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赴港股,亿纬锂能挑战「宁王」第二
创始人
2025-07-02 09:23:27
0

尽管在动力电池领域身处第二梯队,但亿纬锂能的整体营收仅次于宁德时代,随着储能、海外市场的爆发,依然给亿纬锂能这样的跟跑者留下了逆袭的机会。

文丨智驾网 零酱

编辑丨雨来

2025年以来,随着港股市场整体回暖,不少内地企业纷纷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从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截至目前,已有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包括有宁王之称的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以及,昨天刚刚完成申请递表的亿纬锂能。

港股上市、出海、押注固态电池、储能、电池回收正成为电池企业同时发力的赛道。

当下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可谓两超多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占据绝对优势,近十家企业居于第二梯队,对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虎视眈眈。

01.

目标:年营收100亿美元

6月30日,电池企业亿纬锂能赶在上半年结束前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此前一周多,亿纬锂能刚刚在大本营惠州仲恺庆祝了自己24岁的生日。

港股递表,算是送给自己本命年的一份生日礼物。

根据此前公告,亿纬锂能计划此次登录港股将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并拥有不超过新发行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亿纬锂能赴港IPO也是紧随锂电池行业潮流。实际上,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已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在港股成功上市;而在2025年,正力新能和宁德时代也分别在四、五月份完成了港股首秀。

正式上市之后,亿纬锂能将成为继宁德时代之后、第二家A+H股双重上市的锂电企业。

亿纬锂能此前称,此番A+H的决定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关于募资用途,亿纬锂能表示:一是将用于为公司匈牙利生产基地的持续建设及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第三期建设提供部分资金;二是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在6月18日的发布会现场,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博士在会场现场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目标。

在他为亿纬锂能设计的9个「生日」目标中,很大部分是着眼于推动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三大海外核心区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此次赴港上市正值其多个海外项目发展的关键期。

出海是亿纬锂能今年的主题。

港交所是面向全球的资本市场,并有望摘下今年的全球IPO融资之冠,是亿纬锂能最合适的窗口。

今年2月,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生产下线,成为其首个开始运营的海外工厂。

该工厂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目前已具备年产6.8亿只圆柱电池产能。

此外,马来西亚工厂在2024年新增了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

亿纬锂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而根据2024年财报,亿纬锂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紧邻宝马集团德布勒森工厂投资建设的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进展顺利,在2024年地面工程已完工,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事实上,亿纬锂能的4695系列大圆柱电池目前已经在BMW新世代车型iX3接受媒体测试,并将在年内推向市场。

除了东南亚及欧洲市场外,亿纬锂能CLS模式落地的首个项目ACT公司在2024年顺利动工。

该项目由亿纬锂能、康明斯、戴姆勒卡车、佩卡共同投资,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建设一座年产能约为21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工厂,主要应用于指定的北美商用车领域。

据此前披露,三家外方企业及其关联方将成为主要客户,购买该工厂的绝大部分产品,将为当地提供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目前,美国区域总部已于2024年9月正式启用,该项目同样预计于2026年开始出货。

所谓CLS模式,是亿纬锂能打造的一种全球合作经营模式——CLS分别指代「Cooperation(合作研发)」、「License(技术授权)」和「Service」(服务支持),该模式已成为亿纬锂能包括亿纬创能、亿纬储能、亿纬动力以及战略协同五大业务板块,是对现有电池业务和产业协同的补充。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动力电池统计数据显示,按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来看,亿纬锂能排名第九,装机量提升26.9%、全球市场份额占2.3%,同比持平。

但在储能方面,据能源咨询机构 InfoLink统计,2024年,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出货量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亿纬锂能商用车电池占国内市场份额为12.15%,同样排名第二。

从上述业务板块划分可以发现,除了动力和储能外,亿纬锂能在消费、科技等领域正在进行多元布局。

2024年财报显示,分产品来看,动力电池在亿纬锂能营收中占比最高,为39.42%,储能电池紧随其后,然而消费电池也占据了21.23%的营收比例。并且2023年-2024年,其消费电池的营收占比正在升高。

基于市占率的提升和多元的布局与技术进步,董事长刘金成给明年的亿纬锂能许下了一个愿望:

「明年25周岁,我们的营收要过100亿美元。」

在刘金成看来,达到这一营收水平,意味着一家企业正式跻身大型企业行列,否则仍归于中小企业范畴。

据他回忆,2012年,公司营收仅接近1亿美元,13年之后,今天的亿纬锂能已将百亿美元营收定为发展目标。

2024年度,亿纬锂能实现收入486.15亿元人民币,超越动力电池排位更前的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成为营收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电池企业。

结合2025年一季度数据,亿纬锂能实现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37.34%:若能延续这一增速,亿纬锂能有望在2026年实现超过780亿人民币营收。

届时,亿纬锂能将成功守住动力电池二线头部企业的地位,且在储能和商用车领域,能与宁王掰掰手腕。

02.

