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非要做成短视频吗?
创始人
2025-04-14 20:41:34
0

新闻一定要做成短视频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短视频以其简洁、直观的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能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复杂的新闻事件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新闻不仅仅是为了快速传播,更需要深度和思考。有些新闻内容复杂,需要详细的文字阐述和分析,短视频难以完全承载。而且,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新闻,短视频可能会导致信息的片面或误解。所以,新闻不一定要做成短视频,应根据新闻的性质和受众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传播形式,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腾讯研究院在此前一篇文章中,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文章标题所言:“短视频新闻的兴起”。这确实在成为显见的趋势。正如在AI时代一切都被AI化一样,在短视频的时代,一切也被短视频化了。新闻业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行业,自然也忝列其中,在这条短视频化的“赛道”上冲到了最前。“短视频新闻”则作为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应运而生。


短视频是包容性非常强的一种媒介形式。用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话来说,旧媒介构成了新媒介的内容。文字、图像、音频都被吸纳在内,成为短视频的组成元素。因此,作为各种媒介的“集大成者”,短视频所能呈现的内容也是最为丰富的。


换句话说,短视频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媒介,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获得多感官信息的输入。相较于文字,短视频具备直观、画面感强的特点,能够增强新闻的表现力,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这可以弥补文字新闻报道生动性不强、临场感较弱的问题。


同时,短视频也是当下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形式。把一条文字新闻改编成短视频新闻,就意味着有机会把新闻的影响力助推到更大的量级。图像永远要比文字门槛更低,因为短视频的内容形式更直观,所以短视频的接收门槛也是更低的,这决定了它所能辐射到的受众范围更大。借助算法,它的传播速度也是惊人的。


现在一条新闻内容的发布,除了传统的新闻载体,还有“两微一抖一视”以及每家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中,后者甚至逐步成为重点,因为传统载体容量小、更新慢,往往不符合信息即时更新的需要,因此不再是许多新闻刊登的首选。而在这些渠道上,短视频几乎成为一种必然元素。


可以说,短视频新闻的流行,是“渠道为王”的一种表现。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媒体开始先考虑这条视频发在哪里?这条新闻转化为视频怎么才能火?怎么才能满足视频受众的需求?这几近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新闻生产原则。


在媒介发展深化、受众迫切需求、媒体主动“投诚”的情况下,短视频新闻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结果就是,你在任何短视频APP,都能看到这类视频:一个大字标题,结合几段视频、几张图片的背景画面,配合情绪煽动能力极强的背景音乐,新闻事件则以几段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出来。


但短视频新闻化的趋势也正在演化出不少问题。比如,同一个新闻事件出来后,所有的机构媒体一窝蜂地拥上去,将新闻改造成短视频新闻,但由于制作水准不一,这些短视频新闻也参差不齐,大量重复、质量低、内容差的内容充斥网端,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另外,部分媒体在自身产能不足的情况下,会转发自媒体账号的视频,有时候为了求新求快,并没有对新闻本身的事实进行核查。无数假新闻和谣言,顶着机构媒体的名号在网络中畅行无阻,不但有损专业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容易误导受众,成为编织“信息茧房”的罪魁祸首。


虚假新闻往往会有更耸动的标题和更加抓人眼球的画面,会获得用户更多关注,从而挤压了优质新闻的生存空间和传播机会。同时,较短的内容时长和相对简单的画面形式也限制了新闻的深度与严肃性,进而影响了新闻品质。很多新闻本身虽然是真实的,却没有公共价值和新闻价值,只是猎奇、低俗,因此流量表现更好。


可以说,不少短视频新闻正在成为一种信息污染。它抑制了严肃新闻和真正有价值新闻的传播,它的同质化、模式化和浅薄化,引起社会范围内的“新闻厌倦”和“新闻回避”。


在学界,已经有学者将这类短视频新闻称为“新黄色新闻”。它们往往不含有新闻信息,但却极具流量价值。以显眼的大标题、惊悚音乐、夸张的事件为特点,点赞观看不在少数,却很难有什么新闻价值可言,而且事件的真实性也相当可疑。



