞选时提出“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号。


此前跑卡的华人,大多是为了孩子教育和未来,希望能通过一个身份在这三方获得更好的待遇。可当下美国在教育、房子和医疗这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无论是私立名校,还是曾被认为性价比高的公立大学,过去两年里,美国高等教育费用的涨幅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成为了众矢之的。


住房成本也在持续攀升。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美国房价同比上涨3.8%,创下连续第18个月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房贷利率接近7%,使得首次购房者的负担加重,购房中位年龄升至38岁。租房市场也是同样的局势。



医疗成本上升更是雪上加霜。根据Mercer的调查,2025年雇主提供的健康福利成本预计将上涨5.8%,这是连续第三年增长超过5%。雇主势必将部分成本转嫁给员工,导致员工的保费和自付费用增加。


最后,全球遇冷,大家的心态也在变化。


繁荣时期,很多人愿意未雨绸缪、精打细算,为的是打拼一份家业、给孩子铺出一条更好的路。


但进入困顿期,多数人无暇考虑未来,而是更关注当前的生活——只有眼前的稳定生活才更重要。


一些原本想移民的人开始调整心态,不再all in押注未来,而是更关注:我怎么度过当下?解决当前的难题?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转变。


“既要、又要”是成年人的美好愿景,只是,在“寒冰纪”时代,想要实现、保住这个愿景,真的太难、太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留学全知道,作者:静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