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女性搬家时,为何难寻一名女货车司机?
创始人
2025-05-15 12:00:58
0

独居女性搬家时难寻一名女货车司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传统观念中,货车运输工作常被视为男性的领域,导致从事该行业的女性较少。其次,货车驾驶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固定,这对女性的体力和生活安排提出了较高要求,许多女性因家庭等因素难以全身心投入。再者,货车运输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艰苦,女性在其中可能会面临一些不便和安全问题,这也使得她们对从事该工作有所顾虑。综合这些因素,导致独居女性在搬家时较难找到一名女货车司机。


我的朋友玉米在北京生活多年,辗转过多个住处。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搬家经历发生在午夜。小货车上只有她与一名50多岁的男性司机,两人并坐在狭小封闭的驾驶室里,车窗外一片寂寥,街道上空空荡荡。司机沉默寡言,始终面无表情。


短短半小时的车程,玉米如坐针毡,不停地刷新地图导航,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货车停在新住处门前那一刻,她在心里长舒一口气,只感觉过去的30分钟,比跑一场马拉松还要漫长。


另一位朋友葛壮壮也有类似的经历。她是一名公考培训师,同样因为常年在北京漂泊,少不了与搬家公司打交道。有一次她也坐进了搬家货车的驾驶室,尽管是白天,旁边的司机没有任何过激言辞,但一见司机身着背心裤衩、浑身汗津津的样子,她还是不由得紧绷着身体,一路上不敢动弹。“我知道这其实跟司机没什么关系,可自己就是害怕。”她说。


年轻女孩梨苏也有过不太愉快的搬家经历。在她的住处里,两名搬家师傅问也不问,在她面前点起了烟,还几次问她“结婚了没有”、“这么大的房子是不是一个人住”。这些话或许没有恶意,但她听上去不太舒服。


不过,另一次搬家时,女性搬家师傅留给梨苏的态度截然相反。女师傅不光礼貌,当司机乱收费时,女师傅还为梨苏据理力争。其实,这并不在她的服务范围内。女性搬家师傅的表现,让梨苏感到安心,“可能女性更能体谅、理解女性吧。”


现在梨苏做什么事情,都想尽可能地寻找女性从业者来提供服务,其中就包括搬家。不过很多时候,这个想法并不现实,“搬家行业里,女性实在太少了。”


0.97%,遇到女性货车司机的概率


小米,恰好就是搬家行业里的女性从业者,她是一名货车司机,从事这一职业已有四年多。小米今年31岁,中等个头,体重只有90多斤,在社交媒体的分享里,她看起来文弱清秀,清水挂面式的及肩发,脸上常年挂一副眼镜,说起话来笑意盈盈。


小米整理车厢内的搬家行李(小米供图)


2020年,小米在广西老家通过了B2驾照考试,她学车很快,考车过程几乎没有任何波折。在此之前,她是一名瑜伽老师。


拿到驾照后不久,小米与家在洛阳的男友相恋。很快,她离开广西只身来到洛阳,先是找了份办公室工作,只蹉跎了几个月她便辞了职,做起了男友的货运搭档。男友是一名卡车司机。这份职业的收入,在当地还算过得去,刨去成本,两人每月能有一万五左右的收入。


小米成为一名卡车司机,无疑是一个小众的选择。202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数字货运平台司机就业与收入研究报告》显示,货车司机中女性占比仅为0.97%。不过,2年及以下从业经验的货车司机中,女性司机占比为2.63%。在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里,这是一个男性的世界。


小米就这样闯入了这个世界,白天她和男友交替开车,握着方向盘,飞驰在陌生的道路上,等到晚上,她像其他男性司机一样在车上睡觉。就这样整整过了三年,车子开始变得故障不断,再难上路。男友的决定是卖掉车子,停下奔波,但小米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还是想继续跑一跑,试一试。”她对男友说。


在这个节骨眼上,小米也接到了上家公司的邀约,老板希望她能回去上班。这份工作在多数人眼里,是个很不错的选项,稳定,薪水过得去,对女孩子来说,它远远强于货运司机。男友也劝她考虑考虑,如果没有他做搭档,她独自开货车,还要面对种种未知的安全问题。


但小米很执拗。思考了两个月,她还是想开货车,“办公室的工作一眼就望到头了,可做送货不一样,做多做少,我自己说了算。”


