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昨天不知道为何大涨,今天又不知道为何大跌。市场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透,我们去找所谓的涨跌原因,只是按照我们的投资策略来就可以。
之前有人打趣,黄金价格超过了大盘指数,这里的黄金价格是指国际按照美元计价的。到现在,由于关税缓和、世界局部争端都有和平的迹象,黄金开始调整。
目前黄金的价格大概在3100+美元/盎司,而这个时候大盘指数已经在3300+。这一涨一跌,攻守易型了?比较有意思的是,4月份还有海外机构预测金价会到4000,现在又开始纷纷下调预测价格。看着真“业余”。
就在今天,有基金公司把黄金股ETF费率调低,旗下的黄金ETF已经是市场较低费率了。看来指数的内卷,远远没有停下。不过,我发现国内人对费率其实不太敏感,只要能赚到钱,倒是不太在乎费率多少。
我们言归正传,今天筛选了一些机构喜欢的基金。基金半年报、年报里都会披露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占比。我们个人买基金算是个人投资者,像是一些企业、金融机构等买卖基金,算是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素有“聪明的资金”之称,所以基金里机构持有占比,也是我们筛选基金时参考的指标之一。FOF算是一类特殊的机构投资者,相当于机构是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发行一只基金,这只基金投的就是基金。
之前比较关注FOF的持仓,但后来发现FOF这类本身规模量级也不大,所以参考性也就一般了。
筛选范围就是在主动权益基金里筛选,另外还加了规模(5亿~50亿)、业绩(近3年>20%/今年>5%)、机构占比(>60%)等筛选条件。如下,共计34只(A、C类分开计算)。
我们以上面这个名单为依据,再进行一些细致的筛选。
如果不喜欢行业主题基金,也可以通过名字把这些pass掉。也得看看持仓,比如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这只持仓是清一色的医药股。当然不是说行业不好,就看个人偏好了。这么一看行业主题基金还不少,难道机构也押行业吗?比如名单中就涉及了电子、医药、金融地产、互联网等等。
同时要剔除一些“半路接手”的基金经理,比如我们看3年业绩,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段要覆盖这3年的时间。
比如华商甄选回报混合,三位基金经理从周海栋那里接手,其实大部分机构还是冲着周海栋去的。名单里的另外两只华商的基金,都是胡中原长期管理的。
也要剔除一些仓位波动比较大的,比如前海开源嘉鑫,去年上半年持仓大部分是债券,后面股票仓位才猛增上去。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基金经理接手时间不长,但是机构就是奔着新任基金经理去的。比如景顺长城品质长青,这只基金机构大举买入的时间点,与农冰立管理该基金的时间点,高度一致。
对前海开源的印象一直一般,但前海开源沪港深裕鑫这只基金,长期看业绩确实还行。也难怪机构一直持有着。
像蓝小康、伍旋、赵晓东这些基金经理,也算是公募圈的老将了,长期看业绩和回撤都不差,风格稳定,也是机构喜爱的原因。
还有一位基金经理,管理时间不足3年,但名字不好认:张韡(wěi)。
并不是机构占比越多就越好。需要另外关注一个指标,就是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这个指标季报里就有。如果这个指标里显示单一机构占比较大,那就需要小心了。一是单一机构买卖可能会影响到净值,二是如果基金本身规模不大,那么单一机构很可能是“帮场子”资金或者机构定制。比如名单里的国寿安保智慧生活股票A,国投瑞银港股通6个月定开股票。尤其是后面这只,单一机构占比几乎接近100%,妥妥是定制的了。
如果再把回撤大一点的pass,这么看这个名单里也就剩一半了。
仅仅提供一个思路而已,有啥想法大家可以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