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女子金手镯剪开流出液体”的视频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一位女子因怀疑所购金手镯分量不足,在家中用工具将其剪开,结果内部竟然渗出不明液体,疑似“注水黄金”。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发酵,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贵金属都能注水,简直刷新三观”。
据当事人称,该金手镯购自某商场黄金柜台,标注为“千足金”,价格高达数千元。然而佩戴过程中总感觉重量不对,经过专业人士提醒后,决定剪开查看内部结构。结果却意外发现,内部不仅中空,还有明显的液体残留。这一离谱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黄金产品掺假、以次充好的强烈担忧。
专业珠宝鉴定师对此做出解释:正规金饰中不应含有任何液体,金属结构均为实心。所谓“注水黄金”并非真正注入水,而是某些不法商家通过中空设计或夹层技术,在金饰中掺入非金属物质来增加体积,降低成本。这类产品在未经严格检测的情况下,消费者极难凭肉眼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出现“黄金掺假”事件。早在2023年,上海、深圳等地就曾曝光多起“镀金外壳+铅芯”或“高仿合金”冒充足金饰品的案例。一位资深消费者维权人士指出:“黄金消费市场鱼龙混杂,部分三线品牌和私人定制店铺成为重灾区,消费者一定要看清品牌资质,并保留好购买凭证。”
面对金饰质量问题频发,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饰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目前,该事件已引起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初步调查显示该金饰可能并非来自正规厂商,已立案展开进一步调查。消费者在愤怒之余,更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黄金制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起更透明、更可信的市场环境。
黄金原本象征着财富与信任,而“注水黄金”却让这一信任被严重动摇。未来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擦亮双眼,更希望法律与制度为消费者保驾护航,彻底斩断掺假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