于是男朋友退了一步,“城市里跑一跑就好。没必要一定要全国折腾。”


“我就想试试自己行不行。” 小米没有松口,她不打算只在一个地方跑货运。最终她找了个理由——跑的地方更多,她能积累的短视频素材就更多,男友勉强答应下来。


其实这只是个借口,小米不想活在别人画好的小圈子里,长途也好,短途也好,“女的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车又不分男女,一样的油门刹车,一样的方向盘。她花了一个月时间挑选合适车辆,翻遍了二手车平台,最后挑中了一辆中型面包。一切准备就绪后,小米把被褥和衣服装进行囊。以车为家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在传统观念里,拉货这工作是个体力活,对女性来说不是好的职业。可换一个角度来看,单纯以性别来进行工作上的区分,这一看法经不起推敲。事实上,这两年女性在货车司机这一群体里,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4年3月8日,货拉拉发布了《2024年度女性货车司机从业报告》,数据显示,单单2023年,货拉拉新加入女性司机超过1.4万名,总数量接近5万人,同比增长了94%。性别给货运行业带来的职业分隔,正在被悄悄打破。


Aimee也是一名货运司机,同时她还是一名单亲妈妈,出于经济和现实层面考虑,她只在自己生活的长春城区跑车。


《2024年度女性货车司机从业报告》显示,22%的女性在成为司机之前是全职主妇。超过一半的女性选择送货,是因为时间自由,而为了下一代(照顾孩子、供孩子读书、支持子女买房等)选择加入平台的女性占了46%。


2021年,孩子刚满一岁时,Aimee与前夫离婚,孩子归她抚养。在此后的几年里,她失去了收入来源,没有人帮她照顾孩子,她只能放弃工作,母子俩的经济来源,只能依赖孩子的抚养费和父母的帮衬。


一连几年,Aimee的人生都掩埋在了无休无止的家务事里,她也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已经与社会脱节。”一晃已经来到了2024年。孩子上了幼儿园,自己总算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回归到职场依旧不现实,办公室里的朝九晚五,并不适合Aimee这样的单身母亲。“我必须要时间自由。”她解释,“孩子太小,会有很多状况,需要我出现的时候,我必须要及时出现才行。”


货车司机,是Aimee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这份职业,与曾经对着电脑吹着空调的办公室生活截然不同,但她已经很知足了,“钱能赚一点就赚一点,重要的是,能让自己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来自山东的女司机牛小姐入行后,发现货车女司机已经不算罕见,其中许多人的身份都是“宝妈”,“她们告诉我,反正自己也没工作,只能在家带孩子。跑一跑小货车,还能赚一点儿买菜钱。”


男女有别,也并无差别


独自出车后,小米给自己设定目标:扣除掉各种开销,每天要攒下两百块钱。这个数额不高,但每天都要达标也不容易。运气好的时候,订单会接连不断,到下午就能达成;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加班加点了。


小米吃在车上,也住在车上,“24小时随时待命”。忙的时候,她一天只靠一顿饭顶着,熬夜更是常事。黑夜里赶路她不敢停歇,要一口气开到目的地。有时目的地没人,她只能在车上守着货物,坐在方向盘前,一边睡,一边等。最忙的时候,她连续40个小时没睡过一个整觉。


小米想多赚一些钱,代价是身体上损耗,不停地踩刹车和离合,她的小腿始终肿胀,长时间握着方向盘,她的手臂常常酸痛不已。


其实不光是小米,对每一个长途司机们而言,长时间地端坐在方向盘前,都有或多或少的职业病。司机牛小姐在跑了一段时间货车后,患上了腰肌劳损,只要时间一长,便疼得几乎直不起来身,不得不收工赶紧回家静卧。委屈,但也很无奈,“每天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公里。算下来,只能跑三单。”


