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社会中,非正规经济犹如那默默支撑的基本盘。它涵盖了各类小商贩、路边摊等灵活的经营模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存在,却是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它们分布在大街小巷,提供着便捷的商品和服务,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从街头的早餐摊到夜市的小吃档,从临时的修理摊到流动的农产品售卖点,非正规经济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贴近性,成为县域社会经济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默默为县域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贡献着力量。
非正规经济是县域社会一种重要的基本盘,大量人群在其中从事非正规就业,且可细化为大量不同的工种,其低门槛、高灵活性的特征成为不少人的就业选择。
本文所讨论的非正规就业主要为零散工,没有正式劳务契约、社会保障的工作。理解非正规经济对于理解县域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观察非正规就业本身的变化成为透析现象的一个切口。
瑶溪县(化名)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县产业以一产和三产为主,有丰厚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瑶溪也有部分第二产业,共有规上企业约60家,以化工制品、电子元件等制造业为主,还有部分生产传统能源的产业。在瑶溪县,非正规就业并不少见,以非正规就业为家庭主要收入的人群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多为农村人口
不同的居住区域对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影响,在县城居住的居民更多地倾向于从事稳定的正规工作,而以非正规就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多为居住在农村的人。
周叔就是这样一位以打零散工为主的农村人。他今年45岁,除了年轻时去工厂打过几年工,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上过班了。他也不是没机会去厂子里做,就是不喜欢在厂里上班。用他的话说,“在厂里不自由,钱少伤身体”。
他平时做的活各式各样,例如每到节假日在县城里用摩托车搭客,生意好的话一天能赚个几大百。周叔还能做基础的电工、砖瓦工、泥水工等,也会开压路机,反正平时有什么活就接着来做。周叔甚至还接了调红绿灯时间的活,负责调整环城公路的几个红绿灯等待时间。
尚在发展中的县城长期有建设项目,工地相对还是比较好做,这么多年来,建设就没停过。在工地的收入也不错,如果是技术工,一天能挣五百多块钱,就算只是卖苦力的小工,一天也有一百二。
等到山里有山货了,他还会去挖山货,入冬上山挖野山药,开春了就挖笋,雨季摘夏至菇,不同的时节都有时兴的山货。县里有多个市集,每个月有多个“逢街日”,这时候就可以去卖卖采的山货,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么一年算下来,竟然和在工厂里打工的人收入差不多,甚至幸运时比他们赚得还多。整体而言,县城的正规就业机会其实并不算多,常年招人的只有一些工厂,但工厂里也都是流水线工作,能够学到技术、成为大师傅的人总是少数。
流水线上的工资不高,每天工作12小时,大约收入四五千元一个月,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就只有两三千了。瑶溪县的工厂又都是些化工厂、电子厂,在周叔眼里,这些活既不自由又伤身体,钱还少。
村里有些勤快些的人,平日里打零工,农时就把自家田地种上,能够减少非常多的日常生活开销,全年的支出项也没多少。
“虽然也储不了什么钱,但县里生活不就是这样?大多人都储不了什么钱,在工厂里打工就能好到哪去啦?不过在这里也花不了什么钱,虽然瑶溪是个旅游城市,生活成本高,但吃住在村里也不花钱呀,山里田里的东西还健康!”
周叔谈自己不打工的理由,能数上来许多条,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小地方的生活就是穷开心!”
在县城生活的人则不同,比起周叔口中的自由,他们更习惯于安稳的生活节奏,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找个班上”,在县城附近的厂子里谋生。而且他们并不会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县城里的几家制造业企业都是本地大工厂,已经开了许多年,在一个厂子做了十几年流水线的人也并不少见。
有些厂子的老板在他们口中是“好说话”的人物,就算要请假也并不难办,在工厂工作,每个月还会购买社保。在县城里,生活成本虽然高,但有父母带小孩,夫妻两人一起在厂里打工,平日里节省点倒也还能正常过活。
二、多为男性群体
在瑶溪县,打零散工的人多为男性。在县城,家里条件稍好些的家庭中女性多为全职妈妈,平日里在家带孩子和照顾老人;家里条件稍差些的女性则会去工厂上八个小时制的白班,虽然每个月只挣两三千,但也是个进项。
本地女性较少打零散工的现象,主要和该地家庭构成有关,本地的家庭多为完整的三代人共同生活:老人带孩子和种菜、年轻夫妇工作、小孩子上学。有老人在帮衬带孩子时,如果女性选择工作,也会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定的正式工作,这样还可以有社保来做老年生活的保障。
从事非正规就业虽然灵活,但能选择的工种都较为辛苦,收入也不稳定。且非正规就业在县城里非常依赖于信息渠道,需要有赚钱的“门路”,相对而言,女性的门路也没有这么多。
会去从事零散工的女性大多是全职妈妈,做零散工只是创收或者打发时间的方式,并不是生活的主要来源。她们往往以临时摆摊卖货为主,例如清明等节日的香烛纸马、过年时用的春联门神、冬日卖被、夏日卖席等。
三、多为中老年群体
通过打零散工维持生计的群体中,中老年人数相较年轻人更多。总体来看,年轻人在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更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从个人选择上看,县城的年轻群体比起不确定的高收入,大多更期待于安稳的均等收入。即使收入不算高,也还有家庭作为支撑,年轻人的收入能够覆盖自己的基本需求即可。
中年人往往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上有小、下有老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更多地愿意去寻求机会,即“四处稳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零散工为主要就业方式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没有社保就是最大的隐忧——必须要存储一定的养老钱。所以在总体上,以零散工为主要就业方式的群体还是少数,大部分会选择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只把零散工当成收入补充的手段。
部分老人也会通过非正规工作来赚取生活费,例如在市集上贩卖农产品。不少老人会隔天担着自家田里种的青菜、自家鸡的鸡蛋来市集,在市集外的马路边上卖菜并不收取摊位费。一个老人一早上把带来的青菜卖完大概能收入不到二十元。对于部分并没有社保的农村老人而言,卖些农产品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收入项。
在整体上,瑶溪作为一个产业构成以一产和三产为主,且三产并不算非常发达和稳定的县城,高附加值岗位稀缺。居民普遍处于“低收入-高消费”的紧平衡状态,收入与消费堪堪持平,家庭储蓄能力不高。
在此背景下,大量年轻人会选择外出务工,在其他城市寻找稳定的工作岗位,非正规就业群体规模逐年萎缩。县城的非正规就业市场与其当前的产业发展形态紧密相关,如果县城内的产业足够丰富和活跃,能够提供匹配群众生活的就业机会,则县域内的零工经济生态将从高机会主义转向更为稳定的形态。
非正规经济可以与正规经济系统相嵌合,非正规经济成为正规经济发展下的补充和底盘。但在当前的瑶溪县,劳动者参与的非正规经济并不能算是正规经济的辐射。正规就业对这部分劳动力素质水平一般的群体而言,并不具备较高的吸引力——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反而束缚了个人的自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任平,编辑: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