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甘蔗街道老旧小区何以实现“逆生长”?曾是忧居之地,如今却焕发出崭新活力。通过政府的大力改造,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平整,管网更新,居民生活环境大幅提升。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与社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景观,让居民在居住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物业的引入也让小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从忧居到优居,闽侯甘蔗街道老旧小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旧貌换新颜”的奇迹,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
三福小区居民乐享新生活。(三福社区供图)
“真没想到,旧楼还能住出新滋味!”作为闽侯甘蔗街道福龙新村20多年的老住户,肖书锭见证了小区从逐渐老化到展露新颜的全过程。
福龙新村位于闽侯福寿路,建于20世纪90年代。因建成年代久远,加之长期缺乏有效管护,墙面破损、地面坑洼、无停车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
改变,从2021年开始。在社区党支部的带动下,一场“焕新行动”在小区铺开:楼栋墙壁重披“新衣”,清理整治空中线缆;道路完成“白改黑”升级,供水排水系统改造;公共车位从无到有,安防监控全面完善……桩桩件件的改变,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以前摸黑上下楼总怕踩空,现在感应灯跟着脚步一路亮起,楼下还新修了健身广场和儿童游乐区。”自从小区里添置了健身器械和休闲座椅,每天早晚,肖书锭和老伴都要在小区里散散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小区蝶变,不仅提升了“颜值”,更悄然唤醒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老面孔”从观望者变身行动派,居民黄见华便是其中一员——由她牵头的“好邻居攀谈室”,如今成了小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每当遇到高空抛物、污水管道改造、停车不规范等矛盾纠纷时,她就会及时组织居民到攀谈室共同协商解决。“我们都是小区的成员,只有大家共同参与,社区环境才会变好,邻里关系才会更加和谐。”黄见华说。
如今,漫步福龙新村,路面平坦整洁,车辆有序停放,居民在小区里悠闲散步。“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我们干工作更有底气和动力了!”甘蔗街道福龙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烨说。
废弃角落化作口袋公园、斑驳墙面变“文明画廊”、空中“蜘蛛网”悄然入地……在闽侯甘蔗街道,党建引领一个个老旧小区“向新而生”的故事还有不少。
每月20号,是甘蔗街道三福小区雷打不动的“爱邻便民日”,也是居民盼着下楼的热闹日子。这一天,小区广场变身“爱心市集”,志愿者带着工具“摆摊”,把义诊、义剪、修鞋、法律咨询等便利送到居民家门口。“现在的小区活动比赶集还热闹!下楼遛弯时就能顺便测血压、聊天,还能参加小区举办的各种活动,生活充实了很多!”小区居民黄燕英说。
三福小区属老旧小区,大部分居民楼建于20世纪90年代,且老年住户居多。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小区从2019年起,每月定期开展“爱邻便民日”志愿服务活动。“‘爱邻便民日’活动让小区焕发了新生。如今,居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小区事务,共同为打造美丽家园而努力。”三福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文介绍。
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小区凝聚力的大幅提升,不仅得益于“爱邻便民日”的举办,更离不开小区环境的全方位焕新。
“以前路面坑坑洼洼,排水不畅,一下大雨楼道口就积水,非常影响出行。”提起小区改造前的模样,在这里住了30余年的居民林小英直摇头。如今,看着脚下平整的沥青路面、宜人的绿化景观,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好了,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再也不用为雨天出行烦心了,小区环境越变越美,我们也越住越舒心。”
拆除占绿、毁绿的违建物,补种退化的草坪;提升改造小区法治文化公园,新建一条文化长廊;改造、整修墙体屋面,打造多彩文化墙与美丽街巷……一系列“绣花功夫”,让老旧的三福小区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李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