Aimee的腰也不好。生孩子时她落下了病根,坐久了,便必须躺下休息。可开车是个体力活,躺也不是,卧也不是,只能一直硬扛。


跟男性司机相比,力量上的差距,是小米无法逾越的沟壑。不是每一个订单都需要司机搬运,但司机只选择无需搬运的订单,就意味着更少的机会,以及更激烈的竞争。


小米现在很少选择需要司机搬运的订单,哪怕价格实在令人心动。因为第一次出远门时的遭遇,实在是让人难忘。


2025年3月,在当地跑了两天后,小米决定走出洛阳。她抢到的第一个订单是去南阳的搬家订单,客户是一个女孩子。电话里一听到小米的声音,对方语气明显犹豫了起来。


“我的东西有点儿多。”女孩这样说。


小米没有多想,赶紧回了一句“没问题。”开工的喜悦,让她顾不上琢磨这句话后面的实际状况。


等到了客户家楼下,她才发现事情出乎了自己的想象:眼前的老筒子楼没有电梯,只能徒步爬上爬下,而偏偏女孩家住四层,一个大尼龙袋里塞满了书籍和锅碗瓢盆,两个装着锅碗瓢盆的大箱子……


还好,男友从20公里外匆匆赶来。一趟又一趟,扛着这些东西从楼上走到楼下,又从楼下走到小区外的停车场,把车厢里塞得满满当当。出发之前,男友说:“接下来,还得靠你了。”


两百公里,三个小时的路途,不算太远。一路上并无波折,目的地顺利抵达,女孩的新住址在二楼,这栋楼也没有电梯。那个硕大无比的尼龙袋比她还要沉。她抱也抱不起来,只能双手抓紧包裹上的提带,勉强提拉到脚踝的位置,一个一个台阶往上慢慢蹭,走几步就停歇片刻,扶着墙壁喘一喘气,全部搬完,她双手颤抖不止,全身上下被汗浸透了。在车上坐了半个小时,她才感觉好了一些。


从那时起,她接受了自己体力上的短板:搬运的订单,最好放弃。


可在工作当中,她不可能完全避开搬运工作。即便她接的是无需搬运的订单,很多时候她也不得不搭把手。


小米接过一个运送五金件的订单。她到收货地时已是半夜,收货人不在家,家里只有客户母亲一人,老太太要自己搬运货物。货物太重了,小米不忍心老人操劳,索性一人上阵,来回四趟抬着比自己还重的货物,一路走走停停,中途还因为脚下绊蒜,摔了一跤。老太太看她实在辛苦,也前前后后地跟着搭把手。考虑到是自己主动帮忙,小米没有问客户收取搬运费。


Aimee的短途订单中,既有蛋糕、鲜花、宠物狗等轻松的“货物”,也有建筑材料、汽车备件等这些笨重的货物,这些重货必须要司机搬运的话,她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有一次Aimee给装修中的别墅运送建筑材料,送达后客户不在家,对方让她把货物放在门口,她担心被别人拿走,还是一趟趟把货物搬到院子内。


社会学家马丹在对卡嫂群体研究后,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以男性主导的职业空间与自雇生产体制,在女性的认知世界激发、形成了更加具体与平等的性别观念。换句话说,虽然男女有别,但在她们身上,很多时候所体现的,是男女并无区别。


虽然与男性司机工作内容无差,但由于生理差异,很多困难依然只有女性司机需要面对。


如何上厕所是一个问题。医学研究表明,相较于男性,女性在这方面的忍耐力要低很多。《2024年度女性货车司机从业报告》中提到,有30%的女性司机都在为如厕问题而困扰。对Aimee来说,找厕所是个难题,虽然城市里公共厕所不少,可地图上的坐标常常不准确,一天下来,总要浪费掉不少的时间。


小米因为经常跑长途,一路上,她所面临的状况更加复杂。与男友一起开货车那三年,男友忍无可忍时,可以在荒郊野外就地解决,但小米做不到,她觉得难为情。很多时候,小米只能强忍着,一直忍到有人家的地方,轻声轻语地恳请对方,为了用一下厕所。这个办法屡试不爽,被小米保留到了现在。


只是,这么做终归是要耽误掉不少的时间的,而时间对货车司机来说,就代表着收入。因此,小米只能“少喝水”。Aimee跑短途,她在车上干脆就不喝水。


生理期是另一重折磨。第一天做货运司机,小米就撞上了生理期,小腹上的不适感贯穿了全程。好几次,货车不得不在加油站停下,小米冲下车,着急忙慌地直奔卫生间。为了赶时间,她几乎顾不上休息,从洗手间出来,又抓紧时间继续上路。


“我是那种咬着牙都要干的人。”小米轻描淡写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就没办法,总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吧?”


