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推出“登记—仲裁”跨域协作机制,这一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机制,实现了登记与仲裁环节的紧密衔接,打破了地域限制。在登记方面,流程更加便捷高效,为各类事务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仲裁环节则借助跨域协作,能够快速响应并处理纠纷,保障各方合法权益。这不仅提升了行政服务效率,也为企业和群众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优质的途径,促进了马尾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彰显了当地政府积极创新、服务为民的决心和担当。
马尾推出“登记—仲裁”跨域协作机制
系全省首创,可防范企业恶意变更登记逃避责任
10日,记者从马尾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与人社局劳动仲裁部门联动,全省首创推出“登记—仲裁”跨域协作机制,在部分企业恶意变更、注销逃避劳动责任时按下“停止键”。
去年7月,陈女士向马尾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窗口咨询某食品公司的存续状态时,讲述了她因公司拖欠工资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申请仲裁的经历。不幸的是,在案件审理期间,该公司悄然注销,导致陈女士的维权之路受阻。同年,王女士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她的丈夫因为服务部经营者突然变更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工伤赔偿。
“这两个案例表明,商事登记制度在便利企业的同时,也可能被用于逃避法律责任,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马尾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这两个案件最终都得到解决,但消耗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并给涉事企业和群众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为有效应对此类问题,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马尾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人社局劳动仲裁部门共同创建了“登记—仲裁”跨域协作工作机制,全省首创搭建“登记—仲裁”信息共享平台。劳动仲裁部门在立案阶段及时将涉案主体信息推送至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在登记系统中标注预警信息,对涉案主体在办理注销、变更等业务时提前进行风险提示,阻断因涉案经营主体恶意变更、注销登记影响仲裁的路径。
同时,两部门建立登记异动双向反馈机制,市场监管对涉案主体申请登记进行现场说明,并同步反馈至仲裁部门;案件审结后,仲裁部门及时反馈至市场监管,解除预警状态,形成闭环监管。另外,针对复杂劳资纠纷案件,通过“一事一议”的专题会议模式,综合运用行政指导、仲裁调解等手段,推进源头治理,强化企业登记信息与劳动仲裁程序的有效衔接,合力实现案件妥善处置。
“该协作机制运行半个月,已发布预警提示20条,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刘珺 通讯员 叶青青)
上一篇:詹淑琴:“爱心妈妈”翻山越岭救人
下一篇:两个法律服务站点入驻福州市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