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建设

在6月18日的庆生现场,亿纬锂能正式推出全球锂电回收平台,这是其在上海车展发布锂电池行业首个跨洲回收网络升级后的全球化平台。

据亿纬锂能ESG双碳部肖忠湘博士介绍,该网络已覆盖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网点,且这些网点均具备当地资质。

在亿纬锂能的网络建设计划中,锂电回收要实现全球化、数字化和开放化的生态合作。公司计划建成1000个网点,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将网络打造成一个全球回收商城。

肖忠湘将其称为:

「让材料从‘电池中来’到‘电池中去’,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闭环。」

锂电回收,这既是政府监管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从海外角度来看,2023年生效的欧盟电池法案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对电池的收集、处置、处理以及回收率等方面都设定了严格要求,

按照《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2027年2月18日起,所有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轻型运输工具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都需持有记录电池制造商、材料成分、可回收物、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的「电池护照」,才能进入当地市场。

许多客户在招投标过程中会重点关注企业的回收计划与方案,这使得电池回收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不可回避的因素。

回到国内市场,监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国内电池回收行业的法规体系。

2024年12月颁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重点聚焦四方面内容:

一是优化技术指标体系。

二是更新完善标准规范。

三是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

四是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企业选址等要求。

《规范条件》提出企业应建立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质量保障机制,增加再生利用产品强制性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综合利用产品质量。

2025年2月28日,《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发布,提出5个方面的任务,包括完善法规标准,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规范回收,确保流向可控;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综合利用;强化能力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支持再生资源进口,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

5月,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召开,要求要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制修订各类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强制性标准,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的退役量将达到400GWh,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5%。电池回收将成为突破千亿元的巨量市场。

在肖忠湘看来,锂电回收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以硫酸镍、碳酸锂等为代表的电池关键材料,是国家级的战略性资源。通过有效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不过,肖忠湘同时发出了警告,目前锂电回收存在三大困难:

首先是千亿市场与结构性困境并存,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回收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许多网点有名无实,导致电池收集、检测、存储、回收物流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其次,市场上70%的退役电池流入了小作坊,正规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小作坊的遍地开花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最后,行业面临着扩厂出海与成本博弈的难题,回收电池的成本远高于其价值。

上述难题需要电池企业乃至全行业共同解决。

目前,除亿纬锂能外,包括汽车企业、电池供应商、第三方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也正在同步布局全球回收产业。

包括比亚迪、吉利、北汽等,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电池回收网络,负责回收自家生产或销售的电动汽车的废旧电池。

另一些车企选择与专业的电池回收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回收网络。例如,蔚来资本投资了瑞隆科技,加强在废旧电池采购方面的布局。

在电池企业中,国轩高科在今年2月与晋景新能签约打造打造锂电池销售、售后服务及回收一体化的综合体系。根据计划,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启动10个服务网点的试点合作,并逐步将合作范围扩展至100个服务网点。

6月19日,LG新能源宣布与日本丰田汽车旗下的丰田通商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绿色金属电池创新公司(Green Metals Battery Innovations),通过拆卸和粉碎电池生产废料来提取含有镍、钴和锂等有价值的原材料金属的黑色物质,从而进行预处理操作。

6月底,宁德时代在「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发布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旨在通过重塑价值链体系、再设计产品、重构商业模式以及完善回收闭环的方面推动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突破。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表示,未来20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

他估计,到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电池价值链将创造超过1000万个就业岗位。

03.

AI呼唤致密能源

在总结过去一年时,刘金成认为这是能源行业发展最不平凡的一年,为此,他给出了三个理由:

光伏储能进入市场化新时代;

新能源汽车价格低于燃油车、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AI时代正式到来。

其中光伏入网储能不再强制配储,市场化方向为分布式能源结构奠定了政策基础。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幅下降,储能设备成本也变得很低。这标志着储能市场进入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市场化新时代。

而新能源汽车和AI发展,更像是彼此交叠的上升螺旋。

由于本身装载了大量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直接接收车内外的信息,作为各种算法的输入,汽车已经是具身智能的最早载体,而自动驾驶就是重要落地场景之一。

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迅速发展AI技术正将具身智能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个缩影是,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首届机器人马拉松大赛上,「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的成绩创造世界纪录,并成为首个完赛半程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

尽管这的确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能力的里程碑式突破,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程21公里的赛程「天工Ultra」换电三次,平均单次只能支持7公里『奔跑」的电池表现显然与具身智能拥趸畅想的未来有巨大的差距。

而这一问题如果泛化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是在电动汽车产业诞生之处就被广泛探讨的「里程焦虑」。

显然,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AI具身智能,都在能源领域产生了同样的需求。刘金成和亿纬锂能将这一需求总结为一句话:

「AI产品呼唤致密能源。」

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指标已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而除了新能源汽车和AI之外,低空无人飞行器、医疗植入设备(如人工耳蜗)等市场,也对致密能源等产品提出需求。

在电池质量能量密度方面,亿纬锂能锂金属电池系统0.2C放电能量密度达352Wh/kg,支持4C持续放电与7C脉冲放电,功率密度超1000W/kg;基于纳米硅基材料技术开发的圆柱电池,能量密度高达s320Wh/kg。