马丹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中指出,卡嫂需要规制与驯化女性的身体,以适应相对男性化的公路货运实践。除了适应熬夜、少喝水、憋尿、不能洗澡等基本的身体规训,她们还面临在孕期和生理期忍受身体无法被满足基本需求的状况。


而对于Aimee这样的已育女性来说,如何兼顾家庭和工作,才是真正的考验。


前夫忙着自己的事业,孩子的衣食住行只能依赖于Aimee,白天接送孩子,晚上辅导功课,工作时还必须盯紧了手机,幼儿园的电话一旦打过来,她必须随叫随到。


有一次,她在送货时忽然接到电话,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孩子在午睡时尿了床。Aimee只能立马猛踩油门,送完货,再取衣服,一路直奔幼儿园。为此,她吃到了一张200元罚单,这一天白忙活不说,还要倒贴不少钱。


“怎么找了女司机?”


在拉货的过程中,小米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小丫头片子,可真辛苦。”这句话里有怜悯,也有对女性的质疑。 


小米观察到,面对女司机,客户的态度确实会更客气一点。有时小米在运送那些需要搬运的订单时,哪怕货物并不重,能够独自解决,客户也一定要亲自上阵,不让她动手。在小米看来,这是“女士优先”的思想的体现。


牛小姐也有类似的感觉。她原以为会遇到很多粗鲁的客户,可事实上很多人彬彬有礼。在此之前,因为担心过安全,她每次出门都在衣领上别着摄像头,全程进行录像,但跑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似乎是在杞人忧天,“可能因为我是女司机,他们表现得还都挺有素质的。”


然而另一方面,女性司机也在承受着莫须有的贬低。社会上,关于女司机的偏见由来已久,尽管早有数据显示,近95%的交通肇事者为男性,女司机的发案率还不到男性八分之一。可是在许多人眼中,女性就是等同于“不会开车”。


社会学家马丹曾在演讲中指出,在公路货运业里充满了对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一方面,社会大众默认了女性“不能干”:只因为与男性存在生理差异,就被认为体力不够,对机械和技术不敏感,没有办法处理很复杂的工作上面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也认为女性“不用干”:女性就理所当然应该呆在家里照顾家庭、负责育儿,不用做又苦又累的工作。


这样的偏见,Aimee时常在生活耳闻。有人一听到她是单亲妈妈,就露出怜悯的语气,“赚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爸爸来。”


偏见也发生在小米身上。那次她接了一单运送摩托车的订单,下单人在与收货人通话时开了免提,当提到小米的性别时,收货人直接爆了粗口:“我就搞不懂了,你他妈怎么就找了个女司机呢?”


下单人赶忙道歉,小米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


更强烈的攻击来自于网络,那些莫名其妙的谩骂,无一例外来自男性。小米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有人指责她在作秀,也有人说她只是在给货拉拉平台打广告,连车内环境和她的形象都成了攻击目标。


小米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车内也是一尘不染。在她看来,这只是为了让自己舒心,“我喜欢有条不紊的生活,不希望让自己过得一团糟。”  在社交平台上,这一点也成为别人攻击她的理由——“一看就没拉过货,真正的司机怎么可能这么干净。”


还有人直接发来私信,诅咒她“一事无成”,“家破人亡”。


小米想不明白,为什么货车司机就一定要蓬头垢面,为什么女性做货车司机,就要遭受诽谤和质疑。她同样也想不明白,每当有男性从事女性为主的行业,或是美妆,或是走秀,女性大多都会给与赞美的声音,而相似的情形下,为什么自己的遭遇会如此不同。


小米很少反驳这些谩骂,只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了,在社交账号下留下这么一段话:


“男人在外面漂泊养家糊口,你们就替他们感到辛苦。可换做我们女人,你们就要说三道四。你们为什么不能鼓励女性,就因为是女司机,难道就可以随便找各种理由来辱骂吗?”


