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凯恩斯的挖坑理论:为什么在中国按下了暂停键?
创始人
2024-09-26 15:17:27
0

说到凯恩斯,就要说市场机制的缺陷,如果市场机制是完美的,就不会有凯恩斯的“挖坑理论”了。

市场机制真正胜于计划经济的,是价格机制会自动调整经济引导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计划是人治,一个人制订所有人的计划,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什么是天算?天算古人称之为“自化”,君无为而民自化,道就是天算。市场经济是所有市场主体自己定计划,无数个不确定的计划,却构成了确定的经济发展趋势,这是市场经济的天算。

张维迎批评办公室精英,缺乏对知识性的认知。

其实,知识再丰富也定义不了一亿七千万的中国市场主体的确定性的计划,最终,会遭遇到亚当.斯密无形之手的反噬,楼市是最经典的例证,政令如山,也阻止不了量价齐跌。

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可怕的周期性。

1929年至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后来波及到全世界的很多西方国家。这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滞后了;踏雪无痕,在供求关系的多空无缝转换中,无形之手要等待趋势形成才能发出信号,这就是问题,周期性不可避免。

于是,约翰·凯恩斯在1936年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既然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这么萧条,股市这么低迷,失业这么严重,那就要建立起“看得见的手”;这只看得见的手说的是国家干预。这非常符合中国办公室精英的口味,中国从古到今,都是盐铁论,计划经济是盐铁论的极致。

现在当然不能搞计划经济了,这一点刘鹤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上说的很清楚:中国根本不会搞什么计划经济。

为什么?因为再回到前三十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不管意识形态的评价是什么,等于关死了全球化的大门,计划经济无法融入任何国际性贸易组织。

凯恩斯看得见的手能干什么?

挖坑。

雇国企5000万人挖坑,再雇他们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不仅仅是就业,生产性的需求也产生了,要有工具、材料、设施、交通,如此带动了市场需求与居民收入,从而构成了一个从生产到消费新的平衡点,危机结束了。

这就是所谓的“挖坑理论”。

显然,这是一种短期的非常手段。

也就是说,当一国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出来做事,用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把经济拉起来,让经济从萧条中摆脱出来。凯恩斯的理论也的确使西方国家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

后来一位名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又根据这个“挖坑理论”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也称之为“破窗谬论”。

他说,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如果一个小孩打破了面包店的窗户,那么面包店的老板就不得不拿出钱来安装玻璃,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当然,中国是主动的、合法的砸玻璃的“小孩”,政策现在推动的以旧换新,就是在砸玻璃,好不好都要换,从砸玻璃升级到了砸设备,砸楼。

相信瓜众们会有一种疑惑,这就是与哈耶克齐名的经济学?

这里有一个误区,挖坑理论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内在驱动还是哈耶克说的充分竞争市场中的创新驱动,一个创新就是一个时代;挖坑理论是应对危机的手段,不具有原理性。危机过去了,是没有理由把钱用于挖了填,填了又挖的从原点到原点的经济循环中。供求再平衡,完全可以把挖坑的钱用于前沿的科技产业,去赚全世界的钱。

那么,凯恩斯的“挖坑理论”适用于当下的中国吗?

不可以。

因为我们已经挖了十几年的坑,效率递弱,政策性干预失灵了,我们把手段当原理了,于是有了今天的不能再挖坑,又不得不挖坑的困局。结果是债务快速叠加,不得不考虑系统性金融风险,无力再刺激经济,尤其不能再将大把的钱花在低效的国企。

经济还有解吗?

方法很多,都是纸上谈兵。

比如:将行政性管理开支下调60%,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节支下来的钱提升全民共享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从量级上完全可以实行免费医疗了,老百姓也敢于和愿意与能够消费了,银行137万亿的个人存款会激活,经济也一定会向好,这难道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吗,当然是,可能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