反观国外一些媒体的视频化尝试,不是简简单单的媒介形式的转换,而是基于媒介特性的深度转型与适配。比如《洛杉矶时报》,专门成立新闻视频视觉生产团队,生产区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新型风格,创造了诸多爆款作品。《华盛顿邮报》专门聘请专业视频制作人,并且固定人物形象,以轻松幽默的风格讨论严肃的新闻议题。这些都是标杆型的新闻视频化转型的例子。


短视频新闻的崛起,或者说新闻的视频化趋势,是新闻生产适应时代变化与媒介逻辑变迁而作出的改变。但是,如果为了视频化而视频化,甚至不惜断章取义、生搬硬套,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新闻非要做成短视频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视频化。前后逻辑简单、突发、单发的新闻(譬如很典型的极端天气预警新闻),比较适合用短视频的形式来呈现。但是复杂、深度的信息,文字报道的优势会更明显。当后一种新闻被改编成短视频,就容易有信息量不足,甚至有被断章取义的风险。


同时,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和高质量才是关键。尽管短视频新闻优化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元素丰富度,但是短视频新闻的内核仍然是新闻本身。如果在内容生产的时候忘了这一点,那就容易本末倒置。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无论新闻的呈现形式如何,真实性是始终需要坚守的原则。


短视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传播与短视频的融合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管是短视频时代,还是AI时代,新闻媒体都应该坚守新闻伦理,不能放弃新闻核查的责任和新闻把关的力度,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彰显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 (ID:cyberlawrc),作者:邓培山(腾讯研究院特约作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将借给这些国家... 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
关税乌云下的越南中企,观望之际... 在关税乌云的笼罩下,越南的中企正处于一种微妙的观望状态。然而,即便面临着不确定性,这些企业却并未停下...
多家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 截至2025年4月24日 10:17,中证银行指数(399986)强势上涨1.10%,成分股齐鲁银行...
白银32.5美元盘整待变:黄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周二(4月22日)北美交易时段,现货白银在32.5美元关口陷入胶着...
汇隆新材:4月23日融资净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4月23日,汇隆新材(301057)融资买入704.66万元,融资偿还645.47万元...
齐鲁华信:4月23日融资净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4月23日,齐鲁华信(830832)融资买入61.84万元,融资偿还7.19万元,融资...
再放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今天(24日)对外公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与此前实施的...
马斯克,让特朗普听劝,就能挽救... 马斯克,这位极具影响力的商业奇才,倘若能让特朗普听劝,或许将为特斯拉带来转机。马斯克以其创新的理念和...
两天回撤超200美元!国际金价... 当地时间周三,国际金价大幅下挫。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COMEX黄金期货大跌3.7%,失守3300...
蓝箭电子:4月23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4月23日,蓝箭电子(301348)融资买入1349.85万元,融资偿还1189.05...
原创 A... 川大变脸了,从此前的强硬状态变得与时俱进了,今天在媒体上承认对我们的关税过高,将会大幅度降低,很多人...
再放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今天(24日)对外公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与此前实施的...
央媒关注脑瘫女骑手:7年跑出7... 文景在取餐。 于诗奇 摄(人民视觉)中午用餐高峰,浙江杭州街头车水马龙,穿梭在楼宇间,外卖员们行色匆...
绍伊古:不排除俄罗斯恢复核试验... 当地时间4月24日,塔斯社刊发了对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专访。在采访中,绍伊古表示,如果美国...
顶流欠薪3000,玄学卖课5万... 在当下的娱乐界,出现了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顶流竟然被曝出欠薪达 3000 之多,这与他们以往的...
雷军缺席,周鸿祎成上海车展“最... 在上海车展的喧嚣中,雷军的缺席显得格外引人关注。而周鸿祎却意外成了“最忙车模”。他身着独特造型服饰,...
波音CEO喊话:我们不为中国造... 近日,波音 CEO 喊话称“我们不为中国造飞机了”,这一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波音作为全球知名的航空制造...
泓淋电力2024年营收大增37... 2025年4月23日,泓淋电力发布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