共同困境


而在网络上,还有另外一种声音——“真心希望这个世界上可以多一点女司机”,这是社交媒体上一名用户的帖子标题。


市场需要女性司机。这些需要里,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2021年年初,“货拉拉女生跳车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发生在夜里,货拉拉男性司机周某未按导航路线行驶,在女孩几次提出车辆偏航,要求停车后,周某未给予解释和配合,最终导致女孩在惊慌中选择跳车,不幸身亡。2024年,一名女孩在杭州搭乘网约车时,因为司机行驶路线偏航,又对乘客提出的路线疑问爱答不理,女孩情急之下跳出车门,摔断了枕骨。


事后调查显示,两名司机并非心存歹意。但对女性乘客来说,密闭的空间,陌生的男性,缺乏职业素养、不肯提供任何解释沟通的服务,都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陈雨汐是一名短剧演员,由于经常跑剧组,她常常要搭乘顺风车。顺风车司机几乎都是男性,她也不止一次遇到过被男性司机冒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情形是被没完没了的打探家庭住址,还有人会公然打电话说自己拉了个“美女”。


而最让她感觉到冒犯的,是只要她晚上乘车,将目的地定位在了酒店或KTV,便有司机不怀好意地问她:“你是去上班么?”陈雨汐不想多事,只能不予理睬,可司机仍要自说自话,“你们这行啊,赚钱多,但也挺不容易。”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数次,陈雨汐次次都很愤怒,可从来也不敢激烈驳斥。相比之下,她发现“女性司机要好很多”,因为“女性对女性更有同理心”,不会油腔滑调,更不会问东问西。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关于遇到女司机的分享。有女孩遇到了温柔的女性网约车司机,主动帮她搬行李,车内环境也令人愉悦,“空气香香的,音乐是舒缓的”。有女孩搬家时,遇到了飒爽的女司机,司机主动帮她搬运家电,行程中碰到风景,还提示可以停车让女孩拍照。


在这些愉快的经历中,女性司机给予客户的不止是安全感,还有更高的共情力、更善意的沟通、更细致周到的服务。对于很多人,尤其是独自出行的女性来说,她们更希望获得这样的服务和体验。女性司机,是运输行业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夜里,小米在车厢过夜(小米供图)


女司机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而问题的另外一面是,女性司机同样也面临着安全问题。


小米每天最困扰的问题,是自己要到哪里去过夜。小米独自跑车后,第一次出远门运气不错,一个女网友听说她到了南阳,见她无处落脚,便主动邀请她在自己郊区的家中居住,尽管两个女孩之前素未谋面。在那里,小米居住了两天,逛遍了附近的风景名胜,每天有舒服的床铺和24小时的热水。


接下来,她为了赚钱,又折返回了南阳市区。夜幕不知不觉降临,她无处可去,小心翼翼地找了一个小区门口,停好车。这是她过夜的地方,可坐在车上,望着周围三三两两的行人,她却迟迟不敢铺床铺。


她害怕被人发现自己独身一人,也害怕被人发现住在车中。陌生的环境,让她心中生出了许多的不安全感。等到街上空无一人,小米才蹑手蹑脚,拉开了后车厢,飞快地把地板收拾好,锁好门窗,用衣服遮挡住光亮。


这一天实在是糟糕透顶,没太多订单,还要担惊受怕。她怕夜里会不会有人来敲门,也怕这样风餐露宿却赚不到几个钱。偏偏这些她又不能跟男友抱怨,男友不愿意她这样奔波,一旦自己把话说出口,恐怕很快就在男友的说服下动摇。


今年4月,小米送货到浙江一家工厂,卸完了最后一箱货,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工厂地处偏僻,为了省钱,她又不愿意空单返回。打开手机等待许久,她始终没有发现附近的订单。


她决定天亮了再找机会。在工厂附近颠簸一阵后,她在一个村庄停了下来,她要在这里对付一宿。可村子太过偏僻,也太过安静,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一栋一栋房屋无声地立在路两旁。夜里十点半一过,村道上的路灯也灭了,四周一片黑暗,夜色隐没了房屋树木,这一次小米真的害怕了,如果在这儿遇到危险,怕是大喊救命,都等不来救命的人。


可空车回去,又要白白浪费汽油,她不甘心。最后她拨通了男朋友的电话,有人陪着说说话,总能壮起一点胆量。胆战心惊的一夜过后,大清早她便抢到了订单,附近一家工厂要送货到几十公里之外。一大早就开工,这可真是个好兆头,昨夜种种瞬时被她抛之脑后。