此外,固态电池作为锂电池技术的一种延伸,亿纬锂能判断,其将在未来10到15年内继续主导市场。

亿纬锂能中央研究院博士任仁表示,作为高体积能量密度致密能源的典型代表,亿纬锂能全固态软包电池可实现-20℃~60℃宽温工作,20MPa压力下稳定运行。循环性能上,可以实现45℃@1C,2000圈以上的循环;存储性能上,60℃满电存储28天,容量恢复率>93%,高温存储性能与液态电池相当;功率性能上,可以实现8C放电;安全性上,可以通过挤压和200℃热箱测试。

接下来,亿纬锂能将在2026年实现生产工艺突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在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顶流话题,目前已有多家车企/电池企业公布了其固态电池时间表,亿纬锂能的时间表不领先也不落后:

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2030年后大规模量产;

韩国三星SDI预计2027年启动量产;

日产今年开始试生产,2028年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的车型;

比亚迪、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欣旺达、广汽集团、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计划在2026-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量产;

上汽集团:今年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应用新一代固态电池,2027年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落地。

尽管众多企业都在密集布局全固态电池,赛道已然十分拥挤,但刘金成依然乐观:

「我们有幸赶上了这场工业革命,市场发生的颠覆性变化,在我看来全是机会,全是美好的未来。」

写在最后:

从目标营收100亿美元,到量产固态电池,24岁的亿纬锂能给明年的自己立下巨大的目标。除此之外,刘金成的Flag还写上了:

电池在一级方程式赛车得到应用;

实现60GWh的大方型电池量产

10GWh以上的大圆柱电池

26105电池量产交付:

马来西亚工厂全面建成交付。

匈牙利工厂在明年建成。

国内建设新的锂电池研究院。

固态电池中试线在明年推出产品。

继续推进数字化2.0和3.0的实现,与客户共享从材料端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管理。

九个To do List既是亿纬锂能正在「多面开花」,也意味着在动力电池行业尽管存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家巨头,但随着储能、海外市场的爆发,依然给亿纬锂能这样的跟跑者留下了逆袭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补贴用户和商家500亿元!淘宝... 冠名“苏超”常州队后,淘宝闪购又官宣重磅补贴。7月2日,据淘宝闪购官方微信号,淘宝闪购宣布达500亿...
中国焚烧厂,高价抢垃圾 在中国,曾有个别焚烧厂出现了所谓“高价抢垃圾”的不良现象。这些焚烧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高价去争...
红利低波ETF,用实力圈粉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高质量转型、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的同时,A股市场也波动放大、轮动加剧,而红利低波策...
7.2黄金勿追高 闯红灯的一般有两种后果,要么比别人快一分钟,要么比别人快一辈子,博反弹的也有两种后果,要么比别人多一...
银行职员诈骗近亿元,她花600... 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编辑 甘浩 校对 赵琳 因涉案金额特别巨大,诈骗行为持续时间长,某银行原郑州纬二...
特种钢加工压延企业多维联合开启... 7月2日,多维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多维联合”)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
国力股份跌1.79%,成交额1... 7月1日,国力股份跌1.79%,成交额1.14亿元,换手率1.99%,总市值56.95亿元。 异动分...
ETF盘中资讯|突发!国防军工... 7月2日午后,国防军工板块突发跳水,代表性国防军工ETF(512810)跌幅扩大逾2%。场内放量溢价...
伊朗总统批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 近日,伊朗总统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批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教育部:围绕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 教育部积极行动,围绕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开设“微专业”,旨在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
以色列代表承认以军打死加沙平民 近日,以色列代表罕见地承认了以军在行动中打死了加沙平民。这一承认无疑是对加沙地区人道主义危机的一次重...
我庆幸学了“冷门文科专业” 我庆幸学了“冷门文科专业”。在众人纷纷追逐热门专业时,我独辟蹊径选择了它。这让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学习...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发布重要通知 据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微信公号消息,近日以色列与伊朗实现停火,但地区局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伊朗安全形势...
哪吒汽车再被冻结20亿股权 近日,哪吒汽车再度传来消息,其 20 亿股权被冻结。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哪吒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摸着日本过河? “摸着日本过河”常被用来形象地表达在某些领域或发展进程中借鉴日本经验、以其为参照逐步探索前行的意思。...
关于跨境资本流入对银行间流动性... 跨境资本流入对银行间流动性有着显著影响。当跨境资本大量涌入时,银行间可获得的资金增多,流动性得以提升...
蚂蚁国际海外推出行业金融AI服... 总部在新加坡的蚂蚁国际近日面向海外市场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战略,聚焦三大核心能力:AI安全性、金融服务专...
指数化投资步入“快车道” 深证...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黄灵灵)今年以来,指数化投资发展再次驶入快车道,其中,深证系列指数亮点纷呈。截...
武汉女子投诉外卖 被商家要死亡... 近日,一则武汉女子投诉外卖却被商家索要死亡证明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该女子正常投诉外卖存在的问题,却不...
马斯克回应“大而美”法案:我要... 马斯克对“大而美”法案作出回应,称自己要克制。这一表态显示出他在面对复杂政策环境时的审慎态度。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