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中,女性卡车司机们还存在另一重困境,与男性司机搭档出车时,部分女司机遭遇过对方的性骚扰。而由于卡车司机群体中,女性数量太少,她们想寻找一名女性搭档非常困难。


……


在货运行业里,一些变化正在悄悄发生。数据显示,近几年里,女性对A3、B2准驾车型的申领需求正在稳步增加。至少这代表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到了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行业当中。


只是,长久以来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想要被扭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Aimee来说,她已经不在乎这种偏见,“走出去”的体验显然更为关键。有了这份职业,她就不再只是一个围绕着孩子打转的母亲。


小米只想拼命工作,拼命攒钱,“那些话就当看不见”,她几乎杜绝了一切的娱乐方式。过去和男友一起开卡车时,两人就是公私分明,一人一半互不干涉。现在她依然不依靠男友。


小米想要一直走下去,“也没有明文规定,只有男人才能干这一行。对不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廿,作者:李渔,编辑:黄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不是旱灾,而是抢劫”:金融... 在当今时代,金融资本的无孔不入正悄然引发一场水资源的危机。原本滋养万物的水资源,如今却仿佛被一双隐形...
沪深300商业银行指数报730... 金融界5月15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低走,沪深300商业银行指数 (300商业银行,L11641)报7...
中投华创线下对接资方赤子基金签... 热烈祝贺中投华创平台线下对接资方机构赤子基金独家签约智能物流叉车项目蓝巨人天使轮投资协议! 蓝巨人科...
异动快报:ST葫芦娃(6051... 证券之星5月14日盘中消息,13点54分ST葫芦娃(605199)触及跌停板。目前价格9.41,下跌...
永艺股份2024年增收不增利,... 乐居财经 李兰5月15日,永艺股份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张加勇,副总经理、财务总...
中国打工人,为什么越来越爱吃辣... 中国打工人越来越爱吃辣,原因诸多。一方面,辣能刺激味蕾,迅速带来愉悦感,在忙碌疲惫的工作后,辣的刺激...
互降关税后,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运... 记者当地时间14日获悉,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和中国互降关税之后,在美国下单...
国防部:赖清德歪曲二战历史 背... 据报道,民进党当局日前在台北宾馆首次举办纪念二战“欧洲胜利日”活动,该场所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总督住...
多哈世乒赛,中国队包揽5金要过... 多哈世乒赛将于5月17日至25日进行作为洛杉矶奥运周期首个“大考”中国乒乓球队将以“新老阵容”出征目...
被救同学已清醒,医生点赞姜昭鹏... 请你提供具体的相关内容呀,比如事件的经过、姜昭鹏的具体行为等,没有这些信息我没法准确创作呢。 ...
突然暴拉,但有两大隐患!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中文快讯: 今日早盘大盘半死不活,午后在券商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板块带动下迅速拉升至 ...
紧急回应,宗馥莉时代的娃哈哈产... 金融界5月15日消息 进入宗馥莉时代的娃哈哈产品首次爆出大瓜,号称实验室用水级别的纯净水竟然是由同行...
“抢运潮”来袭,集装箱预订量飙... 中美关税迎来90天暂缓期,抢运潮如火如荼,航运股涨嗨了。 今日,国航远洋涨超16%,连云港、南京港、...
创业过程中,我的一些思维变化 在创业过程中,我的思维发生了显著变化。起初,我充满激情但较为盲目,只看到机会却忽视了诸多风险与挑战。...
老人银行办业务发病离世 家属发... 近日,一位老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时突发疾病离世,这一悲剧引发广泛关注。家属发声,称老人此前身体状况尚可,...
英伟达,重大宣布 英伟达近期发布了一项重大宣布,引起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这一宣布涉及到其在人工智能和图形处理领域的...
男孩如何摆脱有毒的“男子气概”... 请你提供具体的“有毒的‘男子气概’”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情境和表现,我很难准确地写出男孩摆脱它的描...
原创 酒... 在消费市场中,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王海测评”的一则爆料将知名母婴品牌贝因美推...
万华化学:5月14日融券净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万华化学(600309)融资买入1.65亿元,融资偿还2.25亿元,融资净...
五家美国小企业诉美政府关税政策... 当地时间5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开始审理五家美国小型企业试图阻止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诉讼。作为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